明年房價跌5至15%,還沒買屋的再忍忍

選舉多空干擾 台北、台南買賣量下滑 新北、桃園增】

根據台北、新北、桃園和台南今(1)日所公布的11月買賣移轉量,台北市交易量為2,286棟,月減率為7.7%;新北市交易量為4,431棟,月增率為2%;桃園縣移轉棟數為3,299棟,月成長率上揚6.9%;台南市移轉棟數則為1,433棟,相較上個月大幅下滑15.8%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80890f0f-5ed4-4c2e-a4bc-7f5788363e90#ixzz3McQzoslN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新北市原本就不好 慘淡淡, 所以月增加2%代表意思是一樣慘
成交量只是分析的一個單項,包含前兩年的預售交屋
市場售屋數量多 成交少的話 代表景氣及信心真的很不好

現在已非過去幾年 一年成長20% 30%的時代了
投資不一定會賺

如果房價往下走一點 近期買進投資人的房子會很難賣不出去 因為加上售屋成本 無法與銷售中的建商抗衡
能逃的是前兩年與更早以前的投資客
近期的房產沒有漲到一定程度 或是 未來漲價有限的話 都不值得投資 因為有奢侈稅的問題 仲介費用問題

所以啦 那些帥x頭等等的投資者 現在的說法應該是 長期投資
房價早在去年Q4見高點
今年Q1~Q3在高原區震盪作頭
現在已確定彎頭向下
空頭趨勢100%確立了

那些還在3年前怎樣又怎樣的
你是要笑死人嗎?
短短10個月就能讓美股道瓊從13132跌到6469人事全非了,還在講3年前的事勒!

房地產這種重型產業一旦趨勢反轉,就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再轉回去的!
買方能忍,但房仲不能啊,只能告屋主賺違約金了。

feeling1137 wrote:
看來房價下跌已成事實...(恕刪)


他沒業績要騙你去聊聊
降不降價不是他決定的
988168 wrote:房價早在去年Q4見高點 今年Q1~Q3在...(恕刪)

沒錯,
俄羅斯一天就跌了40%
哈哈
沒看過房價在跌的?
雷曼兄弟在倒閉前,
也沒人相信他們會倒,
過去沒發生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
尤其是現在房價與所得高度背離的荒唐時代,
總之,想買的就去買吧!
後果自負...
MoonMan wrote:選舉多空干擾 台北、台南買賣量下滑 新北...(恕刪)


買賣移轉量是新成屋和二手屋一起算的,新成屋大多是2、3年前預售成交的,現在的成交量根本是低得不得了。
在台灣房價漲漲跌跌反應的是『人心』
當多數人認為會漲的時候
房價就會持續漲
賣不出去(因少部分人不願意接手)當然加價賣(多數人願意接手)
因為承接的人大有人在
會承接的要不就自用
要不就當商品轉賣

當多數人認為會跌的時候
賣不出去(多數人不買)加價賣也沒用
自住的當然是挑便宜的買
預期會跌誰要買(除非是笨蛋)
買房投資的若要做空
也得手上有房可賣

不過以目前『高房價高居十大民怨之首』來看
多數年輕人還是想買房
只是買不起
所以房價要跌很多或跌很快
應該不容易吧
除非高房價不再是民怨了

anto168lai wrote:
沒看過房價在跌的?
雷曼兄弟在倒閉前,
也沒人相信他們會倒,


房價當然會跌。問題是跌下來的時候就跟樓主的標題一樣。大家都在等。賣方在等,買方也在等。沒人敢買。所以成交量低囉。

就跟股票一樣。當你預期會跌到五折價。結果有一堆人忍不住七折價馬上就開始買房了。每個人都不一樣。

SARS的時候,雷曼倒的時候,歐債的時候近十年來等了多久?或許你那時還沒有購屋需求。

歷史結果顯示你在這三個階段沒搶到相對低價。隔年馬上反轉。就買不到也買不下手了。那個時後也沒人敢下手,因為情勢不明。

當時敢買的人能夠預測會漲價嗎?

重點是跌到多少你要出手?沒人知道。你想買的那間屋主要賣多少?沒人可以告訴你。

若是自住,找間自己可以負擔價位的房子買一買比較實際。漲也好,跌也好。反正你不會短期賣出。如果你那麼會預測,去買期貨還比較容易賺錢。

還有跌價5~15%是無用的預測。光同一個社區最高價跟最低價就有5~15%的價差。


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表示,政府打房以來,房市成交量不斷萎縮,估計這一波房市走下坡可能至少7年,房仲可能再關3000家門市,屆時政府可能要出手救房市。

王應傑表示,這一波房市多頭從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至今,已長達十餘年,打破以往每7年一個好壞輪轉的規律,估計這一波房市下跌得用「天長地久」來形容,時間至少7年。

他指出,明年台灣房市和世界景氣及金融成本有關,金融成本又和美國經濟景氣好壞與否、大陸經濟軟著陸或硬著陸、東協經濟能否維持5%的成長有關,這些大區域的經濟條件都還不錯時,台灣房市才能受惠。

至於2016年藍或綠執政對房市的影響,王應傑認為,和藍綠執政無關,說不定新的執政團隊就任後,反而得要開始討論如何救房市。

對房仲業來說,全台灣共有6000多家門市,但以現在這種市況,3000家門市便足夠,另外3000家門市可能要關閉,甚至房仲總公司都會有好幾家關閉,大型仲介一年光是廣告費就有新台幣2、3億元,小房仲難以生存,房仲業形成大者恆大的局面。

王應傑認為,買屋自住沒關係,若是投資最好是「見好就收」,能賣就賣,不必捨不得賣,財務能力不夠強的投資者也最好快賣,主要是擔心銀行調升利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