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egg123 wrote:
這個之前就討論過了...(恕刪)

你太低估買方的野心了!目前房屋自有率平均約在85%上下,無殼蝸牛只約佔15%!

看數據房市似乎就只剩15%的量而已,接近萎縮不會再上漲,加上少子化就等著崩盤。

若再比喻為一家蛋捲店,店內有10盒蛋捲,剛好也只有10個客人,1人買1盒看似相安無事,

問題是第1位客人一口氣就買走5盒,情況就會變成只剩下5盒由另外9個人爭!這就不同了。

只買一盒叫做基本需求,買很多盒叫做額外需求,無殼蝸牛目前要的是第一間屋的基本需求,

第一間起家厝入手,讓他有飛黃騰達的一天,可以限制他別買第2間、第3間屋嗎?


東哥cdy wrote:
情勢變?
是要變那去?
交屋潮才剛啟動,5年內也無法完全消化,社會住宅剛萌芽,少子化影響持續中,一但拖個3-5年後變成人口負成長,未來就算落底還得再盤整,我說過有些套牢族這輩子看不到解套了

你真是想得太美好了,都市的熱區房子早就蓋滿到溢出來
現在交屋十之八九都在我說的交通+生活機能不健全之地
交屋又如何?裡面有多少比例是投資客套進去的你想過嗎?
那交完屋又如何?有多少人會真的住進去?
更重要的是即使"再"降兩成你會幫投資客解套嗎?
所以我說這不能單看量的問題
真正廝殺的地方還是在都市熱區,大家要的是這裡
這種地方難道有很多社會住宅可給你選?
我勸還是眼睛擦亮點再去看看社會住宅的選址吧,學問大了
只有雙北屬於非執政團隊連任還考慮一下離未來捷運離多遠
其他四都都搞在遠離成熟區塊,我看基本都是笑話一場
講到少子化距離買屋年齡還早的咧,倒不如先看60年的屋齡大限
都市熱區內逼近屋齡大限的有多少?
不然政府強推都市更新區域都更是閒閒沒事做嗎?
與其看社會住宅都市更新才更重要,這裡面關鍵點在危樓認定
賺錢的眉角也全在這裡面,只看容積率跟建蔽率肯鬆多少而已
政府有可分房公益用的好處怎麼會推不動?
要用公權力搞掉幾個釘子戶又有何難?
看事情真的要看全面才會精彩




豪哥大 wrote:
你真是想得太美好了...(恕刪)


要說文筆我是遠不如你,若要看趨勢就很難說了,反正你我都一樣都在等看戲

豪哥大 wrote:
你真是想得太美好了...(恕刪)

情勢會變, 區域也會變, 就看政府願意把錢花在那裡, 現在的不毛之地, 30年後可能就變了.

除了看現況,還是要看趨勢. 馬英久8年,把主要建設及投資都放北部, 造成南北差距越來越大, 若接下來幾年, 台灣主要資及公共建設往中南部, 台北房價不往下走也難
pauyeu wrote:
情勢會變, 區域也會變, 就看政府願意把錢花在那裡, 現在的不毛之地, 30年後可能就變了.

除了看現況,還是要看趨勢. 馬英久8年,把主要建設及投資都放北部, 造成南北差距越來越大,

若接下來幾年, 台灣主要資及公共建設往中南部, 台北房價不往下走也難

所以中南部的房價要井噴了是嗎?那也要把空汚、飲水兩大問題先做好啊!

有錢人怕關,但有錢人更怕死!要讓這些達官貴人揮軍南下佈局?

光上街要戴口罩、喝水要超商買水?這可不同意啊!

重北輕南這也不是馬英九8年就能定局的,這是早在日治時代就定局好了。

總督府設在台北是馬英九蓋的嗎?這是日本人早就蓋好的吧?

豪哥大 wrote:
你真是想得太美好了...(恕刪)


永和是沒地,其他地方地還很多怎麼會滿出來
東哥cdy wrote:
永和是沒地,其他地方地還很多怎麼會滿出來

那你還不出手買地養地,在等啥勒?
素還真真真 wrote:
那你還不出手買地養...(恕刪)


地.我是完全外行,買房子來出租當個小米蟲勉強可以,沒能力養地
東哥cdy wrote:
地.我是完全外行,買房子來出租當個小米蟲勉強可以,沒能力養地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無殼蝸牛一開始要求的是一間屋,這是基本需求。

當他事業有成後,會想買第2間、第3間屋,給他老婆、子女,這是額外需求。

錢够用就好,多餘的錢只是拿來擺闊的! ← 摘自阿甘正傳

東哥cdy wrote:
永和是沒地,其他地方地還很多怎麼會滿出來

既然講熱區就不是把一個行政區整碗端出來講
為了比較容易理解我說的熱區的意思
就拿台北市中心+新北第一環的捷運站附近地區來定義好了
這些好地點有很多赤地可用嗎?
現在蓋在上面的房子屋齡高嗎?
更重要的是你不想要嗎?
那不就結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