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外勞越來越多解釋年輕人所謂買不起房

時代在進步. 吃苦如果等於成就那郭台銘... 王永慶... 巴菲特... 比爾蓋茲... 他們是吃了無敵多的苦嗎?? 答案顯而易見~ 以前經濟未發展健全時吃苦能有出路,好好打拼,買車養房有啥問題?? 現在??? 別開玩笑了~ 能養活自己就要偷笑~ 現今年代靠的不是勞力, 是腦力..... 買不起房的原因有很多, 但你要大部分歸咎於年輕人不吃苦或是吃不了苦我覺得大可不必, 過於武斷.... 如果今天吃苦一陣子就能養車養房誰不願意努力打拼?? 對吧??
深不可測之下一位 wrote:
時代在進步. 吃苦如...(恕刪)


你這種分析 只會讓人連開始都沒有
 
就給自己台階下

願意吃苦本來就不等於一定能成功

但願意吃苦,至少比較有機會成功

動身體也是吃苦  動腦帶也是吃苦

動身體也動腦袋  成大功者多如此

整篇就是在講 從外勞的數量成長 看到 眼高手低 的問題

從工作 一直 到房地產

都是一個樣子 一樣的態度

慣老闆  假的

居住正義  假的

搞不清楚自己的競爭力 是真的

你的線上遊戲是地球村

你的現實人生也是地球村
深不可測之下一位
"但願意吃苦,至少比較有機會成功"😂😂😂😂😂看來樓主你真的不懂現實社會現況~
台灣肯打拼的年輕人還是有,
就像每個世代都有溫拿
跟魯蛇是一樣的道理。

周志紫 wrote:
少子化 跟房地產關係...(恕刪)

怎麼罵著罵著,順便幫房價過高脫罪了?

一直說材料物價漲,所以"新房"也跟著漲,那,為何已經蓋好的15年物件也跟著漲?成本沒那麼高啊?

事實就是房價太高,連薪水300萬新台幣的我老美老闆都說他不會想在台灣買

他寧願回去BOISE或者沙加緬度買
周志紫 wrote:
注重工作環境,工作品質 ,下班娛樂要多元
手跟衣服不要染髒
空氣要好
工作身體健康,心靈健康素質

所以常跟朋友說,做工的做死,活該剛剛好而已。

體檢肺活量紅字,應該的,缺手缺腳,應該的。

甚至新聞上那些工地摔樓、工廠摔坑的,不只是死好活該,而且還死有餘辜。

何苦同情那些工、甚至同情外勞這些進口貨,沒錯,就只是個貨物而已。
貨壞掉,買新的就好。

加油,年輕人,好好幹,國家不會虧待你的。

周志紫 wrote:
台灣給他們的生活與物質品質太好
因此
就是不願意吃苦

窮人才努力工作,活該要窮,讓窮人一輩子做到死都在做。
讓窮人一輩子到死都在吃苦耐勞,滿足他們喜歡吃苦的的渴望。

工程師好棒棒,百萬年薪。
貸款買學貸、買車、買房、買單眼、買保險,一輩子到死貸款貸好貸滿。
喜歡嗎?銀行貸給你,銀行不貸你?
沒關係,還有商品貸、還有無卡分期
真的不行,還有融資管道,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幫你成家、幫你圓夢。
小孩子上大學缺學費生活費怎麼辦?
來,不只幫你,還幫你小孩。
讓你開宗立業成立宗們修仙開始,從祖宗一代幫到你後面18代。
親愛的你,告訴我。 為什麼ㄊㄇㄉ不能用,而TMD卻能用呢? 如果這不是霸凌,什麼才是霸凌?
周志紫 wrote:
你這種分析 只會讓人...(恕刪)

外勞增加?

請問增加了那些外勞?泰勞是已經不來了喔

因為泰勞嫌台灣薪水低
kaiend wrote:
怎麼罵著罵著,順便幫...(恕刪)


這篇文章本來就是從外勞為什麼在台灣能夠有一片天

來回推 居住正義口號 與 慣老闆 背後的真相


老房子為什麼漲? 

通膨 , 持有成本 , 交通建設 , 公共建設 , 環境改善 ,地理位置

老房子都漲嗎 ? 也沒有

地理位置差的 環境普通的 公共建設普通的  照樣便宜 只是 喊買不起房的人 , 看不上眼
這種基本上就是廢文,純粹挑動對立而已,不用太認真看。
什麼資料都沒提出,全用腦補的敘事。

不同年代的各國對比,薪資、房價、就業率,全部沒講,就靠幻想,
最神奇的是,這種文一堆,不是年輕人罵貪婪老人,就是老人罵年輕人草莓,無聊到極點。
周志紫 wrote:
這篇文章本來就是從外...(恕刪)

你真的有在跟外勞接洽嗎?

就認識的幾個仲介在泡茶,他們說台灣錢太少了,跟日本南韓比起來,人家肯給比較多

所以現在得用點話術把人拐過來

還一片天哩,除非在這邊有辦法在這邊有人有姻親或者依親,不然他們沒有一個想留下來

錢賺一賺就回去還比較划算
~ 893 ~ 積極與自省.

昨天在溫泉池邊休息 , 就看到一群年輕人走進來 , 其中一位先生就用很自信的
口吻說到 , 他即將花 200 萬接手的公司會有很好的發展.

他宣稱公司未來每年可以獲利 200 萬 , 業務是出口 台灣製的商品到世界各地.

問題是他對這一個事業的企劃 , 有不少的盲點 , 一是他並沒有資金 , 要全額
靠青創貸款來取得款項購買公司 , 而且還要再想辦法湊到 100 萬來當周轉金.

此外他也沒有足夠的經歷可以理會到 , 出口貿易是一種微利且高風險的行業 ,
由於是全球化的高度競爭 , 利潤頂多會是 10 % 左右 , 而且最大的問題就是出
現壞帳的機率很高 , 約會是在營業額的 4 % 上下.

也就是說 , 他要接手的公司 , 年收益實際上只能有 80-120 萬 , 而不是他所
想像的200 萬.

看到有人貼文 , 抱怨現在的媒體記者水準很差 , 報導的新聞沒啥內涵 , 以及
可以關注的價值.

其實這個現象早已經存在很久了 ..

原因就是付錢買廣告的客戶 , 早就已經不是鎖定比較有自我思考能力的族群了 ,
因為主觀意識牢固 , 具有獨立判斷思考能力的人 , 就不會輕易的被填鴨式的密
集廣告所吸引 , 更不會去購買他們的商品.

所以比較理想的對應方式 , 最好是能忽略本土的劣質媒體所提供的資訊 , 改以
國外的主流媒體為主要的資訊來源 , 跳離這一個爛泥坑 , 視界和想法才會不同.

前幾天聽到一位年輕人提到 , 他父親希望他拿出 1-2 百萬來 , 讓他操作期貨 ,
每個月可以有 2 % 的獲利 , 等於一年有 24 % 的驚人收益.

可是這位年輕人腦袋也很清楚 , 知道這不是投資 , 而是投機 , 很可能連本都拿
不回來.

從旁人的角度來看 , 這位年輕人的父親 , 不僅沒有足夠含量的資本累積 , 也沒
有夠格的金融理財知識 , 虛長年歲 , 實能乏善.

過年與親友相聚 , 也體會到人生來到退休的年齡層 , 如果在資產跟生活的調配上
沒有充裕的準備 , 無法散發出生命正能量的話 , 就會失去吸引家人 ( 尤其是年
輕一輩 ) 與其相處的魅力.

所以我認為 , 如果自己的人生過得很精采 , 自然就會讓自己的小孩很願意跟自己
互動跟陪伴 , 而如果自己要常常主動與小孩聯繫 , 且很難碰上一面 , 有時候是
否要自省一下 , 是不是自己的人生過得太無趣了 ?

剛剛聽到一位來賓接受訪問 , 提到他父親跟他在生涯的規畫上有衝突 , 他 母親
開口聲援他 , 而他 父親講出 , 就是因為妳寵愛小孩 , 所以才會讓兒子不聽我的
話.

其實為人父母如果說出此話 , 就展現出弱勢了 , 應該深自警惕.

小孩會很懂事 , 也很看重父母的意見跟想法 , 不應該是一種親情的壓力 , 反而
應該是一種很理智跟自主的選擇.

今天看到有關 美國大力補貼晶片在本土生產的相關新聞 , 也了解到半導體代工
如果要轉移回到 美國生產 , 成本會比在 台灣生產要高上 55 %.

國家對特定產業的補貼 , 就是要能給消費者更優惠的價格 , 但是如果硬要因為國
安的理由 , 讓國民花更多的錢購買商品 , 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因為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不會因為晶片是在 美國或是其他國家製造的差別 , 而多
付出有感的價差.

近來有一款最好 AI 回應知識搜尋的產品上線 , 看到有人用學測的題目測試 , 結
果回覆大多數是正確的.

而這也就代表 , 未來對人材的需求勢必會有改變 , 記憶多少的東西其實已經不那
麼重要了 , 關鍵是要培養懂得運用各式的工具 , 可以有創新跟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年的新年長假 , 就會與親友相聚 , 但是就有不少的人會重複提及他已經講敘好
多年的經歷 , 不斷的重複 , 但是自己卻沒有察覺.

我就有一個感想 ..

那就是積極進取的人 , 當感知到問題當下 , 就會開始思索解決的方案 , 擇機執行
, 但是如果個性溫吞的人 , 可能過了好幾十年了 , 還是會困頓在原本的舒適圈內
, 不想也不願意有實際的行動 , 做出改變.

看到有人開了一個話題 , 提到安養院的員工清一色是外配 , 薪資優渥 , 但是 台灣
自己的年輕人却排斥這樣的工作.

其實這個現象 , 就該讓我們警惕到 , 要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 , 維持養生與正確的
生活習慣 , 此外也要預留足夠的資金以備自己日後老年養護的龐大支出.

至於年輕人 , 本來就有他們的想法跟選擇 , 利益得失他們其實也會想的很清楚 ,
我們實在不需要太有成見.

像是一些個性比較積極的年輕一輩 , 也會選擇從事健身教練 , 復健 , 營養師等工作
, 也是不錯的選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