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房屋稅!豪宅族、都更族、租屋族無一倖免

HaN次方 wrote:
一些看多的不在意高...(恕刪)


我認識的朋友裡,無房族,年收百萬左右,一年出國五次,3C一出就換的人很多。
這些人認為這是生活品質。
這些人要買房,需要的是賺更多錢,或者,他們根本不會買,對高房價只是說說而已。

所以政府CARE這些人,根本是假議題。

Johnny_depp wrote:
呵呵 您是鬼打牆嗎...(恕刪)

沒扯,您可以去問銀行,例如聯邦銀行,最近裁了一批人,放貸跑外務的,做了五年被裁的我就認識。

E.TTsai wrote:
在我的印象中,去年...(恕刪)</blockquote
是啊,去年的確是這樣講的。
但許多憤青相信政府真的會課到幾百億啊。

roward wrote:
可是以往多多總是拿...(恕刪)


在原文下面有一篇回文。
貼出來分享。你可以看一下。

1050728萬豪酒店房屋稅論壇心得分享
大家很喜歡跟美國比,以下是政府不會告訴你的資訊
美國國民看到稅單,會要求政府告訴他們財產價值認定標準是什麼?稅金用途是什麼?
台灣不是。
美國是實價課稅,買賣房屋,房屋稅可以作為成本扣掉。
台灣不是。台灣是一種擬制房屋價格課稅,因為我們的租金水準沒有這麼高,想法是如果租出去是否可以負擔而有餘裕。
美國稅單背面會告訴你,用途是什麼,例如學區學校,道路建物修繕,公務員薪水等等。而且買賣的時候不能扣掉。
台灣不是。
美國國民2014年平均所得是5萬5200美元(台幣1,65萬6,000)。
台灣不是。台灣是2萬0925美元(台幣62萬7,750,連美國百萬位數以下的金額都輸了)。

美國財產稅還是考慮租金收入的能力。
台灣最近不是,開始用打房名義漁民爆衝,政府從沒承諾房價下跌,房屋稅會降,可想而知,就算房價跌還是不會降,會跟你說公共建設要錢,繼續要錢。
美國也曾經發生房屋稅暴漲二倍,超過人民收入的能力,而發生公民自主連署立法,禁止加稅,並且限制每年最高限制2%的規定,這就是加州16號法案。
台灣不是。台灣國民會乖乖繳稅,繳完還會幫國家講話,很喜歡繳房屋稅。
美國有50個州,有50種稅率,主要是因為每個地區學區的好壞不一樣,公共建設不一樣,城市的主要經濟活動不一樣。
台灣不是。台灣是大鍋飯,看起來公平,實際上不公平,你會覺得台北市的水泥價格、人力價格,會跟新北市不一樣嗎?如果一樣,為什麼認定房屋造價標準不一樣?
二個國家一定還有很多不一樣。
希望大家提出具體資料
不太重要 wrote:
二個國家一定還有很多不一樣。
希望大家提出具體資料

提出具體資料
可是你轉貼的文裡面似乎也沒有兩邊的房屋持有稅的比較表
兩邊買間房子長久20年30年下來的總金額(重點同樣金額買到的房子品質地段怎樣?而且同樣金額人家所得是我們多少?)
台灣買房+養房30年房價稅金總支出多少?
其他國家買房+養房30年房價稅金總支出多少?
然後配合平均所得來對比的話
有這些資料嗎?
真要比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比較的完

我真的搞不懂
台灣的高房價過去總是有多多拿著因為低持有稅所以高房價很合理的理由來說
怎現在持有稅要調升(到底自住的升多少又有多少人說的清楚?)就開始翻臉不認人?
不太重要 wrote:
我認識的朋友裡,無房...(恕刪)



所以你的朋友就代表了全台灣數百萬無產族?


roward wrote:
提出具體資料可是你...(恕刪)


我看到一個點,美國的人口是台灣15倍,但土地面積是台灣的270倍,就算美國的人均GDP是台灣3倍,全部的錢投到土地上,美國的"土地均價"只有台灣6分之1,如果這也算"人口論",美國人口增加6倍(超越中國了),相信絕對比台灣貴.

lichujen wrote:
我看到一個點,美國...(恕刪)

不好意思關於你這段我想請問可以說白點嗎?
無論怎麼做,先受到影響的都不會是持多房者,而是持單房者,和租房者。

講一個例子吧。
台南成大城建案,去年打房地合一時,其實一直有風聲說,造成恐慌,投資客人人丟紅單。

但現在它的兩房,約19坪,卻租到12000~15000之間。
這樣的租金之高在台南,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而且因為它是新屋,非常好租。而19坪的格局,市價也只約400W。

所以非自用者根本不必擔心,轉嫁就好了。
自用者,老實說也不是繳不起,是政府搶人不爽的問題。


Sunnycat40 wrote:
失控的房屋稅!豪宅族...(恕刪)

還好阿 我以為要交個幾千萬的房屋稅

不太重要 wrote:
我認識的朋友裡,無...(恕刪)


講了這麼多理由, 就是想要用30年前的房屋單價不是嗎?

隔壁樓都有人在美國繳54萬的房屋稅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4877236&p=3

照你說的, 加州是限制在2%, 台灣有到2%嗎?
千分之0.2都有人在叫太貴了付不起.
付房貸怎麼就都繳得起了?

所以房屋稅繳不起是個假議題
不太重要 wrote:

所以非自用者根本不必擔心,轉嫁就好了。
自用者,老實說也不是繳不起,是政府搶人不爽的問題


省省吧

建商投資客白賺那麼多,您都不哀了,繳給政府一點錢大家用,還哀

偶自己十幾年來從蛋殼陸續換到蛋黃,您說不賺嗎?

呵呵
不太重要 wrote:
美國財產稅還是考慮租金收入的能力。
台灣最近不是,開始用打房名義漁民爆衝,政府從沒承諾房價下跌,房屋稅會降,可想而知,就算房價跌還是不會降,會跟你說公共建設要錢,繼續要錢。
美國也曾經發生房屋稅暴漲二倍,超過人民收入的能力,而發生公民自主連署立法,禁止加稅,並且限制每年最高限制2%的規定,這就是加州16號法案。
台灣不是。台灣國民會乖乖繳稅,繳完還會幫國家講話,很喜歡繳房屋稅。
美國有50個州,有50種稅率,主要是因為每個地區學區的好壞不一樣,公共建設不一樣,城市的主要經濟活動不一樣。
台灣不是。台灣是大鍋飯,看起來公平,實際上不公平,你會覺得台北市的水泥價格、人力價格,會跟新北市不一樣嗎?如果一樣,為什麼認定房屋造價標準不一樣?
二個國家一定還有很多不一樣。
希望大家提出具體資料


省省吧

過去三十年從不調的房屋稅路段率,現在每三年開會調整一次就幹爆

房價跌您是自住不買賣跟房屋稅有何關係,評定價值跟您的市價還是差了很遠啊

不管各縣市都是一樣,跟市值差太多了,但那也不是重點,重點就是接受她吧,九牛一毛也在哀,您又不是囤房3.6%又不是高級住宅怕什麼呢? 呵呵

房屋稅繳不起有很多解決方案,賣掉她,申請中低收入戶,其他沒什麼好講的,都是作文.

全國六都分別調整,稅基差異不大,因跟市價本來就有差,稅率是中央統一框架,範圍內看各都督了.

反正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各縣市的稅捐單位有關房屋稅的Q & A 上都有說明了. 包含不繳的罰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