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次方 wrote:
一些看多的不在意高...(恕刪)
我認識的朋友裡,無房族,年收百萬左右,一年出國五次,3C一出就換的人很多。
這些人認為這是生活品質。
這些人要買房,需要的是賺更多錢,或者,他們根本不會買,對高房價只是說說而已。
所以政府CARE這些人,根本是假議題。
Johnny_depp wrote:
呵呵 您是鬼打牆嗎...(恕刪)
沒扯,您可以去問銀行,例如聯邦銀行,最近裁了一批人,放貸跑外務的,做了五年被裁的我就認識。
E.TTsai wrote:
在我的印象中,去年...(恕刪)</blockquote
是啊,去年的確是這樣講的。
但許多憤青相信政府真的會課到幾百億啊。roward wrote:
可是以往多多總是拿...(恕刪)
在原文下面有一篇回文。
貼出來分享。你可以看一下。
1050728萬豪酒店房屋稅論壇心得分享
大家很喜歡跟美國比,以下是政府不會告訴你的資訊
美國國民看到稅單,會要求政府告訴他們財產價值認定標準是什麼?稅金用途是什麼?
台灣不是。
美國是實價課稅,買賣房屋,房屋稅可以作為成本扣掉。
台灣不是。台灣是一種擬制房屋價格課稅,因為我們的租金水準沒有這麼高,想法是如果租出去是否可以負擔而有餘裕。
美國稅單背面會告訴你,用途是什麼,例如學區學校,道路建物修繕,公務員薪水等等。而且買賣的時候不能扣掉。
台灣不是。
美國國民2014年平均所得是5萬5200美元(台幣1,65萬6,000)。
台灣不是。台灣是2萬0925美元(台幣62萬7,750,連美國百萬位數以下的金額都輸了)。
美國財產稅還是考慮租金收入的能力。
台灣最近不是,開始用打房名義漁民爆衝,政府從沒承諾房價下跌,房屋稅會降,可想而知,就算房價跌還是不會降,會跟你說公共建設要錢,繼續要錢。
美國也曾經發生房屋稅暴漲二倍,超過人民收入的能力,而發生公民自主連署立法,禁止加稅,並且限制每年最高限制2%的規定,這就是加州16號法案。
台灣不是。台灣國民會乖乖繳稅,繳完還會幫國家講話,很喜歡繳房屋稅。
美國有50個州,有50種稅率,主要是因為每個地區學區的好壞不一樣,公共建設不一樣,城市的主要經濟活動不一樣。
台灣不是。台灣是大鍋飯,看起來公平,實際上不公平,你會覺得台北市的水泥價格、人力價格,會跟新北市不一樣嗎?如果一樣,為什麼認定房屋造價標準不一樣?
二個國家一定還有很多不一樣。
希望大家提出具體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