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美元利率的變動,就存在一個周期性。81年的時候,美聯儲升息到兩位數,此后逐步降息。
如同股價的下行一樣,美元利率20年來一直是逐浪下行的。一直到最近幾年的接近零利率。
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已經不大了,除非引入通脹目標論,設定通脹年率3%,而繼續維持零利率,那樣實際的利率還能夠進一步降低到-3%。
而假設20年為一個利率變動周期的話,在維持一段時間的低利率后,必定是逐步的一浪浪的向上調升。什么原因我不清楚,只能假設這是一個Black Box,從利率的變動來觀察的角度。
由于目前零利率的關系,資金泛濫,投機浪潮此起彼伏。資產價格明顯處于被低利率推高的高價圈。也就是說,目前的資產價格(股價樓價)都是高估的,而到處都是投機,見好就收為上策,不適合去做長線投資。
至于是否會出現日本經濟的20年零利率呢,這個問題也是值得考慮的。
zda111 wrote:
小弟并非亂說一氣單看...(恕刪)
敝人的小小意見給大家參考,
利率基本上就是資金的機會成本
簡單來說就是你借錢所付出的代價
而你為何要付利息借錢呢?
就投資來說, 就是你可以有其他獲利比利率還高的投資
所以,通常高經濟成長率之下也伴隨著高利率
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率跟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是沒得比的
個人認為,縱使是大陸或印度地區,
將來也不容易有10%以上的經濟成長率
所以利率要飆上10%, 我覺得除非有非常重大的非經濟因素, 例如戰爭
否則的話,地球是越來越平
越來越多的產業趨向完全競爭市場
我覺得利率長期來說還是會向零趨近, 就像日本一樣
不過我覺得台灣房價趨勢長期是看跌的
原因是少子化的影響是很嚴重的
因為幾十年後
當台灣人口剩一半的時候
不但房子需求減少
只剩一半的人口時
我們的GDP會剩下多少呢?
當然,這是多年以後的事了
總合上面就如前面大大講的:
n年購屋成本=高利+低房價=低利+高房價
所以房子取得成本相同,也就是大家在懷疑的薪資所得沒有成長但是房價為何會成長。因為十年前利息是8%、10%,現在是1%、2%,光這利差就足以讓房價坐地起漲3成,而不需要靠薪資成長。
結論是:
1.利率回升到8%、10%,已沒空間也不可能(會死很多人,銀行也會倒閉,壓死客戶沒好處,還不如簿利多銷)
2.房子看似買貴(跟十年前比),但是利率卻低,所以十年間每個月所付出購屋成本仍然持平,自住沒差,但投資客賺很大

3.少子化效應在15、20年後才會發生,而你房貸也還清了,就與你無關,但現在你的購屋需求就是你這一代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