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uSiOn wrote:
看看日本, 房地產一...(恕刪)
大大您的看法是導果為因吧
你舉的這幾個例子不難發現全都有一共同點:經濟成長爆衝
但這些爆衝的原因幾乎都是不合理的炒作與政府制度不完備所造成的
剛好可以用來解釋
不正常的炒作所導致的急速成長將會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2~3年的急速成長卻要5~20年都還不一定能回復
不就更要檢討過度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下的經濟體制嗎?
syshen wrote:
有些論點我也同意,但...(恕刪)
EluSiOn wrote:
在民主社會下, 人人...(恕刪)
EluSiOn wrote:
大學的經濟課一定要好好回想.
現在大家在吵的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大家都想要往都市擠, 非都會區的房價沒有漲動的 (扣除原材料上漲後).
*都市工作機會多
*交通方便
*學區好
*生活機能周全 等等
這些剛性需求一定會帶動房屋價格上漲的. 試問如果有一天台北市精華地段的房子, 突然下跌個 30%, 大家敢買嗎? 2009年金融風暴時, 在市民大道/建國南路/忠孝東路三段那邊的房子只要一坪四十萬 (台北市的建築成本約 20萬每坪,不含地價). 但是誰在那時候敢買呢? 大家如果能住在台北市, 會選擇住在新北市或是林口嗎? 最終還是剛性需求.
我印象中沒有一個國家 GDP 在漲, 但是房價下跌的. 新加坡這幾年的房子也漲的不像話 (新加坡的政府組屋, 只是讓你有個窩, 沒有家的感覺). 這次的奢侈稅的目的只是在, 防止房地產過度交易, 因為轉手越多次, 價格漲的越快. 目的只為了減少投資客, 非自住客的資金進入到房市.
只要剛性需求在, 那麽房價一定漲. 政府另外辦法讓房價降低有
1. 都更 (但是這個是多數欺負少數, 試問一樓的店家, 頂樓的住戶, 都更後, 實際資產價值/使用面積減少, 然後黑道瓜分, 目前還是不完善的制度)
2. 空地稅/空地原價徵收 (但是地方政府不敢)
3. 中央政府遷都, 中部新興城市/區域, 帶動高房價的都會區, 剛性需求減少. (但是中央政府沒有魄力, 不敢做胡自強的建議)
我覺得期望房價下跌基本上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把投資者的資金抽調後, 還是會有其他資金填入, 如果今天大安區一坪30萬, 你買到了以後兩年, 想要換大房子時, 你會用 25~28萬賣掉? 肯定會想說買個 33萬~35萬, 至少把裝修/管理費的錢賺回來. 這是基本人性, 有什麽政策可以改變這樣子的人性, 我希望大家能夠分享出來.
我覺得社會住宅不是個考慮的方向, 看看對岸沒有改革經濟時, 全部是社會住宅, 試問他們開心嗎? 他們實行市場經濟後, 有了私有住宅, 房地產也是漲漲漲. 仔細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思考, 台灣國民要求政府打房是否有道理? 就像是罵健保的人可以隨便挑三揀四的罵, 但是大家可知道, 美國看個病, 掛號費 USD 68 (NT 1964), 打個針 USD 80 (NT 2311), 大家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要動不動就會罵, 挑缺點. 給出實際的方法吧. 然後在去做實際的執行看看, 你就知道耍嘴皮子真是簡單...(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