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水果族,好高騖遠,安坑山上也有沒漲的房子啊!


wunosun wrote:
小老弟,我是混安坑的...(恕刪)

你講的沒漲.不會是你家沒漲吧...
既然混安坑就請說說看是安坑如何的地點如何的房子.當時的入手價又是如何....
以前的舊30年以上公寓的話(一般20~30坪).安坑有可能不到50萬.現在你找給我看....
如果山上別墅的話..10年以前跟現在更是天壤之別....

如影隨行 wrote:
你講的沒漲.不會是你...(恕刪)



呵呵,你怎麼跟這個小代銷認真起來呀?
他的文就幫他蓋蓋樓就好啦!
說真的有漲一些,以前大概是10~13之間,目前都要15以上...
不過跟台北市比起來真的九百牛一根毛...
你們這些人怎麼都不受教
版大已經開示,台北繼續狂漲猛漲,還不快買個幾百間來放!!!

難怪經濟不景氣

現在都要鼓勵年輕人

跑去深山住

準備過田園生活

免的有任何開銷

好存夠錢買台北貴死人的房嗎?

瘋狂小原 wrote:
這種文怎會沒意義呢......

各位有上街逛逛嗎? 年輕的學生及小夥子看在我眼裡,個個都配備尖端的電子產品和名牌的包包,連我都自己
都在懷疑我真的是出社會了工作賺錢打滾多年,卻還是一副窮酸樣>.< ===>(為了投資存錢死好)

只是要提醒一下,看文章只需要看它所表達正面的一面,不需去苛求那篇文章寫的是否面面俱到,還記得讀書
時提到的八股文嗎???

諸如一位成功的典範或偉人,它也未必是一個完美的人格,歷史會留傳下來也僅是要我們這些後進去擷取它的
長處而不是去雞蛋裡挑骨頭不是嗎?在我眼中,常常出現警世文章或聲音是好事一件呢QQ


我曾經算過,假設iphone一年出2支,每支算2萬5就好.我每年買兩支,換新機時舊機供起來不賣掉.
20年下來我花了多少錢?不過一百萬.假設這個潮"女"(因為後面要講的是包包),一年也買兩個2萬5
的包包,20年下來也不過再多100萬.

這200萬拿到現在雙北房地產的世界,還真是塞牙縫都不夠.別再用年輕人追求時尚這些莫須有的罪名來
合理化房價不合理的現象了.以前是台北市住不起,請往北縣第一圈去找.現在是已經要找到第二圈第n圈
,甚至是桃園基隆去了,明擺著空著養蚊子的房多到數不清,而非真的供不應求.

小弟很慶幸自己早幾年出社會,現在也有間可以遮風避雨的窩,要不然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一個月賺沒多
少,再怎麼省都追不上房價,想兼第二份工,抱歉,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外加得住很遠.除非長輩幫忙,否則
有誰會想存錢買房?生吃都不夠了還等曬乾?

xieb wrote:
我曾經算過,假設ip...(恕刪)


同感+1

那是一種激勵問題...

我是年輕人,努力打拼10年,就有一間讓一家三口遮風避雨的地方

我會很認真努力去幹~

反觀現今大台北,一對年輕夫婦,家庭年收120萬好了(不少了)

努力拼10年,扣掉養小孩+生活開支,都不一定存的到頭期款....

結果大家的心態就是反正買不起,只好去租房子,

物質生活是犒賞一下自己好了...

阿你說,不要住台北阿,很多人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

你怎叫人家離開故鄉....

惡性循環....
大部分的人還是肯吃苦的,不然那有那麼多血汗xx呢?重點是賣房的人,他想輕輕鬆就賺個2、3百萬,很明顯的是這些人不肯吃苦吧。為什麼要把買房子這件事,變成是財富重分配呢?

軒轅浩 wrote:
阿你說,不要住台北阿,很多人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

你怎叫人家離開故鄉....
恕刪)


這些話我不認同,我在新竹工作.我同事雲林台中彰化台南桃園台北來的.哪個不是土生土長的故鄉人,
一樣離開了故鄉阿

軒轅浩 wrote:
同感+1那是一種激勵...(恕刪)


隱藏在這現象的背後,還有另一個問題.

老是說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事實上如果所有人都在節衣縮食的供房,削減一切不必要的開支,
EX:旅遊,吃大餐,買3c商品等等,這經濟會成什麼樣的光景?沒有這些"不勒緊褲袋,不認命的節衣
縮食供養建商、投資客、房仲的草莓年輕人",國內有多少行業得收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