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房價跌不下來...........

sunny0989 wrote:
假設資本額100萬,...(恕刪)


在01就是太多喜歡以自身經驗去揣摩他人,無法放開心胸接納...

100萬的資本在05年怎麼搞得了工廠,所以這句就好笑了~

雖然沒有義務解釋清楚,但還是收個尾好了:
1. 在05年下半年自己架起網站,搞一人公司,選一項熟悉的產品,選兩三家中國供應商,利用在留學時摸熟的網路行銷通路與免費資源,用極低的行銷成本,在三個月後的05年底接到第一筆墨西哥訂單,於後慢慢展開擴大,客戶的訂金,就是我給廠商的訂金,資本額根本沒有用在貨款,而在行銷。所以再大的訂單只要客戶敢下,我就敢接~

2. 30% TT 是初期我跟客戶,跟供應商的共識,根本不用開票的信用。就算做到現在百多人的工廠,我也沒開過一張遠期票,因為在中國根本不用開遠期票,目前公司的信用,已讓一半協力廠商做到月結90天...

3. 至於淨利,當初一人公司你以為有多少費用,這就沒必要多說了吧

-------------------------------------------------

至於你捧高的房地產,不好意思,我也從中獲益不少。只是資本的來源源自長輩,不是白手起家,就沒什麼好說嘴的...

至於信不信,隨你~

cazando wrote:
是啊是啊我妹和妹夫兩...(恕刪)

你講的殘酷的現實,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當所有的標的物都雞犬升天時,也就代表著灌進去『虛』的東西正在膨脹,真正的有錢人除了投資也會避險,而且本身風險承擔能力因為資產高而能承擔高風險,但是沒到那個條件的人去走鋼索,可能可以贏得暫時的鎂光燈焦點與掌聲,不過要是下面沒有安全網,摔下去可是連命都會沒有的唷!
Sunnision wrote:
你講的殘酷的現實,其...(恕刪)


有理想很好,可能您還年輕
但請記住,超人都說過:要維護正義,也要先有力量
凡事得量力而為
對於強者來說,他們可以定下公平正義的規則讓別人來遵守,但對於弱者來說,他們只能去遵守這個由強者們所定下的規則

當現在飯碗只有一個的時候,你會留下這碗飯給你的家人吃還是讓自己的家人捱餓留給那些窮苦的可憐人吃呢?
當你面對更高階更激烈的競爭的時候,婦人之仁只會讓你招來失敗而已

莊子就有這樣的說法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意思是說:偷鉤子的小偷,要被處死;但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
因竊國者權勢在握,人們不敢稱他是大盜,反而諂媚的稱揚竊國者是仁義之人。
舉例:美國的軍力世界第一,美國的債務也是世界第一
美國向全世界借錢養航空母艦群,然後再把航空母艦群開到你家門口"很客氣的"請你吃美國牛肉
這樣的美國卻是民主自由價值的表率,難道你不覺得已經說明一切了嗎?

想辦法讓自己變成有力量可以制定規則的強者會比當個只能無助的瘋狂吶喊的弱者實際得多,這世界是有強權無公理的
你欠一百萬的時候是銀行逼著向你追債,你欠一百億的時候是銀行跪著求你還錢,你還可以反過來叫銀行趕快再拿一億出來借你,不然你倒閉破產了這一百億就還不出來了
妙吧,欠一屁股債的大老闆們反而日子過得很自在呢,賺了放自己口袋,賠了就丟給銀行,最後呆帳還是窮哥們負責買單,能不自在嗎?
如果房市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市場
那所有世界資金應該都是往房市流動
那些精明的投資者都是頭頂發珠的人
怎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讓這些小散戶有賺錢的機會
還會把資金分散到各個市場
是因為房市還是有它的風險
跟股市一樣有人賺錢也有人賠
適度的把資金作一個風險分攤

blessme wrote:
在01就是太多喜歡以...(恕刪)


大大講的小弟明白!因為小弟也是幹這勾當的!

不過現在比較難做喽!因為幹這種勾當的人越來越多了!

不守信用的也越來越多人肉難賣喔!

不過講投資?長線持有,不動產真的比股票好賺!

一起加油喽!

JCB88 wrote:
大大講的小弟明白!因...(恕刪)


呵呵,JCB88大是過來人,可見過去很多人靠這樣起家~起家後當然要擴張轉型,在08年就拿賺的錢,憑藉已有的客戶資源與平台,延伸上游做工廠去了...

小弟只因看到,居然會說創業比不過房地產投資,忍不住提出異議,免得有人誤信。在04年長輩付頭期買的房地產,11年賣出獲利,算是趕上這波房市快車,加上融資槓桿,大約獲利2.7倍~但也遠小於目前的創業獲利倍數...


提供自身創業的背景與模式,但不同時代需不同模式,可參考不可複製~
賺的機率比較大, 但仍有風險!

飛翔在思源亞口 wrote:
如果房市是一個穩賺不...(恕刪)
忍忍忍
看到樓主覺得把錢投入創業不如放房地產

知道台灣經濟、薪資和就業率為何不好了

見微知著阿
人中出呂布 馬中出赤兔
blessme wrote:
呵呵,JCB88大是過來人,可見過去很多人靠這樣起家~起家後當然要擴張轉型,在08年就拿賺的錢,憑藉已有的客戶資源與平台,延伸上游做工廠去了...

小弟只因看到,居然會說創業比不過房地產投資,忍不住提出異議,免得有人誤信。在04年長輩付頭期買的房地產,11年賣出獲利,算是趕上這波房市快車,加上融資槓桿,大約獲利2.7倍~但也遠小於目前的創業獲利倍數...


提供自身創業的背景與模式,但不同時代需不同模式,可參考不可複製~...(恕刪)


創業比不過房地產的理由是,現在的創業風險大,但產業週期短,以前創業成功大概可以有13年左右的榮景,你說的05年的話大概只剩七八年,現在大概只有三五年,但投資房地產的話要是選了不錯的物業是可以長期獲利的

尤其是你這種門檻低的創業方式,只能搶先機,等到別人開始模仿你的獲利方式加入競爭時,也就差不多要到頂了,此時要考慮的就是找個好價格把他盤給別人,自己再找其他的投資目標
cazando wrote:
創業比不過房地產的理由是,現在的創業風險大,但產業週期短,以前創業成功大概可以有13年左右的榮景,你說的05年的話大概只剩七八年,現在大概只有三五年,但投資房地產的話要是選了不錯的物業是可以長期獲利的

尤其是你這種門檻低的創業方式,只能搶先機,等到別人開始模仿你的獲利方式加入競爭時,也就差不多要到頂了,此時要考慮的就是找個好價格把他盤給別人,自己再找其他的投資目標


嗯嗯,說得是這個時代的通則沒錯,但不同操作會有不同成果。

小弟我不敢說排在前頭,畢竟同時期同樣網路創業的還有"東京著衣"這類年營業額早已破10億的典範存在。小弟的公司,經營到目前這階段,有美國某龍頭公司華南區唯二客戶之一,做偏門產業,毛利高競爭對手不多,相信不是後進者可以任意取代的。所以股權也不會隨意賣給他人...做工廠就是要有拼上市的企圖心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