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怎樣? 京城建設老董不是才把一塊美術館的地高價賣給興富發,怎麼沒幾天又高價買一塊新的地?


pabasco wrote:
第一步: 發出買土地很貴的新聞...
第二步: 第一期找配合的投客...說好第一期20萬, 第二期35萬, 第三期50萬,
所以建商概好第一期你不是在那個小圈圈的去問房子回得到房子已經賣光的消息...
然後你會震驚房市怎麼這麼熱.....
第三步: 第一期的投客掃貨讓真正想買房子的自住客嚇到了...推出第二期時, 就乖乖的以35萬一坪買...
這時買第一期的投客就把他們第一期的房子以35萬一坪拿出來賣了.....第三期同.....(恕刪)


pabasco大 像你這樣摸清房仲業底細的人才,不投入這行業真是太可惜!!!
夠狠的話!說不定千萬年薪都不是問題~~~
近期不斷有人分析高雄房地產,基本上都是朝正向看待,也就是高雄房價,將回歸基本面,也就是過去的成本賠售價,將正式走入歷史,高雄房地產的格局、漲幅,將成為大台北地區資金移轉的目標。

只是,01上一堆口水質疑這種論點

但必須說,投資客不犯法,建商炒地皮是天經地義,政府樂見房地產飆漲,增加稅收,促進商業火車頭前進,三邊三贏的局面,即便增加一般散戶購屋成本,但難道要回到共產時代,大家一塊窮的局面嗎?

必須再強調,北部資金已經進入大高雄,至於實際案例各位上網google即可曉得,昨日建商公會已經做出最新房價評估,以北高雄來說,兩年前平均房價是13萬出頭,如今,九月份已調升至25萬,預估明年第一季將破三十萬關卡。

要注意的是,目前台灣主要十大建商內,已經有兩家開始大量以高過市場價格的資金,大量買進高雄土地;而且,高雄市政府也配合這波炒防潮,釋出十多筆大型市區土地,且價格比起之前的公告價,是高出三倍以上。

換言之,在土地價格上漲、北部資金進駐、政府協助推升的情況下,高雄房價已經啟動,再不下手,已經回不去了。

這些說法不過是匯整幾位房市專家的看法,並非我的言論。但必須說,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商業週刊,也已經在這一期的內容證實這樣的說法,並且以「完美三角抬轎,南部房價驚漲」為題,預言高雄房價將走入多頭局面,循大台北模式,從自住進階走向投資獲利的局面。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7827

網址在這裡,在等待高雄房價下跌,還是整天只會打鍵盤、不出去賺錢,以為01就是人生卻湊不到頭期款的人,醒來吧,高雄房價真的回不去了,十五萬買不下手的你,現在等著三十萬進場吧

最後,政府、投資客、銀行、建商、財團,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錢非過不拿下來,反正,只要是合法獲利,即便是爆利,又如何呢?別再把賺錢這件事污名化囉
whaterr4 wrote:
近期不斷有人分析高雄...(恕刪)

聽你在.....
報紙都說"京城蔡董聰明...",
那言下之意就是興富發鄭董笨瞜???
請注意蔡董都是以私人名義買地與賣地,
隨便聽一聽就好....
非私有金錢在買來賣去創新高創天價,離不開 作價 掏空 中飽私囊。

受害的是一些持有有價證劵的小股東。


whaterr4 wrote:
近期不斷有人分析高雄...(恕刪)



炒地皮炒到到大家都必須省吃儉用才能買到自住的房子。這樣還敢自詡是「商業的火車頭?」

一般大眾都不敢消費的話,景氣只會一直糟下去吧。這叫做刺激景氣、帶動景氣???
只有打著「有效活用國土」口號的土地開發商景氣最好吧。而這些人賺飽錢有在台灣刺激消費嗎? 買國外千萬名車、把子女送出國上學、去國外遊山玩水。錢都再給海外賺走。

但是一般大眾省吃儉用存在銀行的錢就算乖乖不用,還是會被銀行借貸給賤商炒地皮。
再造就存的錢變通膨,然後再靠房仲跟大眾說買不動產才能保值之類的。。。

再或是等哪天賤商真的連鎖倒閉的話,最糟的假設我們存在銀行的錢會不會也變成拿不回來。。??

一般大眾活在被建構的秩序之中,無形中正被榨乾當中。

whaterr4 wrote:
但必須說,投資客不犯法,建商炒地皮是天經地義,政府樂見房地產飆漲,增加稅收,促進商業火車頭前進,三邊三贏的局面,即便增加一般散戶購屋成本,但難道要回到共產時代,大家一塊窮的局面嗎?


借問一下....

台灣政府,從炒地皮的建商收了多少稅收?

如果收的到合理的稅收,實價課稅吧,你要炒到1坪1000萬也不甘我的事,反而可以讓國庫收多點錢...

如果,這些地是蓋停車場養地,政府收不到錢,蓋好後,土地轉移是以1/10繳增值稅...

不用我說下去吧?聽明的你,應該知道,這情況,只會窮到百姓與政府,富到建商與(少數投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