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目前美國獨大,外銷出口國的宿命,也是美國經濟殖民的陰謀。
台灣包含各地華人的特性就是儲蓄率高。
因此我們不會像希臘,當經濟不景氣時,大部分人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維持。
台灣財政不好是一些錯誤政策造成的。比如各保險制度的設計錯誤。當設計錯誤,入低於出,怎麼可能不倒?
比如公務人員的福利中的18%,並未考量當整體經濟利率低檔時的利差,這時政府的補助太高,財政怎麼可能會好?
這些是制度設計者的錯。而當權者就必須要立即改革。制度對了,台灣的財政不會差。
目前房市會持續往上的最大原因,就是儲蓄被趕出來了。當錢放銀行是負的時候。不用太多,1/10的資金湧出來,就會讓房市往上走揚。
你以為是外國資金來炒的嘛?炒完獲利後就抽銀根了嘛?
這幾年都是台灣自己的錢在玩居多。以前錢是在銀行裡。現在錢在房子裡。誰會願意便宜賣掉自己的房子?
M型化的狀況之下,我才會勸有需求的人,快點買房。再等,真的只能繼續嘆氣。
msiwilliam wrote:
這個論點,基本上我是...(恕刪)
ranmaa wrote:
你以為是外國資金來炒的嘛?炒完獲利後就抽銀根了嘛?
這幾年都是台灣自己的錢在玩居多。以前錢是在銀行裡。現在錢在房子裡。誰會願意便宜賣掉自己的房子?
M型化的狀況之下,我才會勸有需求的人,快點買房。再等,真的只能繼續嘆氣。
錢在房子裡,也要房子有人買....
今天你的房子從500萬漲到2000萬,也要有人買2000萬,而且成交,才真的算資產.
以台灣開價與成交價來說,大多數有房產的人,財力被高估了.
我們來看一下法拍屋市場,一堆一拍出來的價格笑死人,甚至比週圍成交價還高,那是因為早期買房可以和銀行高報成交價超貨.
這些法拍屋,銀行是苦主,因為虧大了,如果真的3拍,4拍才成交,甚至流標,銀行損失慘重,這也是我不想看到房市"暴跌"的原因,畢竟,台灣的生態,銀行要倒,政府出來救的機率高於5成,受傷的還是納稅人.
現在去買房,只是幫人解套而己,大家都在撐,很多人說屋主為什麼要虧本賣?但其實屋主虧本了嗎?早期投資客手上的房子,起碼"開價"都增值了50%以上,只是不願少賺罷了.
我並沒天真的想說投資客會賠錢,但...他們獲利一定逐步下滑的.
R大也不要覺得我酸,因為我有酸的本錢,我不擔心沒房子住,也不擔心沒工作,沒薪水,房價降到合理程度,我可以接受話,我會再買一間大樓來住住,沒跌,也沒差,我現在住的地方空間足夠住到我小孩結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