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補充一點


所謂呼應我所主張『實價課稅』根本是假議題,為有心人所操作之假議題。

觀諸國稅局實務作為,房屋(應稅)部分能實價計稅均已辦理,這些火力範圍涵蓋屋齡10年以內當無疑問。(國稅局當無找不到買價、賣價之憑據之問題,若有差異,也相去不遠。)

較早取得之房屋,確實早期成本已無可考,所以較早房屋之出售,出售人按縣市評價來報稅,當然可以,也比較少會有問題。
近期房屋,建商也是要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稅報),也是須檢具成本、售價資料 (第一手出售資料)、退10步而言,建商每期都要申報營業稅(開立發票資料),亦即這些資料通通在國稅局手上,國稅局擁有最大之資料庫。

說真得,國稅局要補稅給你,是為不為而已、不是行不行的問題。

所謂課稅公平正義之大旗,觀諸聲嘶力竭呼籲的有心人,箭頭均指向「頻繁出售房產獲利之徒(即所謂的"專業"投資客)」

一些人頭大戶不是被抓到嗎?國稅局不是據以課蠻高稅款+罰金嗎?國稅局為何有所本?因為它有龐大資料可以佐以課稅基礎,即使不精準,也不會差太多。然後配合『逕行處罰』之大絕,你不服,還是得先繳稅款(印象中至少要先繳一半)才有資格在判罰30天內提出不服的行政救濟(行政訴訟)。

【問:對於已提起行政救濟的欠稅案件,如果沒有對復查決定的應納稅額繳納半數或提供相當擔保就提起訴願者,是否會被其移送強制執行?
答:提起訴願時,如未先繳交本稅二分之一,稽徵機關可依照稅捐稽徵法第39條規定,逕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至於次之的(每年的)地價稅、房屋稅,這牽涉到全民,小弟我房屋稅一年八千,未來若調高,相信跟我一樣的一般百姓,會哇哇叫吧。地價稅不到100元免開徵。

最後,最大條的是中華民國『土地免稅』(法律所規定)
這更是牽扯到全民 (例如遺產啊等等、農地移轉啊等等),不是只有養地的建商。
這塊要論述下去,沒完沒了。

cage9999 wrote:
我再補充一點所謂呼應...(恕刪)


你提供的資料真詳細。

小弟之前也提了好幾次"實價課稅"早已上路,無奈有心人士們還是曲解忽視,不斷提出,不知是想催眠自己還是催眠別人呵
我在補充一點,量為何跌?價不是有漲嗎?

很簡單,奢侈稅確實有影響到量,但不太影響到價。

假設張三1,000萬買屋,結果沒多久有人要1,200跟他買?

賣不賣?不賣

因為未足一年奢侈稅15%,為180萬(充公)。
財產交易所淂200萬,假設土地房屋比6:4,房屋應稅所得80萬,扣掉一些移轉成本,例如最大的仲介費,應稅所得可能僅剩下20~30萬,假設張三綜所說最低5%,稅款為幾萬而已。
加上180萬奢侈稅

哈哈張三沒賺沒賠
應該說賠才對
因為養房要錢的 (不算貸款利息好了,至少要管理費(貴)、水電基本費吧(分攤公電也不少錢))

所以奢侈稅確實有影響到量

cage9999 wrote:
實價課稅根本就是假議題!

我敢這樣說一定有所本

實質上我國早就實施實價課稅了,大概有將近十年。.....(恕刪)


按你的說法.. 張金鶚教授喊了半天的實價課稅也是假議題了!!

一個從事地政事務研究的學者竟然連目前是否是"實價課稅"都搞不清楚?

還是你覺得張教授是有心人?

從張教授跟你言論的矛盾.. 我想只有一個人是對的!!

另外.. 下述兩段截錄新聞可以說明政府收的稅實在太低:

」.....「帝寶」一戶100坪,一年的房屋稅與地價稅稅金合計約為16萬元,但房子價值幾億元,...."

"....豪宅帝寶首間法拍屋2.82億元,扣除車位每坪買價高達206萬元,但因公告現值未調整,土增稅免稅,而房屋稅卻也只課7.2萬,..."

看看帝寶交稅的情況.. 像你說的"實價課稅"嗎? 還是你所解讀的"實價"跟別人不同?
可參考此討論串


我不跟你口水戰

我說過了,實價課稅重點是針對『買賣房屋之實際所得』(那些舉公平正義大旗者)
當然你範圍可以涵蓋所有,除所得稅外,包括你說的房屋稅、地價稅....等等
甚至稅改可以主張土地免稅應該要取消!

但我認為稅改本來就是循序漸進,要我來分的話,我認為次要的是是房屋稅、地價稅(所以我才會說有人是見樹不見林)

主要的在所得稅,而這點,國稅局本來就有在落實。未被查到的,有個因素是因為選案(沒選到)之故。(國稅局案件太多)

而稅改次要的,房屋稅地價稅影響是全民,非僅豪宅。

日入斗金者,帝寶居住者,房屋稅增倍又如何(例如15萬變成30萬)?九牛一毛。
而像我這種升斗小民,房屋稅若八千變成一萬六,我會昏倒~~
(我的房子市價約1000~1200萬,房屋稅每年八千,地價稅(有申請自用住宅)不用百元免開徵。)

我相信出售豪宅獲利者,應繳所得稅一毛也跑不掉,國稅局絕不會睡。

至於你提到的帝寶幾億,房屋稅、地價稅才多少的問題,這不僅是豪宅的問題,是所有百姓的大問題。

終極的土地免稅應該要取消:這更是不是我這層級的知識能談論的,影響也是全民性的。


對了,我不離題,我對張某人這種專家,根本毫無尊敬之意,地政專家又如何?他是財稅專家嗎?
他財稅知識恐怕比我還少。
就像李某人化學很強來搞教育一樣,弄成台灣現在這樣。

如果你還以為掛個某某專家就能飛天鑽地,大家也沒啥好繼續討論了。

john6517 wrote:
還是你所解讀的"實價"跟別人不同?


請不要挑釁

這點

我前面幾樓都已經回應過了,你可以去看看。

所謂實價課稅之『說文解字』,絕不是我自己解釋的,是財政部還有你所謂的那些「專家」所解釋的

小弟何德何能!?

總結「那些人」主張的「實價課稅」
1.首要重點是所得稅 (買賣房產形成的鉅額收入)
2.次要才是房屋稅地價稅

但是2.的影響是全民的。非常大的。不僅限於建商、掮客、投資戶。

3.取消土地免稅。

3.應該屬於(很巨大的)稅改,扯上「實價課稅」有待商榷。但3.的影響也是全民的。非常大的。不僅限於建商、掮客、投資戶。



john6517 wrote:
從張教授跟你言論的矛盾.. 我想只有一個人是對的!!



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

小弟我認為我是對的,張專家是錯的。

前述各樓資料並不是我憑空杜撰

當然你也可以硬說國稅局發假新聞稿。



至於張專家是不是有心人??
好問題!

可惜我無法替當事人回答。
cage9999 wrote:
請不要挑釁

這點
...(恕刪)


不挑釁!! 就事論事罷了!!

而從我舉的"帝寶"的例子.. 相信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公平的!! 所以.. 後來台北市想辦法弄個豪宅稅出來!! 換言之.. 部份民眾對"數億價值豪宅"課徵房屋稅與地價稅的制度是有意見的.. 因此.. 會有"實價課稅"的呼籲!!

其實張市長跟你提的"實價課稅"根本不一樣.. 我想你強調的是所得稅.. 而張是著眼于公告價格!
感覺上.. 有雞同鴨講的感覺!! 因此.. 你說目前已經實施實價課稅了.. 你也說實價課稅是假議題.. 這種說法不夠全面.. 有失公允.. 而你片面指責張市長.. 我也覺得不厚道!!
john6517 wrote:
張是著眼于公告價格!



我還是五個字

見樹不見林

之所以我上面提到第2.第3.次要

是因為這牽涉到全民,牽涉到非房產、或非藉由房產獲利之人民。

年薪百萬高不高?還不錯吧
房屋稅八千變一萬六多不多?很多啊, 會昏倒吧。即使你年薪百萬,住在千萬的房。

帝寶的有錢人在乎嗎?我不是有錢人我不知道,或許不在乎吧。小S一支廣告就可以讓她繳不知道幾年的房屋稅了。

殺敵1000自損800那就算了,至少"敵人"死比較多。
最怕的是民粹化的「實價課稅」把房屋稅等也列入火力範圍時,
結果變成了殺敵(富人)800、自損(一般人民)1000甚至更多,那不是好笑至極?!


那感情好

有人會說,針對不同階級,任何稅、費都要分階級,千萬房這稅率、億萬房那稅率x5好了。

那我可以說,以後開國產車加95一公升35元,看到200萬以上進口車依法每公升調高為70元好不好?

我相信一個有體制的國家不會這樣搞的。

量能課稅下大家說的出來的已經有綜所稅(累進稅率)、還有四不像的奢侈稅(特種貨物稅?)

如果連地價稅、房屋稅這種都要量能→分有錢人、沒錢人,乾脆連有錢人買包科學麵要付20元好了。
多付的12元當然不是給統一集團,我幫政府想好稅目:叫『富人買飲食奢侈稅』

這樣叫作階級鬥爭,而非叫稅改。

我不是富人,但我不贊同用階級鬥爭方式去抽富人的稅、去剝他們的皮。
cage9999 wrote:
我還是五個字

見樹不見林

之所以我上面提到第2.第3.次要

是因為這牽涉到全民,牽涉到非房產、或非借由房產獲利之人民。

年薪百萬高不高?還不錯吧
房屋稅八千變一萬六多不多?很多啊, 會昏倒吧。即使你年薪百萬,住在千萬的房。

帝寶的有錢人在乎嗎?我不是有錢人我不知道,或許不在乎吧。小S一支廣告就可以讓她繳不知道幾年的房屋稅了。

殺敵1000自損800那就算了,至少"敵人"死比較多。
最怕的是民粹化的「實價課稅」把房屋稅等也列入火力範圍時,
結果變成了殺敵(富人)800、自損(一般人民)1000甚至更多,那不是好笑至極?!


那感情好

有人會說,針對不同階級,任何稅、費都要分階級,千萬房這稅率、億萬房那稅率x5好了。

那我可以說,以後開國產車加95一公升35元,看到200萬以上進口車依法每公升調高為70元好不好?

我相信一個有體制的國家不會這樣搞的。

量能課稅下大家說的出來的已經有綜所稅(累進稅率)、還有四不像的奢侈稅(特種貨物稅?)

如果連地價稅、房屋稅這種都要量能→分有錢人、沒錢人,乾脆連有錢人買包科學面要付20元好了。
多付的12元當然不是給統一集團,我幫政府想好稅目:叫『富人買飲食奢侈稅』

這樣叫作階級鬥爭,而非叫稅改。

我不是富人,但我不讚同用階級鬥爭方式去抽富人的稅、去剝他們的皮。


你的論述很清楚..

我想你的論述就是張市長原來說的那一套"實價課稅"會影響廣大的一般民眾.. 不可取.. 你覺得買賣房產差價按所得稅課徵就已經是"實價課稅"了.. 如果有誤.. 麻煩你更正我..

你的想法.. 我充分尊重..

但我不能完全認同你的論述.. 我的想法如下:

所得稅只有在買賣的時候發生.. 按所得稅法去執行.. 無可厚非! (國稅局能不能要不要仔細去查是執行層面.. 我們就不討論了..)

問題在於房地產持有稅徵收制度竟然無法合理反應"豪宅"與一般房屋的差異..

大家不要忘記.. 所得稅是采累進稅率的.. 賺得多.. 多交稅.. 為什麼房地產持有稅種卻不能比照"價值高.. 多交稅"的原則?

舉個例子.. 一間房產價值1億.. 跟另一間房產值1000萬(面積相同).. 你覺得兩個業主繳交一樣的持有稅是合理的嗎? 就算按現行政策.. 各地公告價格本來就有差異!! 只是此差異不甚合理!!

你不是也說了.. 住豪宅者根本沒差.. 那就增加他們的持有稅呀! 台灣富人稅已經太低太低了.. 更何況.. 持有稅以實價課稅(或貼近實價課稅)對一般自住者一定有影響嗎? 未必吧!

主張房產"價值高.. 多交稅"的原則.. 在你口中卻成"階級鬥爭".. 著實令人不解?

另外.. 你提到"富人買飲食奢侈稅"的概念.. 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制度.. 就說日本及有些歐洲國家.. 學生的註冊費用是跟"家庭富有"程度相關的.. 難道這樣的制度.. 在你眼中也是"階級鬥爭"?


我只知道, 就算實價課稅, 大部份買的起壕宅的還是繳得起..
我講大部份是因為還是有些人沒那麼的有錢還是還要貸款來買....討論太極端的例子沒啥用

但....9999大大說的"殺敵1000自損800" 我倒是很贊同.....

真正實價課稅對住帝寶那種曾級的人影響有限, 那些人若是不逃漏稅一年要繳的稅基本上也不少了....搞不好繳的稅就是很多人一年的薪水都還比不上....
就跟于美人要他老公一個月出12萬她也出12萬一起養家一樣...
402, James 一個拿12萬出來就幾乎是薪水全部了, 于美人一個月12萬會痛嗎? 會癢嗎?
要是我我也受不了這種人..恩, 太度爛了... 離題了..


實價課稅最傷的會是有屋的中低收入戶, 尤其很多房子是爸媽留下但本身收入不高的人.....
大台北以外的這種家庭還不少, 就我南部老家鄰居就一堆...
次傷的就是有房的低中產階級....

但對打壓房價有沒有用呢?
我想量會縮, 因為投客不玩了, 不會再有之前那麼亮眼的上漲行情了, 價就看各區域的表現了.....

但奢侈稅我覺得還是有抑制到短期投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