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請問:台北市舊大廈改建的問題


louissvs wrote:
透天的最棒, 不必和別人share!
so意願還不是很高.....
若給我原建蔽率並保有店面時再來考慮吧.


你不會把都更後的新房子賣掉,
把那筆錢拿去買和原本差不多的房子,
那手頭上還可以多個1500萬...

jediforce wrote: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恕刪)


都更這事,對我而言我考慮以下幾點:
1.都更後居住條件是否更好.
2.價值是否更高.
3.同條件都更戶分配是否都相同.

至於建商賺多少,那是他的本事.
沒賺那是不可能的.
找建商跟找律師是一樣的,有的律師收5萬,有的收500萬,能賺多少是他的本事.


容積只能搞到500%,就算他沒賺你也沒好處.
容積他有本事能搞到600%,他賺,你們也賺.
JIN DER LAND OFFICE

所以地點是....?
沒有地點沒法評估
jediforce wrote: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恕刪)
gameheven wrote:
鋼筋水泥撐50年是正...(恕刪)


雖然很恐怖,我還是問了
就憑著地段,開發商為什麼還願意談?
他們說,如果成功,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座超大廣告看板(就像仁愛尚華經常被政府和一銀拿來當例子一樣)
而且如果成功,我們的合作模式也會是都更案的新典範
所以他們願意用力去做...
而我們家不只蓋滿,還蓋超過,怎麼辦?
他們說會想辦法爭取容積,但不保證政府會給多少...
不過還是不能太少,少到會賠錢就只好放棄...
房價下跌怎麼辦?...他們自己說這是我們要去努力的事
那我當然樂觀其成啊,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讓這案子走不下去,能進一步是一步。
可是打聽其他都更案、上網查一般都更、合建的做法,都是以住戶/建商 = 六/四分 來做
沒看過這種做法...
所以才想請問他們這樣的做法:

先把都更獎勵、容積移轉...等都算起來,算出一個可售總樓地板面積X坪
然後我們原建物總面積Y坪,就分回給住戶Y坪;X-Y 得出一個Z坪,是開發商拿回去的
停車位A個,減掉住戶分回去B個,得出C個車位,是開發商拿回去的
意即先滿足我們住戶一坪換一坪+一戶一車位的要求,再從拿回去的Z坪+C個車位想辦法賣高價來賺錢

這樣的做法對住戶比起一般的六四分,是有利、還是不利?有沒有什麼盲點要突破的

jediforce wrote:
恩...這個開發商跟我們解釋的算法不一樣耶


我覺得你直接把建商總共蓋幾坪
容積獎勵的%數,跟分給住戶的比例講出來
這樣會就會有更專業的人士來跟你分析

如果是我想的仁愛路四段或是大安路一段之類的話
就算建商只能分到20%都還可以小賺一點
不過建商不見得願意花一堆時間跟人力去做一個只有蠅頭小利的案子就是了
得分後衛 wrote:
我覺得你直接把建商總...(恕刪)


問題是分給住戶不是用「比例」,而是我們原本的原有建物產權(含公設)總共是多少,就分給我們多少:

可售樓地板面積 = (法定容積 + 都更獎勵 + 容積移轉)*1.6

可售停車位面積 = 車位總數*每個車位幾坪

總樓地板面積 = 可售樓地板面積 + 可售停車位面積

營造成本 = 總樓地板面積*造價

可售樓地板面積 - 原有建物產權 = 建商可售面積

車位總數 - 住戶分回車位 = 建商可售車位

建商可售面積*售價 + 建商可售車位*售價 需大於 營造成本

變數在都更獎勵和容積移轉,看起來很簡單,可是有沒有什麼盲點?

而一般的做法是..

總樓地板面積*X是住戶分回的比例(含車位),X = 60% 或 55% 這樣嗎?


我個人強烈建議改用比例制。

1.你可以去問問看建商。肯不肯改成比例制
2.備齊資料,去問別家建商,看看別家建商可以給到什麼條件。

gameheven wrote:
我個人強烈建議改用比...(恕刪)


差這麼多?!

是哪裡有盲點啊?

jediforce wrote:
總樓地板面積*X是住戶分回的比例(含車位),X = 60% 或 55% 這樣嗎?


你有算過60%或55%你們划不划算嗎??
jediforce wrote: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恕刪)


那個每坪造價也太扯了.
如果單指建物起碼浮報了一倍以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