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推新人 都做不滿3個月的
還遇過房仲 都領底薪 之後走人 還改行 做美髮

她們都只想成交 根本不會著想
房仲之間 都會互相 交換買方賣方資料
都會打來煩
rods2012 wrote:
專任約有好有壞
若委託的是認真做事的仲介會比一般約來的好
有些仲介接專約,空屋會去打掃,颱風來會去尋門窗有沒有關
甚至我也看過每個月花一萬元做廣告只為了把專任約賣出去
另外就是比方說行情是一千萬,專任約比較有機會創造行情以上的價位
因為就算買方已經出道一千萬,屋主若想賣到1020甚至再高一些
仲介也因為是專任合約比較有恃無恐
另外專任約也未必只有一家在賣,其他仲介可以透過調案件跟簽專約的仲介配合
而且屋主也比較不會被一堆仲介打擾
只需要針對一個窗口
但是相反的若屋主價錢沒有離行情太遠太誇張(比方說行情一千 卻要賣一千五)
卻委託了一些不認真的仲介
就會變成委託期間都沒客戶去看屋
而且還可能讓買方覺得這房子賣很久怎麼都賣不掉
是不是這房子有一些問題?
一般約一般比較適用於投資客
因為投資客要的就是快速出售獲利
價錢到達他們預期的獲利就賣了
一般約的好處在於可以委託許多仲介
但壞處是沒有幾個會認真賣這房子
因為以機率而言委託越多家,自己做白工的機率越低
更不要說打掃或者花大錢打廣告了
網路上更是一堆教屋主自己私底下成交的步數
若是真的考量要一般合約
一般都是建議 找幾個大品牌 比方說 信義 永慶 住商 各一份一般委託
若有其他仲介來打擾就說只開放這幾份合約,除非他們表現不好才換掉
這樣比較容易有良性競爭而不是惡性競爭
我曾經看過一個房子找35家仲介來賣的...
後來就算有人找到買家出價一千萬
其他家也會做一些小動作比方說自己有客人可以出1050之類的
叫屋主不要便宜賣,利益薰心之下很容易錯失掉真正有誠意的買方
又或者屋內有東西損壞,屋主要如何查證是誰用壞的?
最後是底價
我會建議底價不是不能簽,但是要簽的有技巧
屋主怕的是簽了底價,仲介會把你房子便宜賣
仲介怕的是不簽底價,屋主會底價無限補漲
所以若是開價一千萬,行情是900萬
我會建議屋主去計算要實際拿到的金額加上必須支付的費用(稅金手續費與仲介費)
假設算起來要45萬
那底價可以先簽960左右給仲介
因為最後跟買方見面往往價錢還會有一波的攻防 最後往往能拿到你理想要的數字
最後是仲介服務費
這點是我在板上最常看到的盲點
其實重點不是服務費幾%吧?
我舉個最常見的例子
大家最常炫耀的就是委託一般約才給服務費1%之類的
但是若是1%服務費結果自己也才獲利一點點呢?
上面提到的一般約的缺點之一也是如此 比方說行情1000
可能有業務客戶出990萬 跟你收1%服務費他就催你趕快賣了,因為你不賣他怕其他家業務也有客戶
因此我建議服務費的給法是
必須看業務對這房子投入多少時間?多少資源(錢)?做多少事情,打掃 顧家之類的
另外就是幫你創造多少利潤?
再去評估幾%是合理的
要馬兒跑也要給他吃草
若遇到好仲介,給予適當的報酬,才能創造雙贏局面
rods2012 wrote:
專任約有好有壞
若委託的是認真做事的仲介會比一般約來的好
有些仲介接專約,空屋會去打掃,颱風來會去尋門窗有沒有關
甚至我也看過每個月花一萬元做廣告只為了把專任約賣出去
另外就是比方說行情是一千萬,專任約比較有機會創造行情以上的價位
因為就算買方已經出道一千萬,屋主若想賣到1020甚至再高一些
仲介也因為是專任合約比較有恃無恐
另外專任約也未必只有一家在賣,其他仲介可以透過調案件跟簽專約的仲介配合
而且屋主也比較不會被一堆仲介打擾
只需要針對一個窗口
但是相反的若屋主價錢沒有離行情太遠太誇張(比方說行情一千 卻要賣一千五)
卻委託了一些不認真的仲介
就會變成委託期間都沒客戶去看屋
而且還可能讓買方覺得這房子賣很久怎麼都賣不掉
是不是這房子有一些問題?
一般約一般比較適用於投資客
因為投資客要的就是快速出售獲利
價錢到達他們預期的獲利就賣了
一般約的好處在於可以委託許多仲介
但壞處是沒有幾個會認真賣這房子
因為以機率而言委託越多家,自己做白工的機率越低
更不要說打掃或者花大錢打廣告了
網路上更是一堆教屋主自己私底下成交的步數
若是真的考量要一般合約
一般都是建議 找幾個大品牌 比方說 信義 永慶 住商 各一份一般委託
若有其他仲介來打擾就說只開放這幾份合約,除非他們表現不好才換掉
這樣比較容易有良性競爭而不是惡性競爭
我曾經看過一個房子找35家仲介來賣的...
後來就算有人找到買家出價一千萬
其他家也會做一些小動作比方說自己有客人可以出1050之類的
叫屋主不要便宜賣,利益薰心之下很容易錯失掉真正有誠意的買方
又或者屋內有東西損壞,屋主要如何查證是誰用壞的?
最後是底價
我會建議底價不是不能簽,但是要簽的有技巧
屋主怕的是簽了底價,仲介會把你房子便宜賣
仲介怕的是不簽底價,屋主會底價無限補漲
所以若是開價一千萬,行情是900萬
我會建議屋主去計算要實際拿到的金額加上必須支付的費用(稅金手續費與仲介費)
假設算起來要45萬
那底價可以先簽960左右給仲介
因為最後跟買方見面往往價錢還會有一波的攻防 最後往往能拿到你理想要的數字
最後是仲介服務費
這點是我在板上最常看到的盲點
其實重點不是服務費幾%吧?
我舉個最常見的例子
大家最常炫耀的就是委託一般約才給服務費1%之類的
但是若是1%服務費結果自己也才獲利一點點呢?
上面提到的一般約的缺點之一也是如此 比方說行情1000
可能有業務客戶出990萬 跟你收1%服務費他就催你趕快賣了,因為你不賣他怕其他家業務也有客戶
因此我建議服務費的給法是
必須看業務對這房子投入多少時間?多少資源(錢)?做多少事情,打掃 顧家之類的
另外就是幫你創造多少利潤?
再去評估幾%是合理的
要馬兒跑也要給他吃草
若遇到好仲介,給予適當的報酬,才能創造雙贏局面...(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