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10年後.5年前是了以後年紀大了有電梯而買.當時我也買人生的第一房,考量舊公寓可以出租付房貸.
當時13年的屋子2房1廰1衛 35坪 室內26坪左右含後陽台.約1300w 自備400w 親友借300w 貸600w 買了
~~ 裝潢約 3~40w 結決.當時雙薪又有房租收入.所以還ok~!
沒想到入住後2年,人算不如天算又來了一個"甜蜜的負擔",就不得不考量換大一點的房屋,也許買房都是衝
動,原本要第二個出生後5~6年再考慮,出生後第3年沒想到.老婆大人一看到不錯的北市24年40坪(室內37
坪)"老古屋"就跑去"開價".就這樣今年我買了房.現住的還有貸,還沒賣.新的又要貸.算一算雙貸單薪(小孩
目前老婆自己帶)的壓力不比樓主輕.但這就是男生要為家庭的努力.生活品質固然重要,但給一個安定舒適的
家是要的,看到小孩的快樂笑容再怎麼辛苦都值得.PS:行業別:技術業(收入不固定)但努力跑就會有收獲.
悅裕 wrote:
想跟買房的人說一下 ...(恕刪)
每到午夜~希望能分想心中悸動~ http://cid-c031c8c9c616a8f3.spaces.live.com/
再來是房子本身的問題,我是覺得你太早吃棉花糖了,台北市的新房子就跟LV的限量包一樣,是一種奢侈品,住一間自有的房子不為過,不過房子就是一間遮風避雨的工具,就跟車子一樣,幾十萬的toyota跟幾百萬的benz都有一樣的功能,不過一個是消費品,另一個卻是奢侈品,省吃儉用買一般消費品OK,但是省吃儉用買奢侈品的話,所謂由奢返儉難,一開始就入奢,我是覺得心態上可能需要調整一下。
就財務面來說,新房子就跟新車一樣,落地就開始折舊,資產不多的人在買這類消耗品時就要把折舊考量進去,省吃儉用買一個一直折舊的東西,等於是省小錢花大錢,這樣只是買到一個"爽"字而已,就財務面來說並不理想。
我是建議年輕人首購,最理想的標的就是台北市的舊公寓,坪數實在、折舊率低、使用花費低,盡量降低總價,人不能只活在理想跟夢想中,人生很長的,房子不過是個住的地方,當資產夠多時,當然好好享受一下,住新房買新車,但是我想樓主離這個目標還有點距離,還是別急著吃棉花糖。
悅裕 wrote:看到這句話,勾起了我的回憶,也是我回這一篇文的動機,10年前我跟我同學同一年買房子,你們夫妻就跟他們夫妻的想法一樣,最後他們買萬華的新大樓,有中庭的那種,室內19坪,差不多的總價,我則是買捷運站旁的舊公寓,室內33坪,我是舊公寓,所以家具家電能沿用就沿用,同學他們是新房子,他老婆當然就一切從新,6萬多的國際32吋LCD電視,5萬多的LG滾筒洗衣機,還有1萬多的瑞士鍋子等等,都讓我印象深刻...10年後的現在,他們繼續住在19坪的舊大樓,繼續繳著還有10年的房貸,我則是住比我舊公寓還大很多的新大樓了。
我老婆不喜歡公寓 想要新房子 有內縮 棟距 乾乾淨淨
我想要台北市
還是那句話,年輕時是資產累積的關鍵期,別急著吃棉花糖。
買房也好,買車也好,剛開始不要買最好的,
一方面是負擔不會太重,一方面是可以累積經驗,
例如剛開始就買雙B,壓力一定很大,除了貸款之外,還要擔心保養,碰撞,
一旦進廠,花錢如流水,沒多久存款就沒了,
不只影響生活而已,手上沒現金,投資都變成奢侈,
尤其樓主又貸了30年,想到就可怕,
貸款不論利率再低,時間越長,付出去的利息就越多,
越算越不值,
所以小弟第一輛車,現金一半,只貸1年,
1年壓力很重,但是只撐1年而已,撐過去錢就活了,
可以開心的找目標投資,甚至去玩一趟,
擁有能夠馬上轉成現金的投資標的真的很重要,小弟放股票,
一旦發現更好的目標,馬上轉過去,累積資產的速度比起壓孤支房產要快很多,
小弟的娘更強,之前發現有店面出售,地點很好,
直接殺進去和屋主談,三天後結清股票,現金交易。
小弟是建議(小弟自己也這麼做),買房的時候貸款先抓10年,能撐過去再考慮是否下手,30年.20年小弟都覺得太長,長期貸款就讓他見鬼去吧
樓主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