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持有房屋者。
要把房價打下來,那個帳面數字是很恐怖的。
比方你現在有一戶房子,很久以前很便宜600萬買的,旁邊剛賣3000萬,交易所得稅假設獲利假設算出來是400萬,扣15%所得稅,土地增值稅50萬,總共要課110萬的稅
如果用新的制度,你的獲利就是2400萬,然後用不知道40%還是多少的所得稅率去算,要扣掉1000萬。
結果會怎樣?加價賣?不可能,台灣沒有太多繼續上漲的空間,你3000萬的房子加價一千萬作4000萬賣?
0000
所以這個政策要推動的難度本身就很大。
問題是,這個政策前端鋪墊的政策一堆,包括實價課稅、奢侈稅等等,如果這個制度不推,那前面那些動作,是做辛酸的嗎?
如果執政當局有想到『歷史定位』,就應該繼續推下去。
這個制度沒有什麼不對的,漲價歸公,天經地義,
出問題的,只在於『實價』跟『公告地價』之間的差異。
如果課稅能課到『漲價』的部分,大家都沒話說,
怕的是『漲價』的部分沒辦法算,到最後大家才齊頭砍平,那一開始的階段,必然會風風雨雨。
除非國民黨已經打定主意完全放棄2016,否則現在不做,到時候2016要是上台的仍然是國民黨,
一樣要重複同樣的過程去解決稅制上的不足。
所以可以看接下來執政當局的態度,
究竟是擺爛?還是真的忍辱負重,求一個歷史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