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房已見成效,暫緩打房!!!!政策成效現 台經院估央行打房暫緩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9250130-1.aspx4波打炒房見效 央行暫無第5波https://tw.news.yahoo.com/4%E6%B3%A2%E6%89%93%E7%82%92%E6%88%BF%E8%A6%8B%E6%95%88-%E5%A4%AE%E8%A1%8C%E6%9A%AB%E7%84%A1%E7%AC%AC5%E6%B3%A2-215034064--finance.html
量跌是因為買方被新聞利空消息影響導致不敢進場但是價格根本沒跌價格要跌除非大量升息和降低貸款成數今年即使還是量低的一年明年總統選後明朗後量就會回來持續漲了應該是說看量何時回來 何時開始漲再量回來前 價格穩而不跌但是要漲也有限比較希望政府調高利率和降低貸款成數這樣房價才是真的會跌不然我到處看預售屋價格還是緩慢再漲 且都有依序再賣掉只有不懂的人才會說價格已經再跌了
薪資跟不上漲幅了啦現在根本追價無力所以量低 剛好而已除非降價 或低總價產品不然高總價的 買方承接無力的狀況越來越明顯一堆建案推了兩三年都完銷不了還一直推新案只剩不怕死的投資客 一直買除了台北外的都會區 其實平均收入都沒有台北高能買多貴?清算一下自己的收入與支出 你就知道 負擔的房價能力極限一般家庭 不會超過1800W夫妻收入15萬 (這個爆高了平均一個人7.5萬每個月)奉養雙方父母2~4萬(生活費 看護費用...等)養兩個子女3~4萬生活開銷夫妻一人一萬 小孩一人五千 3萬4口之家水電瓦斯開銷3000~5000網路第四台手機費用抓個3500交通費用一台汽車一個月保養稅金油錢 1萬 一台機車1500保費夫妻主要收入者一人一年保5萬的健康意外壽險 平均一個月8300 小孩不保中華民國萬萬稅收入的1/12繳稅 平均一個月11600元健保費用一家四口抓350015萬扣完上述費用後剩下一個月2.86萬(僅算最低值的花費)但若考慮2.5個月的年終加考績15*2.5/12=3.125 萬所以一個月能夠而外支出在貸款的部分僅2.86+3.125=5.985萬就算是六萬能夠背1200萬的貸款 依據三三三法則 頭期款600萬最高能夠買1800萬的房子而不包含每個月的房屋管理費用、交屋時的費用、裝潢費、家電家具費用.....不過光存頭期款 就很難了 以上述計算來看600/6=100個月 要存8年多當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大部分台灣人的收入都比這個家庭低不是剛好有爸媽支援 就是少生幾個 才能負擔的起高房價而且我的計算都是低估 還少計算很多紅白帖 特殊狀況急用...而且幾乎這樣子都沒有太好的生活品質 吃個大餐 旅遊 都不太可行了
不是單一個月而已噢,從去年就已經衰退很多了!masaei99 wrote:單一個月的統計資料...(恕刪) 2014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公布,結果買賣移轉棟數驚險守住32萬棟,但仍創下SARS以來的新低量,內政部統計2014年買賣移轉棟數為32萬598棟,略高於2002年的32萬285棟,從奢侈稅上路以來買賣移轉棟數已經連續4年低於40萬棟,一連串的房市管制與稅改政策,已經讓房市交易量由熱轉冷。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2014年的房市買氣表現仍是「北冷南溫」,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的移轉量,年減約14%~25%,不過台中、台南、高雄僅減少約11%~12%,顯見即使在政策未定與選舉的干擾下,大台北與桃園以外的市場,因為房價水準相對較低,房市交易量表現較為平穩。去年表現交易新北市衰退幅度最大,年減約25%,其次則是台北市移轉量年減約19%,在六都之中以雙北市的衰退幅度最大,雙北市成為房地合一政策下的房市重災區。
optic26 wrote:薪資跟不上漲幅了啦現在根本追價無力... 薪資跟不上漲幅?別樓才剛有人貼出一家三口年入600萬還貼出扣繳憑單為證(不嚎洨)問大家不知買台北.買台中還是兩地都買好所以~這句看起來還真諷刺話說現在水電燃氣或金融證券跟研發電子業行情照麼好國立研究所工科就業第一年就可年薪百萬了夫妻兩人年入兩百萬存個幾年蛋白區不計大小買個兩房小窩有這麼難嗎?
豪哥大 wrote:薪資跟不上漲幅?別樓才剛有人貼出一家三口年入600萬還貼出扣繳憑單為證(不嚎洨)問大家不知買台北.買台中還是兩地都買好所以~這句看起來還真諷刺 是要看政府統計的實質薪資持續倒退的現實, 還是01上單一個案來推論整體現況??如果個案也能拿來談, 多多不如拿郭台銘來論述更有震撼性, 而空空也能去社會新聞翻一堆例子來說也算了 豪哥大 wrote:夫妻兩人年入兩百萬存個幾年蛋白區不計大小買個兩房小窩有這麼難嗎?...(恕刪) 這就是問題了, 年入兩百萬的只能在蛋白區買個兩房小窩 更別提佔就業人口大眾的服務業, 電子非研發類等, 平均連人家的一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