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旋風...率先掃到包租公(婆)


ccc42 wrote:
拜託sway的話也...(恕刪)

但又不是所有人都會去上大學....
所以少掉五萬這數字不精確。
不過肯定是會少...

E.TTsai wrote: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人...(恕刪)


我10年前在淡水念碩班。
當時淡江下課,中午吃飯時間,滿滿的都是人
整個大學城都走不動

前年我們家在新市鎮逢低買了房
我去年中因為要賣房,再度回去住了一個月
想回味一下當時唸書的情況
如果有這些時間點跟我一樣在淡江附近生活的朋友
應該就知道,人數真的差很多很多很多
我當時念的時候,淡江好像號稱5萬人吧
現在聽附近店家說,大概剩下一半左右
一部分是有蘭陽校區把學生分走
最大部分原因是少子化.....
店家說生意真的很難做

附近很多賣吃的店都一直倒
包括一個好朋友家的便當店。

人口紅利的問題,在戰後嬰兒潮後,到我這一班(我6年9班)
大概是高峰沒有錯~~

台灣經濟退步讓很多人不敢生太多(我自己是打算生3或4個啦)
怕養不起。這也是台灣未來老年化社會最大的一個問題


黑色衛生紙 wrote:
我10年前在淡水念...(恕刪)


我在淡江混了快30年怎麼沒聽過淡江曾經有過5萬學生? 20多年前就2萬多(日夜碩) 現在頂多多一萬吧

請問有去過蘭陽校園嗎? 校本部學生應該有99%沒去過 大部分淡大生(在校與畢業)也不曉得在哪裡吧?

去過蘭陽校園再來說那邊分了多少學生 從以前到現在淡江大學附近的生意本來就很難做 倒一半太誇張

很多大專院校的生意根本做不起來 很少商圈能夠承受一年只能做8-9個月的生意 其他的時間空空如也

淡江大學城是民國78年蓋好的 剛蓋好時也是鬼城一樣只有靠校園的一側可做生意另一側的商店是關的

學校的商圈與學生的生活圈是會移動的 學生的生活圈變大了 鄰近大學附近的商機當然會被嚴重侵蝕

20多年前淡江側門的繁華盛況跟山下英專路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側門附近也漸漸變成像鬼城一樣

E.TTsai wrote:
有人說少子化~人口紅利等因素影響不了房價.....
但是最先面臨衝擊的~~恐怕是學區附近的包租公婆


想當包租公,也要先市場分析。
地點沒選好,也怪不得別人了,就算股市上萬點,有人賺有人賠。

北部我是不知道啦
但是我在台南
因為地價稅漲價
我也不客氣的漲房租
原本的租客很有志氣的說不租了
剛 Po 上 591
就有 10 幾組人說有意願要租
就在跟房客商量是否可以帶人去看房
他就表示可不可以再讓他考慮幾天
就在租約到期前幾天
又打電話來說要續租
是因為北部人越來越少了嗎?
我的房子還蠻好租的耶

就算漲房租
還是有人會繼續租啊

bhis wrote:
少子化旋風...率先掃到包租公(婆)

淡大?林三淡區域我看就算了吧

台北市~不知"指標"台大公館有無包租公(婆)跳樓價出租的八卦?

桃園市?當然中央大學拿來當風向球也是可以

E.TTsai wrote: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人...(恕刪)
大學實在太多了
關一關算了,反正學生不足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民國60-65年次出生的人數每年都在40萬上下
再早之前的也都維持在38萬~43萬人。

之後從每年出生人口40萬逐步減少,一直到99年只有16萬人(谷底),然後再慢慢回昇到現在的20萬人的出生人口。

坦白講,人口紅利的消失遠比大家想像的還嚴重。
而人口減少不是只牽涉到房地產,還牽涉到基本勞動力將不足的狀況。也就是以後會人人都有房卻戶戶沒人修。

原本我們這個年代每年有40萬戰力投入職場,有的當醫生、有的去種田,有些進台積電、有些去當工人。但現在新生人口每年只有20萬人左右,這20萬人是要怎麼去承接這個用大量人力所支撐的社會?
我的母校,每次看是很多人去讀呀,至於有交錢就有得讀的學店,就讓它倒吧,至於包租公婆們到不用太擔心啦。
民國60-65年次出...(恕刪)


放心好了,我們有勞保、公保、勞退、軍公教退輔、健保、長照保…

雖然看起來都快倒了,放心,費率很快就再調高,給付再降低,永遠不會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