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sai wrote:是該淘汰一些 開太多了 比小7全家加起來還多 比賣小吃店還多 光我們這條路1百公尺就5家 2百公尺8家 6百公尺10家 家一些土地開發 13家 太密集了
今年房市真的很不景...(恕刪)
E.TTsai wrote:
建商還撐得下~~~房仲呢??代銷呢??
想當初這兩個行業可是房價往上衝的最大動力.....
不過之前賺得已經夠吃很久~~
倒楣的是剛進不久的新鮮人!!!
果然如某人所說:明年將會是有趣的一年.........
我比較不關心特定行業的榮枯
我關心的是市場默默的在玩什麼
今年1~8月買賣移轉棟數有16萬戶(不包含新交屋與預售屋)(內政部)
結果房仲轉業店面也倒一片
那代表交易中很大一部分沒透過房仲囉
大量鄉鎮房屋土地(含農舍)仍在透過代書買賣
這下有趣了

建設最近看似長鴻要倒了也許會有"啟示"的骨牌效應
但建設公司
1.小型的蓋一棟倒一間然後換名再出發
反正蓋房有營造廠賣房有代銷公司
這種買空賣空打帶跑的公司景氣很難傷到它
2.大型上市上櫃的以往都是自己蓋房子自己賣
今年以前房市交易量都不算太差
到新成屋還賣不掉的就低價批給大投資客吃下(反正是利潤)
只有那種連投資客都不收的才會變成存貨
財務報表上的存貨到底是誰的"存貨"是可以探究的
以住宅樓地板的開工數量來看到8月為止仍然很大(營建署)
如果建設公司都要周轉不靈了還在拼命蓋?
合理懷疑負責人看壞後市想持盈保泰帶著現金閃人為上
反正關了家長鴻未來生出"常紅"也不令人意外
當然啦!也同理可證遠雄可能變成"遠熊"
至於日勝生?同國富?嗯~名字好像還蠻難難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