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倒閉潮來襲.............


E.TTsai wrote:
今年房市真的很不景...(恕刪)
是該淘汰一些 開太多了 比小7全家加起來還多 比賣小吃店還多 光我們這條路1百公尺就5家 2百公尺8家 6百公尺10家 家一些土地開發 13家 太密集了
我住的附近-永慶房屋分店在7月也倒了,在倒店前還在徵新人..看到房仲網開價和實價登錄價格真是落差越來越誇張..開價都1.5倍再開,郊區開價和市區一樣,還一直說價格很好談..我談價還有可能被當神經病..索性還是繼續看好戲..看他們(房仲)還能怎麼玩...最好雲林鄉下開價能比台北天母還高..我就佩服你.....不過大家還是會當你神經病..如果不倒店才是奇蹟..

larrymayle wrote:
我住的附近-永慶房...(恕刪)


常常說價當然好談,常常就是屋主開價1千萬,實價登陸大概8百萬,出價大概就是700萬,就說這樣賠錢要加一點,750萬>800萬>850萬>900萬>950萬?1000萬>1050萬,價好談不沒說是往下談,也可以往上談阿!!
仲介說說你還真的信
好傻好天真
E.TTsai wrote:
今年房市真的很不景...(恕刪)
houseworker wrote:
仲介說說你還真的信
好傻好天真


有收就有收~~沒收就沒收
沒有甚麼信不信!!

關店不是很光榮的事....
誰會拿倒店來打廣告???

你如果不相信~~同樣也只能說你好傻好天真!!
這個我倒是要說自找的。
之前房地合一調到45%時,好幾間大仲介裡面的高級幹部,都在那邊發新聞說:「這個稅好啊,健全房市。」
結果,現在是買方認為會跌,不比實價登錄低就不買,賣方不缺錢不賣轉租。
仲介代銷係喝剛好。
確實收的不少了!

我兩個同學做房仲的

今年先後都退休了

一個全家移民到溫哥華

一個搬到花蓮買地蓋民宿

哪有啥倒店潮?
一堆房仲一樣開名車常常出國
過爽爽...
根本沒啥影響~
E.TTsai wrote:
建商還撐得下~~~房仲呢??代銷呢??
想當初這兩個行業可是房價往上衝的最大動力.....
不過之前賺得已經夠吃很久~~
倒楣的是剛進不久的新鮮人!!!
果然如某人所說:明年將會是有趣的一年.........

我比較不關心特定行業的榮枯
我關心的是市場默默的在玩什麼
今年1~8月買賣移轉棟數有16萬戶(不包含新交屋與預售屋)(內政部)
結果房仲轉業店面也倒一片
那代表交易中很大一部分沒透過房仲囉
大量鄉鎮房屋土地(含農舍)仍在透過代書買賣
這下有趣了

建設最近看似長鴻要倒了也許會有"啟示"的骨牌效應
但建設公司
1.小型的蓋一棟倒一間然後換名再出發
反正蓋房有營造廠賣房有代銷公司
這種買空賣空打帶跑的公司景氣很難傷到它

2.大型上市上櫃的以往都是自己蓋房子自己賣
今年以前房市交易量都不算太差
到新成屋還賣不掉的就低價批給大投資客吃下(反正是利潤)
只有那種連投資客都不收的才會變成存貨
財務報表上的存貨到底是誰的"存貨"是可以探究的
以住宅樓地板的開工數量來看到8月為止仍然很大(營建署)
如果建設公司都要周轉不靈了還在拼命蓋?
合理懷疑負責人看壞後市想持盈保泰帶著現金閃人為上
反正關了家長鴻未來生出"常紅"也不令人意外
當然啦!也同理可證遠雄可能變成"遠熊"
至於日勝生?同國富?嗯~名字好像還蠻難難改的
如果一個國家房仲店頭密度竟然比便利商店還高,這的確不是正常現象。

當房仲的門檻低、素質較差;且過去幾年,各家房仲不斷展店、聘用大量營業員、房屋交易「直銷化」

現在隨著市場萎縮、交易量下滑、自然淘汰也是剛好而已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