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公低調賺雙北房租一直漲

房價一直跌,

只好開始說房租了。

包租公應該希望房價狂跌吧,

房價越低,租金房價比越高阿。

包租公沒在管房子貶值的啦,

他們最在意租金房價比的啦。
雙北確實房租有條件一直漲

最近中南部空氣汙染問題嚴重

許多台北客又離開中南部返回台北

回收出租的房子改自住
自然就會需求大於供給

但求宇宙大給予提點阿

像如大陸霧霾如此嚴重
中南部霧霾急起直追卻擔心讓台灣人有些怯步
炒房要如何切入
能讓買方繼續大買中南部房地產呢??
pklyandon wrote:
以這間9坪套房為例,月租1萬2,
3年前購入時,每坪54萬,換算租金報酬率約2.96%,至今每坪60萬,租金不變,投報率日漸下滑,


實在很不想批評別人的投資眼光 林森北路的行情54萬/坪還買得下去 現在60萬/坪要賣 可能很難歐

十年前在這裡買房子的時候 新屋中山北路三十多萬/坪林森北路二字頭 還有幾個大樓是連碰都不能碰

不會選投資的時機還是快點賣吧 明年過戶的房子才適用房地合一的稅?? 實價登錄前買的有何好怕?

一間套房頂多賺個1-2百萬 扣掉土增稅還有多少所得稅要付?? 這樣就跟房客漲房租實在太可怕了
pklyandon wrote:
以這間9坪套房為例,月租1萬2,
3年前購入時,每坪54萬,換算租金報酬率約2.96%,至今每坪60萬,租金不變,投報率日漸下滑

房價沒有一定的標準
投報率不依購入成本依現值算挺怪的
學校好像也不是這樣教的

真的專業搞包租都有多間房子不同時期購入
如3年前購入+13年前購入+23年前購入有3間又該怎樣算?
今天以前有不少"老"包租公把房子丟出來賣
我想那不是壓力只是想獲利了結
想趁房價跌一段前先了賣了以後再低價補回
但事實很殘酷既不好賣又搞掉租金收入
現在不是一堆又抽回去由賣轉租?
10月來看北市委售已經少了43.8%
有人看得懂這記者到底再寫甚麼嗎?? 一下凍漲一下喊漲, 房地合一稅和持有成本關係是?? 已經在手好幾年的房子買賣和明年房地合一稅有甚麼關係??

pklyandon wrote:
房租難賺「投報低」 雙北3成包租公急售屋!
TVBS 2015-07-27
所以,這樣有賺到了嗎?
房價飆漲,但租屋市場租金幾乎凍漲,包租公收益越來越低,
近年投報率大多只剩下2%-3%,加上房地和一稅明年就要上路,
房屋持有成本,壓力越來越重
,因此雙北不少包租公,開始慢慢將手中物件由租轉售,
避免因為獲利空間被稅擠壓,出租套房反而倒貼虧錢。
房東:「這間就是我們租給房客的房子,這間就是打算轉賣。」
9坪小套房位在林森北路上,靠近捷運生活機能完善,是租屋市場的搶手物件,
現在卻從金雞母變成燙手山芋。
房東:「畢竟還是會擔心房地合一,對房價會有影響,這段時間可以把它賣掉然是更好。」
租約都還沒到期就趕著脫手,除了房地合一稅即將上路,讓持有成本增加外
還有持續凍漲租金,讓報酬率年年下滑,以這間9坪套房為例,月租1萬2,
3年前購入時,每坪54萬,換算租金報酬率約2.96%,至今每坪60萬,租金不變,投報率日漸下滑,
很多雙北包租公決定不玩了,大量由租轉售物件,台北市以中山、內湖居多,
新北市則是三峽、淡水、永和為主,比例增加3成左右。
房仲:「明年他可能被課到稅,今年年底賣掉他不會課到稅
所以他會把現在他的房子有在租約的,直接解掉了,或是說代租約一起銷售。」
只是房子也不是想賣就有得賣,沒辦法像過去以租養房,房東只能從換約下手,
套房不包水、電、網路、第四台,整戶租的要不直接長租,有的則是改為不包管理費,
或是車位拆開租,變相漲價,便宜租好屋越來越難
房仲:「稅收上面的問題,他們會轉嫁到承租方的身上,以前可能1萬塊的房子,現在要增加到1萬2。」
租屋案子減少,議價空間小,北市租金也喊漲1到2成,包租公獲利空間被稅擠壓,
恐怕不再穩賺不賠,寧可越來越多選擇退場,現金到手轉換投資標的。

majusty66666 wrote:
雙北確實房租有條件...(恕刪)


怕霧霾的話一定要找常年有風且風大的地方

豪哥大 wrote:
這些都是建立在近期才買的脆弱基礎上...(恕刪)


這句話很明顯表示出
現在的房價根本不值得買

快樂是自找的 wrote:
房價一直跌,只好開...(恕刪)


你這大錯特錯, 包租公都是早期買房~他們最想看到房租漲, 房價也漲的情形

你講的是現在一堆人想搶入市當包租公的人~~
又是洗腦漲租的文,之前大馬路上的空地,什麼廣告都有,現在只有建案的廣告了,還一次4個二店面
朋友原18000,房東說要漲租三千,完全不知道他在附近差不多的地段早就找到14000的,只是要重裝潢
所以沒理由,後來約到了直接說明不租了,房東整個無言,現在那房子出租貼一年半了
我不認為該這麼算,四五十年前一坪一萬,那現在賣兩萬,投報100%該很爽嗎?
當然不是啊! 有這種房子的,都只是幸運的精子,沒什麼參考性。
豪哥大 wrote:
正港包租公都是陸續進房子,有些已經幾代人玩了四五十年
"只"往前看十年的入手價該是多少?現在投報率是多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