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那麼說
說一堆有的沒的

老說低點已到
怎麼不進去掃貨
ez111111 wrote:
講那麼說說一堆有的沒...(恕刪)

他們在互相取暖
不然都快結冰了
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
這四個字說來簡單
可是相對於這邊很多整天吹捧房地產的來說卻做起來很困難

Sunnycat40 wrote:
我的建議:如果沒有...(恕刪)


真的!

所以我很想看到所謂

“實際掌握房地產,以及會真的出手買房地產的大宗族群”

上來告訴大家他近幾年的買賣經驗



但好像只看到一堆人一直轉新聞說保值、會再漲

老是說自己對哪裡有興趣,最近又看上了哪間房子、那塊地

實際上卻沒行動?理由一大堆,又可惜又嘆息的⋯⋯


老實說直接秀出最近自己買了哪裡,又賣出了哪裡,獲利多少

那些空空就會閉嘴了啦,一槍斃命很難嗎?


高手趕快出來拋磚引玉吧,別只會講這邊沒資訊

你只會嘴砲,當然也只會引出嘴砲,還打高空真是高尚

THE666 wrote:
符合自己期望結果的新聞拼命PO,
不符合自己期望結果的新聞就當沒看到。
不過現在台灣媒體也是選擇性報導,
要靠新聞媒體得到房地產"正確"的相關知識,也很困難。


哈哈!
挺有趣的邏輯...

新聞裡的"成交量"與"平均實價"
都是根據政府所公佈的資訊!
請教T大,那該如何取得"正確"的相關知識?

不能因為趨勢不符合自己期待,
就說新聞不盡公允,
好比某位候選人,
選前狂批民調做假,
但開票完,竟然比民調更低,
您說是不是非常有趣?
我是買了某重劃區,但本事不夠,只能買一戶,無法符合掃貨的期待,反正空空們只是喊喊,手上沒貨可賣,沒在怕的。
E.TTsai wrote:
哈哈!
挺有趣的邏輯...
新聞裡的"成交量"與"平均實價"
都是根據政府所公佈的資訊!


問題是新聞可以用"選擇性報導"來誤導民眾,

例如: 新聞要強調少子化,
可能會說民國XX年的小學入學人口比去年少了多少人,
這些數字沒錯,的確是少了這些人,
但新聞卻沒有告訴你,這一屆是虎年,
虎年的出生率本來就比較低,
到了隔年,入學人口就會回升回去。

再舉個例子:
"好房網指出,以捷運三重站附近的「歐風名家」個案來看,1間屋齡約14年的8樓物件,總坪數47.58坪,屋主出國想賣屋,已專任委售6個月仍無法賣出,目前開價已從3,445萬,大幅下修至1,820萬,開價降幅高達47.3%。"


開價降47.3%,很多吧。
而且這些數字都沒有錯,沒有撒謊,
但新聞沒有告訴你,這間房子的合理成交價是多少,
根據實價登錄來看,這間的合理成交價是35萬/坪,
根據這篇新聞來計算,當初屋主開的是天價75萬/坪,6個月後,他把開價調到40萬/坪,
然後新聞告訴你"捷運宅開價降47.3%。

捷運宅降價 降幅10~47.3%

有沒有發現我舉的這2個例子,
新聞都沒有說謊,數字都是正確的,
但是新聞卻可以用選擇性報導來誤導民眾。

ray 1219 wrote:
空空不會因為PO了...(恕刪)


某重劃區,要用講的我大安區也買了兩戶啊

先寫些細節出來先吧,口水就是這樣出來的啊

一直講空空嘴砲,拿點料出來吧

越多人出來討論細節,空空就越活不下去啊

但我看只會繼續嘴砲,還人性勒
THE666 wrote:
新聞要強調少子化,
可能會說民國XX年的小學入學人口比去年少了多少人,
這些數字沒錯,的確是少了這些人,
但新聞卻沒有告訴你,這一屆是虎年,
虎年的出生率本來就比較低,

少子化,不是只有"虎年"才會減少,
跟以往30~40萬以上相比,
不管是不是虎年,都有極大落差!
何況很多新聞也是強調"虎年發威"
今年減少,是事實
明年增加,也是事實
何錯之有?
THE666 wrote:
然後新聞告訴你"捷運宅開價降47.3%。
捷運宅降價 降幅10~47.3%
有沒有發現我舉的這2個例子,
新聞都沒有說謊,數字都是正確的

不好意思,我只參考"成交量"與"平均實價登錄"
其他什麼降開價的,看看就好!

我不認為那有多大意義...
別說你了,連我看到這種芭樂物件,提都不想提
E.TTsai wrote:
請教T大,那該如何取得"正確"的相關知識?


我會從很多角度去看事情...

例如這篇新聞...

---
投資客被套牢 北市套房領跌逾5%
台北市套房年跌幅5.2%,各行政區中又以南港區套房年跌16.9%最多,其次依序是士林跌13.3%、松山跌12.7%、北投跌11%;
http://house.udn.com/house/story/5925/1445072-%E6%8A%95%E8%B3%87%E5%AE%A2%E8%A2%AB%E5%A5%97%E7%89%A2-%E5%8C%97%E5%B8%82%E5%A5%97%E6%88%BF%E9%A0%98%E8%B7%8C%E9%80%BE5%EF%BC%85
----

看到這篇,我會想,北市"套房"領跌逾5%,那其他類型的房子是甚麼狀況?
(新聞中有提到,其他類型漲跌互見)

另外如果這4區的套房是這種狀況,我會去想..其他8區是甚麼狀況?
這4區跌那麼多,但12區的平均卻只有跌5%,
那表示剩下的8區不是跌很少,就是漲價,才能把平均拉在5%。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台北市,南港區套房會跌16.9%,但有些地區卻是漲價?
如果你是要買套房當投資客,這就是很重要的問題了。

其實這些新聞根本不用看,直接去查數字就好了。

要知道少子化,那就去查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就最清楚了,何必管新聞怎麼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