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其實是有使用年限的,只有千年佛寺可以長存他的概念接近地上權到期,只是退場機制是由誰來執行執行的配套是什麼? 答案是 不知道歷經兩檔多次輪替,仍然是採用隨機發展模式隨機發展有許多現成的國家可以參考,伊拉克<敘利亞 直接用戰爭瓦解國家體系新加坡聽說是整套國宅輪替模式,就是你的房到期強制拆除,但是已經有新房等著你去住德國對基本住房也是控制很嚴謹,美國我不清楚,日本大概和我們差不多?台灣的模式就是==等地震沒聽錯,就是等地震地震時我只想到,去了就沒了請問是誰該打屁股?921之後又有311311之後又有026不必加稅就等數字地震就好了我們的選票值多少?就值等地震?請小英立刻成立"追討不當公職人員領俸祿不立法不為人民住房長久著想案"做些正事吧上人們
應該是超過房屋耐用年限要加計房屋稅率而且是逐年增加這樣當房子接近耐用年限時屋主就必須去施工加強房屋強度增加耐用年限在施工的當下就會重新整修外觀即可解決現在到處傳出的大樓外牆剝落造成的公共危險又能確保老屋的安全問題更進一步還能處理公寓大樓年久失修的電梯及機械車位問題另一個好處就是水電管路重拉就可以避免漏水及電線走火等災害問題再來也能提高自辦都更的意願
t0119507 wrote:我是很支持老房子的房...(恕刪) 我也覺得老房子,或者說針對結構不好的老屋應該多課稅,原因如下1.老公寓發生火災機率比新大樓高2.結構差的老屋遇到地震容易倒,基於老屋可能耗用較多社會資源,應該要提高稅率。
有趣了,窮人就是沒錢才買老屋結果要課重稅,有錢人住新房子過爽爽卻是輕稅,這想法完全跟張教授房屋稅政策背道而馳。台北市豪宅有救了,真是有趣。這想法讓窮人永遠無法翻身,還有人支持。怪怪。千萬不要跟我說窮人都是住新房子嘿。看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