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貧乏感來自於空有資產金流不足
一年收租60萬每個月5萬不夠用嗎?
你需要讓資產帶來現金流
最簡單就是找工作上班賺取薪資收入
再拿薪資收入一部分雇用人幫你照顧農地
相減之下應該還有正現金流
自住房、收租房和農地
不是不能賣
但依你的觀念應該不能接受
等到哪天貧乏感突破臨界點
你自然會考慮賣房賣地換取生活品質
草山夜不眠 wrote:
發個廢文 自己有北市農地約1100坪 市價約一坪七萬以上(隔壁前兩年賣過一坪10萬) 不過是祖產不可賣(不敢賣) 目前種樹 自己居住房屋自有 30年以上透天舊房子(山上) 另有一房子租學生市價約1500~2000萬 一年收租約60萬(3%左右尚可不考慮賣)不過此租金是給雙親養老 皆無任何貸款 都登記自己名字 尚有老車一部..
疑惑自己 看似好像生活不錯 實際卻覺得生活品質很差 因為要顧地避免荒廢 辭去工作回家種樹 看似有地有房 近億價值 卻是感覺一無所有 該如何利用?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樣?求觀點 解惑..
但是
拼土地的過程中是完全沒收入的,很苦
就算有點收入,偏遠的地方給人蓋鐵皮屋租金也不高(都會區除外,那算店面級的土地)
這個話題前幾年在歪樓就有討論過了
so,不能光看爆發力來配置資產,有沒有辦法撐下去也是一個問題。
我小孩讀國小的同學搞不好就是您的鄰居,陽明山後山登山路左轉小路進去二千坪(詹姓)
他們撐了三代想保變住沒成功,還好裏面有間三合院,尚可提供居住的功能才能撐那麼久
我在歪樓有講過,人一急起錢來,就算是紅木傢俱也會當柴燒,所以說現金流很重要
還好您尚可自給自足無大條貸款
如果想要換資產,評估一下農地將來有沒有變建地或發展性的可能性(這我不懂了)
或是放出風聲要換到山下捷運站,自然一堆人會提供資料(賣不賣反正沒簽約都不算數)
如果山上能種水蜜桃一粒300元,樓主自然不會有發文這類煩惱,資產就是要有個「功能性在」(收現金、居住...)
現金流就是針對這個資產我有收入進帳,有收入就要報/退稅,我有現金流心裏就會踏實,加50%都不賣還幾折哩~
ps.您有慾望嗎? 有想要買什麼嗎?
請參考,另,本篇沒有叫人買房,只是在討論資產「功能性」的重要性。


草山夜不眠 wrote:
發個廢文 自己有北市農地約1100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