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幹的丁小雨 wrote:市場不會因為車子會跌...(恕刪) 你忽略了「可重製性」車子可以一直被製造出來土地無法就像新加坡的車子因為政府為了要控制車輛的數量所以除了買車子之外還要買車證貴的是車證而不是車子車子的價錢一直在往下但是車證反而是年年往上漲房子可能折舊但是往往土地的增值抵平甚至超越了房子的減損價值
calvin0122 wrote:新加坡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濱海灣花園(英文:Gardens by the Bay)是位於新加坡濱海灣中央的公園,於2012年落成,佔地101公頃,全土興建於填海土地上,毗連濱海蓄水池。"台灣應該也能填海生出土地.
菲律賓也填海造鎮,三年前亞洲最大的商場就是在填海造地的地方,目前四個國際級賭場也是在那邊,台北港造鎮計畫,原先也是要填海造地,當時的廠商德寶營造就是看了這塊大餅硬吃,最後倒閉(我家也是受害者之一)。而台北港計畫至今還是新北市跟中央「花錢」的好地方!!
沒事幹的丁小雨 wrote:市場不會因為車子會...(恕刪) 未來的事要用未來的可能發生的情境去猜...未來台灣的房子行情如何, 就要看這些房子能為屋主賺多少錢。這不外乎房價與租金的漲跌。房價房租要漲,自然就要有更多更有錢的人對台灣有更高的信心他們必須相信台灣這塊土地能為金主賺到比其他國家地區更多的錢。以目前的狀況看來, 以上情況並不存在。反方向來看, 台灣政府在財政壓力下,找百姓要錢的強度只會越來越高...最有錢的那群人沒人敢動, 就算政府要動也拿不到錢..(陳由豪)最窮的那群人不是正在領補助就是動員用的樁腳怎麼挖都不夠塞牙縫..未來能額外提高政府收入的就是廣大擁有房地產,卻缺乏轉移財富力量與動機的中產階級尤其持有大量不動產的金主, 這些資產不管是持有還是轉移都完整爆露在政府視線中除非賣出離場, 否則絲毫沒有閃躲的空間這也注定了高房地產持有者在下一輪的政府找錢遊戲中鐵定會大失血。所以目前市場已經缺乏以錢滾錢的大金主注入資金活水就剩自住買盤撐腰.這遊戲在歐美日早就玩過數遍導致越是民主且欠一屁股債的國家對高房地產持有者課的稅越兇.所以未來的房子不只有賞味期限,還會是個越來越大的資金出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