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百年 ?? 可能花費在保養維修方面的錢比買新的更多任何材料都有使用壽命早期的建築材料技術並沒有現在的良好久了多多少少都會產生問題屋子的壽命多看混凝土風化侵蝕的程度 不同地方房子的壽命皆不太一樣如果混凝土龜裂 腐蝕至鋼筋 房子的壽命也就差不多了
羽揚 wrote:繼續住啊不然民生社區...(恕刪) 民生社區的老房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蓋的喔?民國六十三年修正公佈的建築技術規則,裡面有提到:一、民國八十六年五月以後興建者其耐震能力較強。二、民國七十一年六月至八十六年五月興建者次之。三、民國六十三年二月至七十一年六月再次之。四、民國六十三年二月以前興建者較弱。所以,屋齡在26年以上的房子,應屬耐震能力弱。九二一時,進行統計,似乎也得到同樣的結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大學所作研究,以興建時間來看,63年以前倒塌比率達42%,64—71年為24%,72—78年及79—86年都是14%,86年以後是6%。相關資料,請見G大神。
homoso wrote:早期的建築材料技術並沒有現在的良好(恕刪) 並無惡意,任何建材都有其使用壽命,但上述這句話卻有問題。以目前新的建案來說有部份(數量多寡看建商良心),其耐震強度並不如5-10年前的房屋來的好噢!!主要的原因是,砂石跟鋼筋,台灣已經明令限制開發砂石許久,現有的大多是之前開發的,因此有很多案子,砂石就只能引進國外的砂石來做,最多引進的是中國的砂石,中國的砂石偏粉,強度不如台灣自產的,再者,因為近年來鐵礦的上漲,很多該使用高拉鋼筋,卻因為成本上的問題只能用火淬過的鋼筋來做,強度及能承受的耐震能力不如高拉鋼。一比下來,新的不一定好!!(當然,最終的原點還是要看建商的良心.....但在商言商...能賺的為什麼不賺?一樣蓋的起來,建案送交政府那邊一樣能過)當然以上是題外話,買中古屋,自然能省下一筆錢,但是這是要挑到好的中古屋,台灣設計的管線都是走暗管,埋在牆壁,蝦米都看不到,時間久了,管線的問題也會慢慢出現(房屋設計得當撐個50年沒問題,但是管線就沒那麼久了),運氣好挑到籤王,那花的錢,可不比買新屋來的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