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鄰居好多戶房子
只放車
不住人
空屋率
少子化
從來不在選項當中
買得繼續買
買不起的繼續酸
明知台灣有在炒房
政府官員也是人手多套
我住那一社區,某面對馬路有22戶,我確定的有兩戶沒人 (一戶要賣,另一戶裝潢中),昨晚10點初從馬路外面看了一下,竟然只看到兩戶有燈光 所以有些大樓看點燈率不準
結了婚....
女方通常不願跟長輩一起住
剛性需求真的是有
以前的社會都是大家庭...
現在都是小家庭為主

我是覺得問題點是大家都想用蛋白區的價格...買到蛋黃區的房子
很難買的到...
明明還有很多比較便宜的房子...大家還是看不上~~

THE666 wrote:
如果你有一塊建地,
本來想蓋起來賣掉賺錢,
但是"房子不需要那麼多",
所以就放在那邊荒廢好了,
你會這樣做嗎?(恕刪)


公司對面有塊土地,包租公就是放著長草,每天都在拔草,
想跟他租來停車,他不願意,他就是想要每天可以去拔草....
老闆不努力貸努力狂蓋會自己先跑路
蓋到最後大家一起跑路就沒差了
是不是這道理啊?

redsnake1225 wrote:
我光是開車 沿著台64...(恕刪)


房子是拿來炒的 不是拿來住的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
依消費者角度去想

因為沒有人想要住舊房子
所以必須蓋新房子換屋

而擁有舊房子的住戶大部分都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以翻修
因為翻修需要現金(更何況90%以上都有增建)要合法翻修難上加難

再加上增建容積率法規問題,不是容易處理
買新屋比較容易取得,舊的再賣掉是最容易處理

除非你是行家懂得裝潢翻修、房屋賣賣、要不然純買新屋,賣舊屋是一般人最容易處理的方式

當然買了之後要不要住又是另一回事
空屋一大堆 最大的原因
就是會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
所以 為了增加收入
地方政府會極盡全力來更改土地規劃
都變成可以興建的用地

建商因為已經被政府抽了一大筆了
所以勢必要從房屋中賺回來
再加上當地政府的從中助益下
房價攀升 是很正常基本的

基本上 無解呀
好處>>>建商賺飽飽

壞處>>>馬路年年縮小範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