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什麼是只漲不跌的?除了房子

年齡
年齡
年齡

a28956215 wrote:
剛去買肯德雞時,想...(恕刪)
a28956215 wrote:
剛去買肯德雞時,想起...(恕刪)
也就是除了房價,除了政府規定的費用外,其它都會漲了就降價的


你家巷口的自助餐、麵包店、水煎包、牛肉麵有因原物料、瓦斯、油價、一例一休etc...各式名義“暫時”上漲,之後漲價原因消除又調降回來的嗎?

沒有的話,廢話一堆。
你眼光放遠點,全台灣任何東西都是只漲不跌

40年前
一台國產車大約20萬,進口車大約百萬,所以有"百萬名車"一詞
台北市一間房子也大概就是100~500萬,中南部低於百萬也有可能買到房,所以有"百萬富翁"一詞

如果你願意再把眼光放更遠,陽春麵一碗5元的年代

請問至今什麼東西沒漲?
你會覺得東西跌,那是因為你看事情不夠全面
送你一張圖,不要只看你想看的那部分



我只知道利息 只跌不漲

其他漲的居多

a28956215 wrote:
剛去買肯德雞時,想起...(恕刪)


價值這東西。會因市場需求與環境變遷而產生變化。本身並沒有絕對。
不過通貨澎脹。是絕對會發生的事。若以版主的描述。以前的麥當勞比較貴。現在比較便宜。但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以單純價格來算。過往的成本與如今並不一樣。而且商品大小也不一樣。
這樣如何比?
我用個更簡單的例子來形容這個現象。以前我們要喝紅茶、冬瓜茶。沒有7-11
只有雜貨店。那時紅茶冷飲是檳榔攤在賣。使用的杯子是500CC塑膠杯。重覆人中大用。喝完了洗一洗給下一個人用。大家都是買了現喝再離開。
但用㺺在來看。怎麼可能?
第一衛生環境不同。第二不合乎購買者需求。要喝完才能離開。第三、杯子有沒有洗乾淨?竹人木弓當時的衛生局也沒有人會管。誰來保證消費者安全。當時也沒有消保會。
這是當年的情況。
如今一杯紅茶隨便就是10塊或12塊。大小你可以自己看。
像這樣的東西很多。重點有時候己經不是水弓尸一漲不漲的問題。而是有很多就消失了。因為消費的型式被經典轉移了。
手機也是啊。以前。一支手機隨便都三四萬。而且還很陽春。最早的還二十幾萬。連門號也要三四萬塊。拿手機等於是開賓士。都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
所以說:環境不同。造就的結果與商品售價就不一樣。
只用消費端的角度來看商品售價。不但不科學。也不客觀。
最後來說說房子。房子必然漲價的原因其實很多。但是有一個點是主要推動房子必然漲價的原因。那個點就是::房子是不可複製性商品。也就是說:一般朲說。不可複製性的商品往往價格都會偏高而且不易跌價。
但你若說房子有些還是會跌價。那麼問題又回到一開始說的問題了。
時間、環境、還有整體條件。
這又跟汔車相同了。剛買的新車怎麼跟落地的車比價?三年的車子怎麼跟十年的車子比價/
不同廠牌價差也存在。還有汔車的車況、㳉費族群的消費能力。市場偏好等等。每一個都會影響價格。
要做好公㶥的比價。必須設好比較點。而設好了比較平衡點後。目前應該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漲價了。

結論:通貨澎漲所造成的問題是一種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只有重新洗牌。否則就是調整弊質。
但依目前的歷史看起來。成功將弊質調高而使物價被控制回來的案例是不存在的。但茟以革命方式來使經濟重新洗牌的方法倒很常見。這就叫做世代交替。也是一種必然而然。
報告完畢。
台灣啥東西漲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的收入漲了沒?!

若收入能以每年5%以上增長, 相信目前的物價還不會影響生活太多!

a28956215 wrote:
所以房價真的能買了再加價賣???...(恕刪)


這句話是錯的.......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很重要
以我身邊例子, 我在新竹
買新竹市關埔區的人, 確實是買了三四年後再賣.....都是加價賣
有同事買二重埔, 雙溪區域的, 五年前買的要換更大房子.......都是大約虧100萬賣出的
中肯!新聞都會報導商家因受不了各種原因(油、水電、瓦斯、一例一休、原物料...)漲價,但從未見這些項目下跌後調整價錢回來的!
chiangww wrote:
你家巷口的自助餐、麵...(恕刪)
筋骨神醫 wrote:
價值這東西。會因市場...(恕刪)


不多說,麥當勞真的是跌價的

a28956215 wrote:
剛去買肯德雞時,想...(恕刪)


吃的都不會跌...
喝得也不會跌...

便當一個從60吃到現在85了,我是指同一家

珍奶一杯35喝到現在一杯5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