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品賽夫人 wrote:
就估價理論來說大樓...(恕刪)
謝謝歐夫人的回覆.
我是想20幾年後申請(商業型)以房養老,
那時這棟大樓也40幾歲了, 估計陸續會有些小屋況,
(我打算屆時也勸社區鄰居申請(商業型)以房養老)
等到大樓60歲 大小屋況不斷而修繕不及或太貴時, 會有不少人搬出,
與其讓公園首排的大樓變成荒廢樓或倉庫空間, 不如讓銀行收購,
畢竟銀行金融集團較有能力去處理重建.
不過如果20年後,以房養老已停辦,
那五六十年後 台灣將有許多荒廢樓佔著公園首排地 的問題也更難解了.
歐品賽夫人 wrote:
樓主知道台北忠孝復興站Sogo旁邊的正義國宅荒廢了幾年才獲得解決嗎?答案是荒廢了20年。
如果台北市東區最精華的地段都是如此遭遇,也許你就能明白,為何我會說,在高雄有能力住到美術館第一排大坪數的人,大多會在適當時機,換屋操作。
另外,如果你們社區大樓的住戶口袋都很深,有能力集資自辦都更的話,請自行google鴻禧花園大廈,那是位於台北101旁邊的資深豪宅,提供給樓主自行參考。
Surfer181 wrote:
謝謝分享. 這讓我...(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