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房價一定跌?他嗆何必提早入場 內行人曝殘酷真相

lichujen wrote:
但是當10年後買房的人又賺了50%的時候


10年賺50%會覺得開心的人都不懂投資,
年化報酬率才只有4%而已,績效非常差。
phy12345
不懂的是你, 自備款兩成, 如果10年後漲50%, 等於總投報率是250%, 還不計算上你10年的房屋租金
我就是愛拍照
要仔細算,絕對沒有250%那麼多,大概一年6-7%而已。20%買房,還要裝潢,招租。房租一般也還不夠房貸。然後你還要報稅。等繳完房貸以後,還不是回到4%。況且一堆地方根本沒漲50%
未來國內房價一定爆跌?某些人的幻想而已。
利息一直壓低,銀行游資充斥,台灣與很多國家印了很多不該印的鈔票,使的錢變薄,物價幾乎只有漲沒有跌
這會使大量資金滯留在房地產,不願撤離。
DKS2000 wrote:
買房主力36歲~45歲

會不會漲價不敢評估,但主觀認為有幾種現象

1.未來買房主力年齡延後5歲或未來買房需求驟降
2.按年齡層來說,此時此刻買房主力已經進入高峰段

就像你這個統計, 35~45歲這個年齡層, 一季1.6萬人買
35~45歲總共有540萬人
1季1.6萬人買房, 10年40季共64萬人買房, 僅12%的人買房哩
因為多數人還是買不起房, 所以買房年齡會繼續遞延
所以我推估買房高峰在未來10年會繼續遞延5歲, 20年後再繼續遞延5歲
估計2030年時, 買房高峰年齡會是40~50歲, 2040年會是45~55歲
arrem5104
540萬人只有12趴買的起房,其他都買不起,果然很白癡的邏輯...繼承,已經有房的與早買了的都不用算
不管房價漲不漲,原物料相信很有感,但怎麼很多報導或很多建商甚至很多人都會講到一個重點,
"工人成本",個人身邊做工的朋友,勞工朋友,薪水跟10年前聽起來都差不多,師父級的頂多在2000上下,
一般無經驗大概在1000上下,半桶師在1500上下,可是每次只要漲價的理由都有聽到"工資上漲"
我是沒聽過有工地綁鐵工,一班粗工,水電,甚至貼磁磚的師傅有人一天薪水超過3000的,
我個人是比較相信單純老闆想多賺而漲,哈哈哈
lichujen wrote:
中時新聞網2021年...(恕刪)

是人早晚都會死
記者幹嘛努力 躺平等死不好嗎
台灣未來的房價不只崩跌, 還會超級危樓一堆無法處理

現在已經危樓一堆了, 但只要沒出事台灣人就是不想去面對, 講了這些人只會不爽.

未來的台灣, 就只會兩極化 - 有錢人的房子一堆也不知道怎麼處理, 因為沒人租房子老舊, 而另一方面台灣經濟持續萎靡下去, 法拍屋會多到嚇死人的多!!

不否認有很多人說房價不是一直都在漲? 那是因為泡沫還有人在撐, 請問一間 40, 50 年位於地震帶的國家的老房子, 實際價值是多少? 真那麼值錢怎麼不把它拆了重蓋更有價值?

40, 50 年, 地震帶上的老房子, 還想賣高價? 把自己當白痴也把別人當白痴, 政府帶頭當白痴, 結果就是慘慘慘

現金為王, 投資其他金融商品都還比 "投機房產" 安全多了!
果斷點下去
房地產在台灣不是金融商品 !
dancingra
啊?不是金融商品,那是?[吃驚]
我年輕時
看到新聞
帝寶一坪 價格上破一百萬
那時想著 誰會花100萬買一坪啊
有夠誇張

現在 台北處處破百萬 還一堆老房子
現在這種情況不是更可笑

比美國 比日本
你有沒有想過
台灣就這麼大的國土 一堆山脈
大家只愛都市 說才有工作機會
都市就那麼大 很難再興起新都市
最後呢 就是比誰有錢啊
江蕙 高雄人
阿妹 東部人
結果呢 有幾千萬後 紛紛買在台北市
你月薪族整天靠夭買不起?
到底誰鳥你啊 想在天龍國
就是數千萬起跳的等級才有資格
不然大家一樣跟你月薪族啊

有沒有想過 20年前買的房子 比現在還貴
但有人願意打折賣嗎? 大家還不是看別人賣多少
自己就賣多少

勸 要嘛 想辦法致富
要嘛看開 去買便宜縣市 例如台灣內地南投
看有沒有便宜的
月薪數萬 吵著買不起
跟鄧佳華愛著香草姊姊有什麼不同?
人家就不可能愛你(本身條件差 買不起) 還想著有天會贏得芳心(買到房子)

你可以繼續做著台灣房價會垮的美夢
我只想對你說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
等你過20年後 到時再感受現在與20年後的房價
然後跟下一代說著房價會大跌的菜鳥
告訴新菜鳥們 你這輩子 人生過來人的感受
an5250
你的這段話「大家只愛都市 說才有工作機會 都市就那麼大 很難再興起新都市」,好像放到世界各國都適用耶...
dancingra
我身邊同事,超過一半都是中南部上來奮鬥工作有成買台北的,這種戲碼演了至少50年,台北的地都快被買光了,能不漲嗎?[嘆氣]
未來不只房價會漲,民生消費也會跟著漲,如果連飯都吃不起,我不相信還不肯賣房子生存。

當生存跟生活擺在天秤上時,孰重孰輕,屆時就一清二楚了。
dancingra
賣房求生當然有可能,重點是有沒有人要搶接;只要社會生產力一直很強,都會區需求不斷,會有養得起的人接起來的。
真的笑死
有人落落長寫了一大篇
卻完全搞不清楚「通膨而漲」跟「炒作而漲」的差別

房價跟QE有正相關
跟利率有負相關
而且是高度相關

這幾年的漲跟那些老人年輕的漲已經完全不一樣
只要QE一直在,窮人就會越來越難買房
少子化是事實,房產本來就是供過於求,
但房價下跌卻很難,因為網路世代的影響,
你很容易接觸到居住品質的介紹,
以前五口擠十坪房子很常見,
現在要大家委屈不可能,
不甘租屋或住在又舊又小的老房子,
存到頭期款一定貸款買房子,
女權主義崛起,不會與公婆同住,三代同堂已成泡沫。
被鄉民推擠進來的鄉民
一般人只要有能力,誰不想住機能強且又明亮寬敞舒適的房子?所以4、50年的空屋即使再多依然影響不到房市未來的發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