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William wrote:
有人說目前的營建成本...(恕刪)

你這樣說搞得大夥更混亂.
18~25萬/坪的良心建築跟工法當然有,但建商利潤抓多少營造又是多少?
12萬/坪的價格蓋10樓以下,甚至是新加坡式大廈(無B1)及透天厝在南部有沒有營造能做?
利潤又是多少?
要講清楚喔,不然被誤會是出來掃地不是更倒楣?
JOJOker
透天大約1坪12萬(接案價格)但是重點是土地就要多少少了說什麼一坪多少錢~没有說什麼建築和什麼地方,根本就都在放屁新北 台北 桃園 等每個地方的價差都很多
大腸一號
JOJOKer: 你的價錢比較接近市場行情,但那是因為建材上漲導致~我們這邊都只講營建成本,不談土地成本喔. 沒漲價前, 8萬/坪透天三樓都不少人搞得~我只能說施工的人比用料更重要
OldWilliam wrote:
正派建商:1,不炒作...(恕刪)


想請問大哥
1.會不會瞧不起代銷轉建商的同業?
2.您怎看預售淺銷或只有一張圖就偷跑問題?
3.銷售期間,售價公開統一(單指銷售階段)於實務上有難度嗎?
4.普遍不願執行五趴交屋款且會要脅貸款成數,是否建商是真的有困難?

好像有點多....... 歹勢
엉터리 많다
Bob Martin
不知道這個老威廉自己作到幾項?還是有作就算正派,不管一項兩項或半項…
OldWilliam
1,不會。2,其實這是行銷策略,但政府也管了。3,有難度。4,真的是如此,我另外回覆你。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對業界的影響?

a,會影響到以豪宅為主要市場的建商,因為大多數的豪宅都由私法人購買。
b,對配合投機客做短線炒作的建商,影響很大,影響銷售速度及最終獲利率。
以上兩點,對像我們這類的公司影響不大,但
c,市場急凍,買氣觀望對業者的影響會很大,會影響到現金流。
加上目前金融機構緊縮銀根,會加大現金流的不利影響。

建商的對策:減少推案。
影響:市場案量變少,供給變少,會使中期房價看漲。
所以說,日後房價會跌,年輕人買房會變容易,對預售屋不一定正確,但中古屋、成屋確實可能跌價。
建商當前的利潤水準

從前建商的毛利大多在30%以上,台北市更高達40%以上。
但因為自籌資金通常只要3~40%,所以一個案子報酬率100%不難,再加上炒作,結果利潤會愈來愈好。

2015年房市走向衰退,建商的毛利降下來了,目前大概在20~30%,扣除營運費用,利潤確實只剩10~15%。
當然,囤地的利潤要另外往上加
小強二號
20-30 %哪來的 賤商自己說的嗎 還是財務報表 ? 建商說的 屎都能吃了
JJ Ch
怎麼可能那麼少 要養那麼多人
房子硬體蓋的好,房價也沒亂哄抬,
但把延遲交屋造成的損失,(如合建房租損失,貸款利息)
都歸責給買房的人(或地主戶),這樣正派嗎?
skycity51
OldWilliam 我們就是遇到這樣欺負地主戶的建商,去年完工送件,上星期通知可以交屋,要到10月才願意結算把剩餘的錢給我們,而這中間有任何欠款利息問題(建商先代繳增值稅的利息),全要地戶自己扛。
OldWilliam
大部分的建商確是唯利是圖的,沒辦法,因為很多客戶的水準也同樣不行,所以形成「仙拚仙」的局面。
這個年代的施工,我認為的正派建商是:

誠心保固,責任施工。誠心協助缺失改善,設身思考責無旁貸的售後。

更好的建商我覺得是:從規畫設計開始若能就有很人性化的考量,是針對"居住"這事來,機電也要被考慮。

1.好的外飾建材,經久耐用。(無意義的外飾很多都假固定甚至不耐候)

2.好的機電管線配置(如不侵入產權,可維修可更管設計,公設既然高就好好利用它吧)。

良好的管線設計及用料。(大樓用水水槌聲,衛生管路的消音包覆,足量的冷凝排水尺寸...)

3.合理的空調室外機位置(可安全保養維修,良好散熱)

4.良好的通風及採光考慮。(做不到自然通風,機械通風也應該避免共用管道的設計,尤其後疫情時代)

5.應優先人性化的動線及空間,梁柱相對空間應用的檢討,而非最大銷售面積導向。

6.良好的地下室停車場通風,好的停車場也應該是適宜從容取車的場所。

每每經過新建案,環看基地面積相對進排氣口尺寸,我都很懷疑這通風量真的夠嗎?

風車的耗電=風量X壓力,小小的進排氣口不就導致:需提升風量克服壓損=增加了耗電+增加了噪音。

7.良好的隔音建材及確實的施工過程品管稽核。

房子如汽機車的底盤結構,內裝可以盡情妝飾,但房子蓋好後就是住房者的永遠,沒有良好的底質,這房子(底盤)長久使用都是差。以上都是長久居住必然會遇到的點,我常在想,房子貴沒有關係,但是要貴得有價值。
房子看了不少,好壞當然都有,也絕不可能都面面都具到,但當所有的房子都能蓋的好,我認為那種貴會讓人願意掏錢出來。
~~DSLR + 檔車才是王道阿~~
chun0che
就像買車一樣, 再好再貴的車, 還是有人嫌, 畢竟適品不是依某人喜好設計的. 而您所說的內容, 當然會反應在房價上. 同一個區域裡, 若某建案售價高於其他建案30%. 你覺得消費者怎麼想?
OldWilliam
同意,這就需要建商夠專業。
胡大辛苦了

但現在人胃口被養大了,你講成本他們也不懂

講一句實在話
【你房子賣千萬以上,買不起的普遍認知你就是反派】

建議胡大推千萬以下保固五年的三房

馬上變正派
我隨手發廢文~ 要50歲的路人甲乖乖上班勞動掙錢辛苦檢舉刪我文^_^ 嘻嘻~
OldWilliam
哈哈,我們可以不要暴利,但不可能虧本去做。唉,這些人以為別人都欠他。
fools
這樣算虧本哩
OldWilliam wrote:
正派建商老實說正派建...(恕刪)


問一下.......
不正派建商是不是指:預售屋銷售第一天開價例如50萬/坪.......賣得不錯, 一個月後變成53萬/坪......賣超過一半又調價55萬/坪 這樣一直調上去?

基本上賣價多少不是一開始建商就計算好成本與利潤不是嗎?
easylife9664
預售屋9成9都是這樣,這麼說就是全部都在哄抬價格?有哪個案件從銷售第一天到完銷,同一層樓單坪價格差距低於1萬的,我真的想看看
mcy0505
請問貴公司有這種現象嗎?有的話跟樓主您提的1.3項就會有出入!還是說這都是代銷自己決定的跟建商都沒關係??個人認為硬要把價格這件事情放到好建商的條件中,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這樣算不算奧客,大家覺得如何?

最近我們有個案子在交屋,交屋過程,也讓我們再次見識到人性的貪婪。
話說這個案子,我們是在2020年8月推出的,10月正式開工,就像我們大多數的其他案子一樣,推出後短期內(一、二個月內)就賣出七成,另外三成則在結構體完成後(2021年12月)年進行銷售,並全數賣出,在沒有廣告、不設銷售中心及樣品屋的情況下,靠品牌口碑及物超所值來替產品說話。
2021年開始,伴隨疫情全球央行大量灑錢,營建原物料飆漲,營造成本大幅提升。伴隨疫情下的大量染疫,工程施工速度也變得遲緩。
同仁很努力的克服各種困難,在二年個又2個月內完工交屋,比公司原訂進度遲𨒂了2個月(但仍較合約工期提前);除此之外,我們也在建材上做了一些升級,包括加裝了原來購屋合約上沒有的隔音墊、衛浴進階成日本的最頂級品牌,⋯等。雖然成本增加了,但卻讓住戶的生活品質提升不少,整體而言,我們在建材水準上是超越區域的絕大多數建案的,售價卻相對較低,這也正是我們一貫的「同樣的建築規格,我們的建案更便宜;同樣的價格,我們的規格更高、更超值」的理念。
原本,這樣的模式,使得我們在過去的建案一向深受客戶所肯定,在交屋、乃至於公設的點交上也都能夠順利、快速。
這個建案的地點在三重,2022年11月開始進行驗屋交屋,因為對品質具備信心,因此我們也鼓勵客戶聘請專業的驗公司協助驗屋,期間歷經一個多月的驗屋、瑕疵改善,最後完成交屋及住戶開始進行裝璜及遷入進住。
說實話,這次的客戶驗屋入住,卻沒有像我們過去案件一樣的完美順利。主要原因如下:
取巧心態:部分民眾抱著敢吵就有糖吃的心態,藉題發揮、小題大做,想藉極端的挑剔少付價款(驗屋的5%尾款)。尤其是我們在結構體完工時,因已承受了成本上漲的壓力,故在完成結構體時銷售的房價比預售時做了調漲,在比價心態下,就有人心存歹念,想抝尾款,甚至在客戶群組中妖言惑眾,製造紛亂。
第一次驗屋,屋主請了驗屋公司,來了3位驗屋人員,也找出了一些小瑕疵,這合理,很快就完成改善,也經驗屋公司複驗合格,準備交屋了,那知道交屋時,屋主又找出了小缺失,像窗戶玻璃有刮痕(?),我們把玻璃換了,下次複驗,又跑出磁磚接縫處略不平整,要我們把它抹平,如此反反覆覆,每次複驗後又找新的問題,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不合理,也不合法,其目的可想而知。當然,我們也不會讓她得𢌥,不過她的搬弄是非,確實也讓我們的公司形象因此受到了影響。
但也讓我們從此改變了對顧客的看法和做法。
我們決定放棄讓每位客戶都滿意的態度,決定對那些心懷不軌的客戶不再寬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也不再要做到讓所有的客戶全部滿意。
原本我們在賣屋的時候就已經慎選客戶,因為我們相信「千金買房,萬金買鄰」,所以我們希望讓住戶的素質整齊,容易形成未來社區在管理上的共識。但是仍然難免還有看走眼的時候。我們雖然善待客戶,但我們厭惡這種取巧、自私貪婪的心態,也絕不對之讓步或妥協。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你們認為「顧客是上帝?或顧客永遠是對的嗎?」
怎麼對待奧客,大家會認為是合理的呢?
TT Cindy
奧客太多了,黑心的人不會少,常常覺得糟糕的住戶比建商可怕太多了,所以建商有時也很難為。
人民萬歲
明顯奧客,改賣別人。
擊鼓傳花成本算誰的
OldWilliam
以後不會有炒房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