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有差, 差多了.. 寶貴的青春親身經歷.. 沒什好筆戰的,懂就會懂,不懂就繼續去做白日夢吧.

記得
高中時,
有位同學,上厠所只帶衛生紙5張,早餐也只吃白土司,
反正同學間都有點取笑他很摳門,他也都笑笑的被我們取笑,
後來才知他家經商失敗,所以要很省
不過他有考上醫學系,應該也當醫生了吧
投資房產也跟經商一樣,看錯了方向,影響後果也是很大的
或許有這些經歷的人,比較會成功吧,比較會有修養吧

版主,辛苦了
樓主您回文牛頭不對馬嘴呢

本樓, 我沒說買房買下去就對了, 也沒說一定會越來越高(什麼不學學扣帽子)
別人回文是別人的事, 討論只是針對你的文而己, 你去扯東扯西, 模糊焦點做什麼...

你的投資心得沒興趣

你也說了...您父母多年前所買的區域跟目前該區域成交價是"個人隱私"
連請您說個某某縣市或某某區跟目前成交數字都是隱私

那我就假設您是自住型買房的房市價格受惠者, 然後在此發文舒發因為父母買房自住受益, 但卻影嚮到您求學生活好了

若您認為我所假設的不對...你可以提出您父母沒有因為自住買房而受惠的相關數據反駁喔

若您提出數據了, 我會回文澄清說, 抱歉...我假設錯了

sniper5k wrote:
這樣子的邏輯跟思考...很糟糕很 00XX...您要這樣想... 就這樣想吧.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有些事我可以分享,我沒必要分享更多私人隱私的東西.
您認為買房買下去就對了,一定會越來越高,那就買吧~

都有人回房子因為嘎不過而被法拍了
我只能慶幸有衝完那一段囉.


另外..
再分享一個投資心得


1. 觀察投資的現象會發現...
所有投資成功或失敗的人在投資前都認為自己的投資是正確的.

而只有還沒有下場投資以及那 20~10 % 投資成功的人會很聰明的認為自己投資很強.還有那另外 10% 做投資業務的服務人員會一值要你把錢拿去投資賺取他的服務費.

投資前頭頭是道
投資後,冷暖自知

2. 投資就像項羽和劉邦.
是要越滾越大,卻輸在最後一城.之後兵敗如山倒.
還是要保本保本,好好贏他一場勝戰,收山養息.
就完全看個人決定了

sniper5k wrote:
你說出了一個很好的投資焦慮現象
這一版講的其實是.
無論經濟好不好.
無論你選的投資摽的物是什麼,不好的投資就是不好的投資,
---------------------------------------------------
如果真能回到十五年前,

我還是不會阻止我爸媽買房.
但我會堅決建議他們只買 500萬的房子就好.
最讓我憤憤不平的地方其實是... 這真的是我那時候的建議....

...(恕刪)


可是看完所有回復,樓主還是無法說明清楚為何自住有差,
標題下的是"自住有差,且差多了",
後來卻變成說自己文章的主題是在講"無論經濟好不好.
無論你選的投資摽的物是什麼,不好的投資就是不好的投資"

其實樓主的立場是說自住沒差的。

因為樓主也同意了,時間回復過去,還是會贊成父母買房,
只是會建議不要買那麼貴的。

所以樓主要表達的是,如果買房的成本太高,高到接近過舒適生活的臨界點,就是太緊了,
就像當時的樓主父母一樣,當經濟環境起伏時,那買房自住就有差。
反之,如果買房是在自己能夠較輕鬆負擔的狀態下,當經濟環境起伏時,那自住就沒差。
就像當時樓主父母若依照樓主建議買500萬的房子自住,遇上後來的不景氣,那就沒差。

那.....那....這不是廢話嗎.....
本來為了自住而買房就是要量力而為,本來就是要考慮經濟負擔的現況和未來的風險,
而在這種情況下決定買的自住房,遇到經濟環境起伏,就會沒差了。
反倒是為了投資目的而買房,當經濟狀況和房價的起伏就有差了。

樓主寫了落落長,加上幾篇回復,結果卻是要證明自己設的標題是錯的....
樓主說的是對的, 他說的不算是廢話
房仲口中的"自住無差論", 是大約是指就算現在房子是高點, 因為自住, 就算買貴(也可說買了超出自己負擔能力一點點)但可期待未來還是會漲回來甚至超前(歷史圖表), 所以沒差
但若未來經濟變得更糟呢? 有任何一點的萬一, 因為收入不增反減而影響到了定時要繳的貸款, 是不是生活就要受影響?

樓主主旨是提醒要買的人要想好, 房仲一定不會細心提醒:"買房要量力而為喔!" 畢竟現在看起來房市都在高點, 不可不愼!

約翰約翰 wrote:
可是看完所有回復,樓...(恕刪)
為什麼會認為仲介應該告訴你實話?
為什麼不能掌握自己的財務跟判斷
卻要一個路人般的仲介指導明路呢?

文不對題兼雞同鴨講?!

如果買房子 只因為要自住 就不做功課 不多看屋 不努力比價 訪價 議價 而買了超過當下應有的價錢

這個不叫做 自住沒差 這是對自己的錢不在乎

自住沒差 的邏輯是已盡自己的努力 衡量購屋的相關資訊 完成購屋交易 且交易標的是用來自住

該自住標的 於往後的自住時間中 標的的市場評估價值 不管漲跌 只影響你的財富估值 不影響財富實質

估值 => 預估可能有多少錢
實質 => 房子一間

Brilliant99 wrote:
樓主您回文牛頭不對馬嘴呢

本樓, 我沒說買房買下去就對了, 也沒說一定會越來越高(什麼不學學扣帽子)
別人回文是別人的事, 討論只是針對你的文而己, 你去扯東扯西, 模糊焦點做什麼...

你的投資心得沒興趣

你也說了...您父母多年前所買的區域跟目前該區域成交價是"個人隱私"
連請您說個某某縣市或某某區跟目前成交數字都是隱私

那我就假設您是自住型買房的房市價格受惠者, 然後在此發文舒發因為父母買房自住受益, 但卻影嚮到您求學生活好了

若您認為我所假設的不對...你可以提出您父母沒有因為自住買房而受惠的相關數據反駁喔

若您提出數據了, 我會回文澄清說, 抱歉...我假設錯了
(恕刪)



老實說..

不是我顧左右而言他...

而是..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問什麼...


前面的那些問題您能問的更詳細點,我可能還能回答吧.
再不然,就懇請哪位大大幫我回答了.


約翰約翰 wrote:
可是看完所有回復,樓...(恕刪)


感謝 tristanwen 幫我回了.


對啊,
其實... 很多事情後檢視都是很廢話的.
我也覺得我好像太閒.
寫了一大堆廢話經驗來給大家嘲笑.


話說...你跟你老婆要是年薪兩百萬有兩個小孩的人,
會買 12 坪小套房來..."自住" 嗎?

還有... 哪位大大可以講一下....現在台北三房一廳的價位到底是多少啊???
台北的房價真的是讓人有點霧裡看花.

年薪兩百萬要買到低風險,又住的像個家的, 哪邊合適,價位坪數又是如何,
又或者是在新北市..

那位大大願意分享一下嗎?


這樣討論應該有意義點了吧...

我開始有點搞懂 "自住有差" 的人為什麼一直覺得 "自住沒差" 是洗腦文的邏輯
邏輯是 => 自住沒差代表什麼都不管,買就對了,房價會漲回來
拜託,這叫人云亦云,這不叫自住沒差,買房子前怎麼可能都不比價與評估?
樓主父母親的慘痛經驗不就是建築在 "人云亦云" 和 "未評估自己的經濟風險度"
用樓主的算法,自住當然有差
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是
樓主住所是誰的房子?
=> 自己的,自住當然有差,你又不必付租金,當然繼續等房價下跌
=> 租的,不必租金嗎?買房後可能發生收入付不出貸款,租屋不會嗎?這兩者有什麼不同?更何況如果你的租金等於或大於還款金額,那不是......(請不要討論類似租汐止買台北的例子,最好討論如果買下你租的房子算盤該怎麼打比較實際)

sniper5k wrote:
感謝 tristan...(恕刪)
llinsh wrote:
為什麼會認為仲介應該...(恕刪)


我不是很懂你為什麼會認為此篇文不對題兼雞同鴨講?
這整篇是樓主自身經歷, 發表在這是有什麼問題嗎?
樓主就是覺得在那時以那個價錢買的房子加上之後經濟上的不景氣使的生活品質受到了些影響, 所以發表自身的心得警惕一些想買房子的人不要過度寄望於未來會多好多好以至於買個房子使自己本身經濟上被箝制.
這裡面沒人認為仲介應該告訴你實話, 也沒人說不要掌握自己的財務跟判斷, 也沒人要仲介指導明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