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23 wrote:
no 透明要的不是低...(恕刪)



Fred23 wrote:
就像我 前不久去看的 新店 某國宅.
賣方開價 1180,一坪40萬,某個樓層,土地持分XX坪
仲介說,這價格很實際..
結果我回家查 房仲成交行情,三個月前買的.. 800萬. 房屋坪數吻合到小數點下兩位.所以判斷是同一戶.
(但仍缺 土地持分/樓層/產品類型)
這樣的價格,請問支撐再哪裡?


支撐點在哪裡? 很明白的跟兄臺說,他賣出去了那就是支撐點,如果他一直賣不出去,那他就要做修正,修正到有人願意買。兄臺可以繼續追蹤一下這個案件,驗證一下自己的看法對不對。

還有啊,樣才算炒作???? 買低賣高就算炒作??? 那怎樣又才算合理???? 不能賺太多或是不能賺才就合理,如果買低賣高就算炒作,那小弟可以跟您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都在搞炒作......不知兄臺是否有在就業? 如果貴公司不搞炒作那兄臺大概也要失業了。

兄臺把一堆問題再加上一堆問號後丟出來,也還是沒說明清楚怎樣才叫炒作怎樣才叫合理,底要怎樣去判斷呢? 還是說,反正現在都是資金行情,長期毫無支撐可言,少子化,正負兩度C台北會被淹,投資客賺很大...不拉不拉,一堆人已經說了一推立論。但事實是現在的房價還是有人願意繼續承接,難道這些人都是笨蛋? 這樣不算是支撐嗎? 那怎樣才算支撐呢?
imroamdog wrote:


還有啊,樣才算炒作???? 買低賣高就算炒作??? 那怎樣又才算合理???? 不能賺太多或是不能賺才就合理,如果買低賣高就算炒作,那小弟可以跟您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都在搞炒作......不知兄臺是否有在就業? 如果貴公司不搞炒作那兄臺大概也要失業了。
同意~有人願意買/賣 就是 合理價.
但是需求沒有這麼強,而加入人為的哄抬,讓購買者相信,價格會一路向上,
唯有這個價格,才購買得到... 這就是炒作..

原來 大多數公司 都是在搞炒作,這可讓小弟我長見識了~~
就連買空賣空的進出口業都還有 輸有運無 的功能..

兄臺把一堆問題再加上一堆問號後丟出來,也還是沒說明清楚怎樣才叫炒作怎樣才叫合理,底要怎樣去判斷呢? 還是說,反正現在都是資金行情,長期毫無支撐可言,少子化,正負兩度C台北會被淹,投資客賺很大...不拉不拉,一堆人已經說了一推立論。但事實是現在的房價還是有人願意繼續承接,難道這些人都是笨蛋? 這樣不算是支撐嗎? 那怎樣才算支撐呢?
資金行情!這我不是很瞭解,想請教一下...
你指的是 因為 遺產稅 降低而願意把錢匯回的有錢人,還是外資的熱錢.
所以 都會區中古屋 這波行情是因為這些資金而漲嗎?

還是因為 投資客只需要有一千萬現金,拿八百萬付頭期款,拿五十萬付利息,
就可以 操作 兩年四棟,每棟都是1000萬的中古屋??這個叫資金行情?

簡單講好了~~
假如 民怨第一名 是空穴來風,政府也贊同 此樓廣大網友的意見..
市場很正常,沒有炒作,買不起是你不做功課..
那麼 民怨 仍舊是民怨.. 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歡迎留言批評指教..Http://Go2.tw/Fred
Fred23 wrote:
還有啊,樣才算炒作?...(恕刪)


"同意~有人願意買/賣 就是 合理價.
但是需求沒有這麼強,而加入人為的哄抬,讓購買者相信,價格會一路向上,
唯有這個價格,才購買得到... 這就是炒作.."

你憑那一點知道需求沒有那樣強?

憑你們估出別人的薪水有多少?

憑你們自已想的?自已感覺的,還是你們朋友說的?



還是因為 投資客只需要有一千萬現金,拿八百萬付頭期款,拿五十萬付利息,
就可以 操作 兩年四棟,每棟都是1000萬的中古屋??這個叫資金行情?


如果你覺的投資房子地真的這樣簡單,你不妨拿個200萬去玩玩看,真的這樣容易嗎?

你說要賣多少錢,別人就買多少錢嗎?

你們不是都很精明,知道別人是抬價來賣的

你以為除了你以外去買房子的就都是笨蛋,別人不知道屋主會抬價

屋主開多少買房就拿出錢來嗎?

還不是砍了又砍,殺了又殺

如果不是好地點、人人想要的地點

你降價賣都不見的有人會去理你。

不相信你可以去其他縣市炒炒看呀

看炒的動炒不動



另外說到民怨第一名

我實在一直不想說這個

到底有沒有看到那個所謂的民怨第一名到底是投了多少票?

如果只有1、2千票就可以代表全台北市人,或是全台灣省人的意見

那,你當其他不說話的人都是白癡嗎?
llinsh wrote:
要是全透明给所有人 那些毫无努力做功课却钱比你多的
硬是要出比你高的价格买 你加价吗?
不加 那透明反而是惩罚努力的人
...(恕刪)



我不太理解耶

人家錢都比你多了

不管透不透明

價格都可以出的比你高




人家有錢敢亂加價,跟透不透明有何關係可言?

還是價格不透明了,人家出的價就會比你低?

請問這邏輯在哪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Fred23 wrote:
民怨第一名 是空穴來風


民怨之首是“都會地區房價過高”,而這個【民怨】的基礎,是全台灣民眾嗎?該調查是網路投票結果,試問:網路族群集中在哪個族群?

如果大家真的接觸過社會底層的低收入者,就會知道他們最在意的事情,絕對不是【都會地區房價過高】,而是失業、沒有收入、生活無以為繼。他們根本不奢望搬住物價較高的“都會地區”。為何這些貧戶不在意【都會地區房價過高】?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積蓄。就算大安區一坪只賣20萬,他們還是連一間廁所都買不起。

上網投票的,多半是宅男宅女、青年、中年族群居多。這些人或許跟父母同住,但卻想要買房子,以脫離與父母同住的生活,自由自在些,畢竟很多年輕人不想與長輩同住。這些人的父母,也許就是住在都會區裡,例如大安區、中正區、信義區等等。年輕人想要搬離,確又習慣於他所成長的都會環境,所以即使首購,也是眼高手低地鎖定“都會區房子”生活圈。買不起自己成長環境的都會區房子,卻又不肯搬遠一點,到外縣市置產,所以把一股怨氣透過手指,上網投票。

至於絕大多數已購屋者、老年人、真正社會底層的貧困民眾,則不會上網投票。少數樣本的投票結果,竟反而一再被拿來放大,甚至要求政府釋出精華區國有地,蓋新房子便宜賣給他們?

Fred23 wrote:
還有啊,樣才算炒作?...(恕刪)


所以,兄臺還是沒辦法告訴小弟怎樣才算正常怎樣才算合理。只知道現在的是不正常不合理。是要到達100%不會有雜音才算嗎? 還是10%以下的利潤才算合理? 還是不能有利潤?

輸有運無....兄臺以為商人都是佛心來著的嗎? 這樣做的目的是啥還不清楚嗎? 有哪個公司行號不是再想盡辦法的壓低成本提高售價? 除非他是慈善事業。大玩財務槓桿,看不順眼別人玩,兄臺也可以去玩啊。

還有,越大間的公司通常槓桿玩的越兇。兄臺可以去看一下貴公司的資本額跟營業額,看看是不是也再玩槓桿。

房價迷思破解之道─你是需要還是想要?出外打拼的人一定有住的需求,要如何去規畫?
我是南部人小孩在台北市就業,她大學畢業就業後,26歲時(93年3月)給她200W當頭期款,買在走路到板橋火車站15分鐘的9年屋35坪買400多W(靠近火車站或捷運站的要多200W以上)貸200W每月本息9千多,我們選擇負擔得起的。房子已買整整6年,如果沒買光是房租就超過100W;,有了家讓她有勇氣結婚生子,現在她有1個很可愛的兒子,安居樂業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房價高高低低,我從97年中看台中市的房子,至98年初同一間房子房價自動減少100W以上,我在98年5月買了;所以要租要買?何時買?只有你自己能決定,凡事量力而為不要人云亦云,三思二意一事無成啊!

Fred23 wrote:
現在台北縣市 要租還是租得到~~價格也還算合理...
個人對於合理的定義是:沒有炒作下,這個價格,有人願意出租/承租,那就是合理..
沒人租的情況下,要麻 降價,要麻讓他空著..
(個人對於 長期持有房子來租的投資行為是贊成的..)

國宅只租不賣,的確會抑制房價..
但是 租的房子,不能裝潢,不能改隔間,不方便做櫃子來大量的收納..

還是不方便..

PS.對了~突然想到~ 火車站旁邊的京站 算不算 比較長期的只租不賣(50年)
只是不是國宅....




事實上現在如果是以台北市的公寓租人 這個價格是太高了

一千萬的三房的房子租金不過三萬 一年也不過36萬 現在利息16萬 再加上本金要還都要40多了 如果沒滿租 房子折舊 還有未來五年利率上升的考量 這根本就不合算

大家都沒看到背後的風險 現在好代表未來一定都是如此嗎

國宅的目的是滿足基本租屋的需求 而且租的房子就不能裝潢嗎 誰說的 看你怎麼跟房東談 只是租屋的人會認為不是我的房子我幹嘛花這麼多錢裝潢 系統家具事實上是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很多人沒去談就認為不可能 沒去談怎麼知道呢
happybullet wrote:
我是南部人小孩在台北市就業,她大學畢業就業後,26歲時(93年3月)給她200W當頭期款,買在走路到板橋火車站15分鐘的9年屋35坪買400多W(靠近火車站或捷運站的要多200W以上)貸200W每月本息9千多,我們選擇負擔得起的。房子已買整整6年,如果沒買光是房租就超過100W;,有了家讓她有勇氣結婚生子,現在她有1個很可愛的兒子,安居樂業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恭喜你了 幾乎買在房價低點

如果再晚個三四年 你小孩可能沒勇氣結婚了
邏輯就是

既然知道透不透明 都會有人願意出比你高價了
那堅持透明 只會讓不需做功課的人 也能比你願意出的價更加篤定的高
因為他變成知道你的底牌

這樣的資訊對稱(人人知道的都一樣)
真的是你覺得比較有利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