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種漫天開價有多少人買的起?

老人家80年代(是1980)中期學成歸國,第一份工作起薪4萬,那時仁愛路鳯翔大樓(不到10年新)每坪20萬;

88年買了台北縣第一間房,每坪不到10萬,當時月薪6萬,仁愛路15年大廈約還在20萬附近;

95年買台北市第一間房,大安區每坪23萬,當時月薪10餘萬,仁愛路15年大廈約30萬;

99〜2002陸續在台北市買了二間預售屋,每坪約45〜55萬,當時收入只能說很高,仁愛路大廈15年約40萬;

隨後陸續有在看屋,收入雖然也爆増,但實在也買不下手,只好轉戰對岸、美國、日本!

今年又去逛了一些建案,只能說「還真敢開」!什麼某某一號苑的,隨便一戶近百坪都要上億,室內得房率六成左右,得賣掉二戶地點好很多、室內坪數大很多的精華區老房才能換一間!除非瘋了誰要做這樣的蠢事呢?

若我們這種口袋深又沒貸款的老傢伙都望屋興嘆,看倌認為這市場有沒有問題呢?

jeffhsia wrote:
今年又去逛了一些建案,只能說「還真敢開」!什麼某某一號苑的,隨便一戶近百坪都要上億,室內得房率六成左右,得賣掉二戶地點好很多、室內坪數大很多的精華區老房才能換一間!除非瘋了誰要做這樣的蠢事呢?

若我們這種口袋深又沒貸款的老傢伙都望屋興嘆,看倌認為這市場有沒有問題呢?(恕刪)


讓我來回答您這問題
如果以現行板上最流行的說法就是

1.新北市還有幾千間500萬的房子,沒實力就認份的買在萬里、石門的房子呀
2.歡迎來到資本主義社會,誰叫你賺不贏人,自己去檢討

~~安室奈美惠魂~~

毛毛小熊掌 wrote:
讓我來回答您這問題如...(恕刪)
哈哈,引申一下,財團建商跑到中國也可以像陳由豪般風光呀;投資客去搞直銷、房仲到便利店打工也沒啥不好呀
jeffhsia wrote:
哈哈,引申一下,財團...(恕刪)

陳由豪....,去大陸是繳稅大戶,還拿獎狀

毛毛小熊掌 wrote:
讓我來回答您這問題
如果以現行板上最流行的說法就是
1.新北市還有幾千間500萬的房子,沒實力就認份的買在萬里、石門的房子呀
2.歡迎來到資本主義社會,誰叫你賺不贏人,自己去檢討

唷,這說法真酸,

1.人家是建議「審慎評估自己的實力,有多少薪水買多少價值的房子」,
怎麼到大大口中就變個樣了。

2.恩,我天天再檢討怎麼賺不贏人家呢(應該說思考怎麼拚不過人家)。

iamlucky777 wrote:
唷,這說法真酸,(恕刪)


沒有酸呀
這不就是板上最近最流行的說法
何來酸之說

去看看蘇東坡VS彿印的小故事吧
如果自己心中都是"酸"
那當然看什麼言語都是"酸"了
~~安室奈美惠魂~~

毛毛小熊掌 wrote:
沒有酸呀
這不就是板上最近最流行的說法
何來酸之說
去看看蘇東坡VS彿印的小故事吧
如果自己心中都是"酸"
那當然看什麼言語都是"酸"了

哈哈,好妙的回答。
jeffhsia wrote:
現在這種漫天開價有多...(恕刪)


都懂的轉去別的地方買了。怎麼還會發這種文?

你現在的能力無法買在最精華區的地段了。這就是答案。

這幾年精華地段經歷了更加都市化、多了幾次的大型活動,比如花博、世界運動會、各項世界級展覽、商業發展更加興盛、土地成本越來越高等。所以更加精華、更加有價值。

就像倫敦,最精華的地段,就是頂尖的幾%在住的。

要嘛,就是讓自己成為相對頂尖的那幾%。

不然為什麼最精華的地段要給你買呢?
ranmaa wrote:都懂的轉去別的地方買了。怎麼還會發這種文?
哈哈,台端是看不懂才發文的吧
老人家不是「不能」買,是這種離譜價買不下手。台端認為買上海、東京、L.A.的房子有多便宜?同樣300萬美元,台北這種環境開這樣的價格,不嚇死人也笑死人啦!
你現在的能力無法買在最精華區的地段了。這就是答案。
老人家什麼能力?精華區?忠孝東路、安和路各有一間50坪以上大廈,大直就不算了,台端又住那兒?
這幾年精華地段經歷了更加都市化、多了幾次的大型活動,比如花博、世界運動會、各項世界級展覽、商業發展更加興盛、土地成本越來越高等。所以更加精華、更加有價值。
這是在扯什麼「政見」?台灣國民所得十年不成長,房價下不來主因是炒作成本(稅、利率...)低,資訊不透明不對稱等等病態現實!什麼「土地成本高」?近年來政府放任財團任意變更地目,利用買賣炒作而幾乎不必繳稅,成本完全轉嫁升斗小民,這和辦什麼「大型活動」啥關?台北又辦了什麼活動比「京奧」、「世博」大?人家跌得灰頭土臉你確照漲,什麼邏輯?
就像倫敦,最精華的地段,就是頂尖的幾%在住的。
倫敦房價主要是俄羅斯為主的東歐暴發戶及中東油元炒起來的,台端在台北那兒看到類似情境?
要嘛,就是讓自己成為相對頂尖的那幾%。
不然為什麼最精華的地段要給你買呢?
嗯,在台灣老人家當然不是最肥的1%,,但保守估計前5%也不會太離譜今天回文是回應主題「你們怎樣都買得起房」,分享四年級生當年以目前「喊價」約1/3左右價格入手台端所謂「台北精華區」房產,且以老人家口袋深度都買不下手的矛盾,凸顯現時炒作價格之不合理!台端少在這兒倒髒水,有本事比人強再出言不遜,否則誰也
jeffhsia wrote:
哈哈,台端是看不懂才發文的吧
老人家不是「不能」買,是這種離譜價買不下手。台端認為買上海、東京、L.A.的房子有多便宜?同樣300萬美元,台北這種環境開這樣的價格,不嚇死人也笑死人啦!...(恕刪)


那些地方就算我買得起,但我買來沒用所以我也不會去買,別說一輩子也不會去住,連買來投資的價值也沒有因為根本也無法管理
不動產不像鑽石黃金可以帶著走,不能用你提的這種方式來作類比,不然你不妨去看看胡志明市的房價,對其他國家的人們來說毫無價值,但對於在越南工作生活的人來說,他就有那個價值啊
jeffhsia wrote:
嗯,在台灣老人家當然不是最肥的1%,,但保守估計前5%也不會太離譜今天回文是回應主題「你們怎樣都買得起房」,分享四年級生當年以目前「喊價」約1/3左右價格入手台端所謂「台北精華區」房產,且以老人家口袋深度都買不下手的矛盾,凸顯現時炒作價格之不合理!台端少在這兒倒髒水,有本事比人強再出言不遜,否則誰也


之前看房買房時,參考了一些jeff大的點評,覺得還蠻中肯的。不過近來看jeff大一直對台北"新屋"價似乎越來越不滿...

2300萬人的5%約為100萬人,假設1/3在北市有房不為過吧,約是30萬人,而近來符合大大法眼的新房也就那幾個建案,加起來還不滿10000戶吧,這樣的比例應該能說明現在"新社區房價"還能撐住的合理性

至於四年級1/3價,小弟父母也屬於同一階段,差別在當年進台北奮鬥後的第一戶入手價是"現價"的1/20,但他們對現今豪宅價也沒覺得有什麼反感呵~

若不能跳脫環境,就要適應環境,這是小弟的一點想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