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吵實坪制虛坪制的,真的不知道在吵什麼,搞清楚建築法規再來吵好嗎?


八月二十 wrote:
不好意思,你講得實...(恕刪)


實坪制從來就沒有會跌價的這種概念

要的只是一個 "透明""公正" 而已

前面那些以為換成實坪制房價就會跌的,請你無視!

請導正回"透明""公正"這個概念,像是雨遮還算坪數公不公正?
八月二十 wrote:不好意思,你講得實在很籠統,或是你其實不懂只是想裝懂

美國東西岸,德國,義大利,法國 我幾乎每4~5年都要去一次
印尼 越南 柬埔寨我每年都要去3次以上
最近有考慮在胡志明市與蘇門達臘置產
以上各國的房價所得比都比台灣高很多
實坪制在這些國家根本就沒有幫助

台灣房價雖高,但只要夫妻倆小康家庭,都還算負擔的起
以上這些國家或地方,當地人三代都不一定買得起
不知道你講得到底是什麼?


抱歉,我原覺得你只是在豪洨所以原本回答籠統了,我每年去曼谷2次 日本1次 美國西岸三年1次。

曼谷 新房 一坪45~55萬台幣左右
日本只是去玩不知道。
美國朋友家riverside 1300萬左右。

你所說的房價所得比比台灣高應該是只有指東南亞吧?

在曼谷你不要買新房子也可以在巷弄間找到價格一般人能接受的中古 新古屋。
你說的柬埔寨 胡志明 跟 蘇門答臘,我相信除了新房的開價比曼谷高(畢竟貧富差距過大),但旁邊巷弄間的中古屋你真的去看過?

這些東南亞國家,你說他們首都內的房子,全部都天價,事實上即使首都圈內的房子也是”貧富”差距很大。

你去的德國 意大利 法國 請問房價所得比是多少? 跟台灣比是高或低?
利用所知的片面資訊來跟大家說台灣房價合理?
是真的不懂? 還是懂了故意裝不懂?
惡魔的右手 wrote:
如果隔壁一棟一樣高的,公設內容大同小異,建築格局也差不多的B大樓(不同建商)
同樣都沒有凶宅因素的A/B兩棟全新大樓,

A棟採虛坪制,公設比30%, 2~5樓每坪20萬,5~15樓每坪30萬,15~25樓每坪40萬
B棟採實坪制,2~5樓每坪賣25萬,5~15樓每坪賣36萬,15~25樓每坪賣50萬

請問,會買A大樓的,究竟是被建商表面價格騙了,還是智障?

這個例子的盲點是假設所有人買房子都只看每坪單價,但實際上多數人買房最後還是看總價。

在兩棟樓的條件都一樣、總價先決的情況下,照理講建商不會讓自己建案的總價高出對手太多,除非他認為自己的建案有什麼很特別的優點,也就是說,若A大樓的總價會比B大樓高,通常是因為A大樓擁有B大樓所沒有的優點,或者B建商佛心來著,特地開出比行情還低的價格(但這不太可能吧),又或者有什麼其他各式各樣的理由或炒作方式,但總之不會是因為它採用虛坪制就可以賣比較貴。

ps.聲明一下,我是支持實坪制的,但我認為實坪/虛坪幾乎不會影響總價,就算有影響,那個影響也是小到可以忽略的,因為有其它太多更可以影響價格的因素了。

惡魔的右手 wrote:
你再想深一點,多用點腦

這種話,可以收歛一點嗎?就事論事不很好嗎?

惡魔的右手 wrote:
A棟採虛坪制,公設比30%, 2~5樓每坪20萬,5~15樓每坪30萬,15~25樓每坪40萬
B棟採實坪制,2~5樓每坪賣25萬,5~15樓每坪賣36萬,15~25樓每坪賣50萬

最好建商都跟著你計價,若建商要聽你口令,也不用實坪制,你就下令虛坪制,一律宜奔一折就好了,何需實坪制?
前面己經說過很多次,建商售價訂定就是總價除以可售坪數(不管可售坪數是實坪還是虛坪)。
同一處AB兩建案,建商賣同大小同質不同價,你就買(總價)比較便宜那一棟就好了,管它實坪還是虛坪制。
GOGOGO999 wrote:
實坪制從來就沒有會跌價的這種概念
要的只是一個 "透明""公正" 而已
前面那些以為換成實坪制房價就會跌的,請你無視!
請導正回"透明""公正"這個概念,像是雨遮還算坪數公不公正?

實坪制最重要的差異是在公設不在可售建坪範圍。
雨遮若算在區分所有權範圍可售坪數,實坪制一樣會算錢。
目前就己實施的雨遮不登記,不計價了,但有實施實坪制了嗎?雨遮不計價,房價有便宜一些嗎?
(事實上反而有建商藉此偷灌水到總價)
不過你提到雨遮,倒是觸及到一個重點了,就是我一直耳提面命的容積。
除了雨遮以外還有很多不計容積的建坪,例如機電空間,逃生梯等等。
我是百分百贊成,只要不計容積積的設施建坪一律不予登記不計價(和現行兩遮制度一樣)。
但這也跟房價會不會跌無關,只會使售價比較公平。
目前機電空間,逃生梯等等設施會有一定比例不計容積但可登記且計價,導致建商一定把這些設施額度蓋到滿。
它的效果就是拉低了土地的持分比(同樣建坪可持分的土地變少了),這若在消費者懂得房地分開計價的話也不是問題。
但目前來說,消費者大部份是不會去管土地持分比的,所以結果就是同樣的單價買到土地持分比較少的建坪。
就因消費者不知土地持分比和房價的關係,所以現在商業區,容積優惠、容積轉移的高容積率建案才可以單價賣得和沒有這些容積優惠的單價一樣價錢。

簡單的說"不計容積積的設施建坪一律不予登記不計價"就是會讓你同樣的坪數可以買到比較多的土地。
單價不會比較便宜,要便宜就是要懂得土地持分比,找容積率高的建案去殺價。
加上絕大部份的消費者都是不懂房地分開計價,所以無良建商可能不理你,多的是不懂的買家。
(騙你不了就騙別人就好了,尤其是房市好的時候)

結論:不管是要公平還是要買便宜的房子,就是要懂房地分開計價且要大部份的人都重視,才能真正實現公平,要買便宜就找容積率高的房子(相同建坪,你土地給我較少就要減掉少給我的土地價)。

terrybog wrote:
圈起來的地方建商能跟...(恕刪)

你還真是有趣,你買一支apple手機,花了28900元
蘋果跟你說,容量128g,畫素xxx,光圈XXX,...
然後你問蘋果公司,請跟我說128g的容量,到底佔28900元的多少?
相機又是多少錢?機殼要多少錢?


對了,那位網友提供的是預售屋的合約
你如果真的有買房,或是有用心上網找,建議看看建物所有權狀吧
好吧,我不會像KP那樣殘酷的要你去google
我直接幫你找個範例:
最上面紅圈
已經有你要的實坪,只是對要求實坪制的抱歉了
正式的權狀,給的是平方公尺,不是坪呀~不是坪呀~不是坪呀~

陽台多少,也寫得很清楚

然後,就是你關心的公設了
公共面積總共459.46平方公尺,而買這個房屋的,佔了千分之四
這個你總可以去按一下計算機算了吧
下面還有個車位的面積,就一樣照算囉~

那...到底哪裡不清楚了?
你說,要怎麼去量?
你不相信建商算的,這個權狀是政府算的,你也不相信?
那...我覺得地球太危險了,還是不要買房好了
好吧,那你可以去告,有一條叫公務員登載不實



sunyearhuang wrote:
我是百分百贊成,只要不計容積積的設施建坪一律不予登記不計價...
恕刪
單價不會比較便宜,要便宜就是要懂得土地持分比,找容積率高的建案去殺價。

這兩句我有點不同的看法
我倒是比較希望不管計不計容積,通通都要登記,但要標注是否計入容積
或者計入容積的放在一起,不計入容積的放在另外一欄
這樣才會一目瞭然

另外,不管懂不懂土地持分,這和單價便不便宜是兩回事
有人完全不懂,但很會殺價,一樣會買到便宜

不過,真那麼怕被建商騙,建議自己買地來蓋啦
本版有很多前輩都有分享自屋自建的經驗
超讚的
shadowjon wrote:
你還真是有趣,你買一...(恕刪)


你自己去都圈起來了,那些共有部份「在哪裡」?
你拿手機來比喻也是很滑稽,因為手機整組賣給你後,還有「共有」享用的地方嗎?還是你買手機都是跟大家「共用」?
terrybog wrote:
你自己去都圈起來了,...(恕刪)

你連共有部份在哪裡都不知道
我真的覺得你還是別買房了
誠心建議
買地自建是你唯一的出路,不用謝我了~


ps,蓋好後,記得po文讓大家膜拜
shadowjon wrote:
你連共有部份在哪裡都不知道
我真的覺得你還是別買房了
誠心建議...(恕刪)


你真的知道??

可以說說看嗎?
一般住宅共用部分有哪些嗎?

公務員會去丈量?
感覺怪怪的.不是都是去申報讓公務員登記而已.
不然哪來的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的事情發生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