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 為什麼要交易透明?


lawchang2001 wrote:
就你這論點就矛盾了,...(恕刪)


我一直沒有不贊成資訊要透明...
資訊透明, 是訂價透明, 還是成交價透明..

有人以股票市場來比較,
股票價格, 是公開的, 很透明...
但, 你我買到的價格, 就是顯示的價格, 沒有殺價的空間..
(但是每個人給證券商的手續費就不一樣, 有人高有人低, 這也不透明)

房價, 資訊透明, OK..
是, 訂價? 成交價?
訂價透明, 很透明啊, 現有市場上, 房仲門口貼的, 報紙的廣告, 不就很公開很透明嘛??

成交價要透明?
每個人對於產品的認知都有差異, 價值觀也不一樣,
有人要自住, 有人要投資出租,
更厲害的, 知道建材的差異, 知道接手後修繕的費用,
亦或是, 就是看上某個視野.. 覺得無價...

我想要表達的是,
成交價公開, 又能代表什麼, 左右鄰居看了只是參考? 建商拿來炒作?
我也不知道, 只是覺得沒什麼意思..
更何況, 應該也有人不想公開, 結果, 可信度多少呢?
而我一直覺得, "交易" 是 買賣雙方的是, 跟其它人有什麼關係..


區段價格, 其實早就有了, 這種簡單事, 政府怎麼會做不到,
要抑制房價過度的上漲, 直接從訂價下手就好了
訂價過高的房價, 差額直接課稅, (根本不用管它成交價多少)
區段價格, 50萬, 建商要賣100萬, 很好啊, 差額50萬, 一大部份繳政府去(例如:50%,25萬)
那, 它實際售價, 若低於75萬, 它不就不用玩了..
反推回來, 它訂價怎麼會敢訂那麼高..

要課稅, 直接從"訂價"扣.. (無需管到實價課稅)
按差額, 依級距, 課稅...
先從預售屋, 新成屋下手, 建商訂價不亂開, 二手市場上, 訂價自然不會浮濫...

innouid wrote:
我一直沒有不贊成資訊要透明...
資訊透明, 是訂價透明, 還是成交價透明..

有人以股票市場來比較,
股票價格, 是公開的, 很透明...
但, 你我買到的價格, 就是顯示的價格, 沒有殺價的空間..
(但是每個人給證券商的手續費就不一樣, 有人高有人低, 這也不透明)

房價, 資訊透明, OK..
是, 訂價? 成交價?
訂價透明, 很透明啊, 現有市場上, 房仲門口貼的, 報紙的廣告, 不就很公開很透明嘛??

成交價要透明?
每個人對於產品的認知都有差異, 價值觀也不一樣,
有人要自住, 有人要投資出租,
更厲害的, 知道建材的差異, 知道接手後修繕的費用,
亦或是, 就是看上某個視野.. 覺得無價...

我想要表達的是,
成交價公開, 又能代表什麼, 左右鄰居看了只是參考? 建商拿來炒作?
我也不知道, 只是覺得沒什麼意思..
更何況, 應該也有人不想公開, 結果, 可信度多少呢?
而我一直覺得, "交易" 是 買賣雙方的是, 跟其它人有什麼關係..


區段價格, 其實早就有了, 這種簡單事, 政府怎麼會做不到,
要抑制房價過度的上漲, 直接從訂價下手就好了
訂價過高的房價, 差額直接課稅, (根本不用管它成交價多少)
區段價格, 50萬, 建商要賣100萬, 很好啊, 差額50萬, 一大部份繳政府去(例如:50%,25萬)
那, 它實際售價, 若低於75萬, 它不就不用玩了..
反推回來, 它訂價怎麼會敢訂那麼高..

要課稅, 直接從"訂價"扣.. (無需管到實價課稅)
按差額, 依級距, 課稅...
先從預售屋, 新成屋下手, 建商訂價不亂開, 二手市場上, 訂價自然不會浮濫......(恕刪)



當然是成交價透明...
這種事有甚麼好怕的?

交易當然跟其他人有關...因為關係到下一個買屋的人的權益...

心中無鬼的話自然會贊成實價課稅...
差額課稅哪有實價課稅的多....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oilrogertw wrote:
差額課稅哪有實價課稅的多....


實價課稅, 能課幾%, 1%? 2%?
放心好了, 稅額直接轉嫁給下個買方..

差額課稅, 類似漲價歸公, 土地增值稅,
以, 增加的部份課稅, 沒有什麼不公平, 要多賺, 就是穫利的部份繳稅

實際課稅 2%好了...
50萬的單價, 也不過, 1萬...
但是,
差額呢, 若它想賣70萬, 若只課個10%好了.. (70-50)*10%= 2萬
但是這意義不一樣, 漲價的部份課稅, 跌價了不課稅, 漲的不多也可以不課稅..

重點在, 怎麼不要讓建商哄抬定價...
而不是在爭取..交易透明..
資訊一直是透明的, 只是看是哪個角度來觀察而已.

innouid wrote:
實價課稅, 能課幾%, 1%? 2%?
放心好了, 稅額直接轉嫁給下個買方..

差額課稅, 類似漲價歸公, 土地增值稅,
以, 增加的部份課稅, 沒有什麼不公平, 要多賺, 就是穫利的部份繳稅

實際課稅 2%好了...
50萬的單價, 也不過, 1萬...
但是,
差額呢, 若它想賣70萬, 若只課個10%好了.. (70-50)*10%= 2萬
但是這意義不一樣, 漲價的部份課稅, 跌價了不課稅, 漲的不多也可以不課稅..

重點在, 怎麼不要讓建商哄抬定價...
而不是在爭取..交易透明..
資訊一直是透明的, 只是看是哪個角度來觀察而已....(恕刪)


所有到底在害怕甚麼?
資訊一直是透明的,那實價課稅與登錄有甚麼好怕的?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oilrogertw wrote:
所有到底在害怕甚麼?
資訊一直是透明的,那實價課稅與登錄有甚麼好怕的?


沒什麼害怕不害怕,
只是討論個議題... 大家討論討論...

目標是什麼, 方法有很多, ...

目前個人覺得,
如果是想要抑制房價,
交易透明是成效不大的議題,
(剛好又遇上選舉)


innouid wrote:
房價為什麼要透明? ...(恕刪)


各行各業、各種商品賺的就是所謂的"資訊不對秤",就算你領你老板薪水,你也是在賺"資訊不對秤",房價透明,減少資訊不對秤,long term之下當然會壓縮買賣雙方之間的價差與利潤。
房價不透明,去看看投資客和仲介怎麼聯手哄抬房價...

個人買過房,也賣過房,我買房時投資客和仲介開價,我砍了超過3成還成交,你就知道,所謂的行情,是只掌握在建商,投資客與仲介身上的,透過房價透明,起碼可以給一些不太敢砍價的購屋族一些保障.

去看一下建商廣告,中永和水岸的建築,1P要喊到60~70萬,建商說,這是豪宅,豪宅就是這價格,又說水岸風景好,一堆有的沒的炒房的藉口,如果今天房價透明化,他附近的一般住宅大家都看到只成交1P 30萬左右,他還炒的起來嗎.

只是,區段化的房價公佈,困難重重,說真的,這次的修法,一定會有房仲與建商去游說立法院們,定出許多後門的條款.....反正台灣政商就是如此,大家也不用為這種煙火來吵了...

innouid wrote:
房價為什麼要透明? ...(恕刪)

oilrogertw wrote:
所有到底在害怕甚麼?
資訊一直是透明的,那實價課稅與登錄有甚麼好怕的?


從之前的雨遮分開計價、奢侈稅,一路走來一直重覆同樣的過程:宣佈一個政策,買不起房的人開始同聲附和,等到事實證明效果不大,同一批人又開始謾罵政府,然後再推出一個新的政策...。
根本不看好這項政策的人,與其說怕,不如說是無奈,重點不在政策本身的成本,而是全民的時間,過去常說八年空轉,而現在呢,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些只有一點點效果的政策上,眼看四年就要過了,還在花心思在這些像發小糖果一樣的政策上。
幫Blog打廣告已經不違規了嗎?
Arch.Gabriel wrote:
從之前的雨遮分開計價...花了多少時間在這些只有一點點效果的政策上,眼看四年就要過了,還在花心思在這些像發小糖果一樣的政策上。(恕刪)


+

不要懷疑當局炒房的決心,什麼時候打房過了.
就連實價登錄也說是"區段公布"而不是逐一公布.
做事情可以做全套不要半套好嗎?讓我在看房時,可以用iPAD立即查詢該房過去的實價好嗎?學不了對手喊實價課稅,起碼實價登錄逐一公布這部份要做好吧?
innouid wrote:

沒什麼害怕不害怕,
只是討論個議題... 大家討論討論...

目標是什麼, 方法有很多, ...

目前個人覺得,
如果是想要抑制房價,
交易透明是成效不大的議題,
(剛好又遇上選舉)..(恕刪)


看這麼多人出來反對...
大家就非常了解交易透明是有用的...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