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chang2001 wrote:
就你這論點就矛盾了,...(恕刪)
我一直沒有不贊成資訊要透明...
資訊透明, 是訂價透明, 還是成交價透明..
有人以股票市場來比較,
股票價格, 是公開的, 很透明...
但, 你我買到的價格, 就是顯示的價格, 沒有殺價的空間..
(但是每個人給證券商的手續費就不一樣, 有人高有人低, 這也不透明)
房價, 資訊透明, OK..
是, 訂價? 成交價?
訂價透明, 很透明啊, 現有市場上, 房仲門口貼的, 報紙的廣告, 不就很公開很透明嘛??
成交價要透明?
每個人對於產品的認知都有差異, 價值觀也不一樣,
有人要自住, 有人要投資出租,
更厲害的, 知道建材的差異, 知道接手後修繕的費用,
亦或是, 就是看上某個視野.. 覺得無價...
我想要表達的是,
成交價公開, 又能代表什麼, 左右鄰居看了只是參考? 建商拿來炒作?
我也不知道, 只是覺得沒什麼意思..
更何況, 應該也有人不想公開, 結果, 可信度多少呢?
而我一直覺得, "交易" 是 買賣雙方的是, 跟其它人有什麼關係..
區段價格, 其實早就有了, 這種簡單事, 政府怎麼會做不到,
要抑制房價過度的上漲, 直接從訂價下手就好了
訂價過高的房價, 差額直接課稅, (根本不用管它成交價多少)
區段價格, 50萬, 建商要賣100萬, 很好啊, 差額50萬, 一大部份繳政府去(例如:50%,25萬)
那, 它實際售價, 若低於75萬, 它不就不用玩了..
反推回來, 它訂價怎麼會敢訂那麼高..
要課稅, 直接從"訂價"扣.. (無需管到實價課稅)
按差額, 依級距, 課稅...
先從預售屋, 新成屋下手, 建商訂價不亂開, 二手市場上, 訂價自然不會浮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