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hsino wrote:
我看了各位大大的言論...(恕刪)
我覺得可以不用心急, 慢慢體會你就會逐漸懂了~
這個現實的社會以及世界如果可以這麼理想就好了,
如果20年後你真心想改變這個社會而出來選總統, 並且能夠保持現在的理想跟初衷,
雖然覺得不會選得上, 但到時我也會願意投你一票的啦~ 但我不要共產制度就是了...

Gullit168 wrote:
我倒覺得你這段話才可笑
一個剛出社會領22k的年輕人,幾乎無儲蓄下跑去買房?? 那叫不自量力而且還沒成家的年輕人,一個人在外打拼,租屋才是他們的需求
一般人第一次購屋需求會落在結婚的時候
根據統計,台灣男生平均結婚年齡在31歲
如果你31歲,薪資還在22K~40K下
你該擔心的不是買不到房,是你的工作能力是不是出問題了
先搞清楚真的需要買房的人是誰吧....
而且如果你的思考邏輯這樣,難怪你永遠覺得買不到房
因為你自己設定 450萬水準的房屋地區是給22k的年輕人買
像你自認為薪水不錯的人,年薪70幾萬,應該是去買1000萬~2000萬等級的房屋跟地區
年薪100~200萬的年輕人應該是去買2000萬~4000萬等級的房屋跟地區
頂尖高手年輕人年薪破300萬,應該是去買5000萬以上的房屋
所以算一算房價所得比全部破15,怎麼跟營建署統計的房價所得比差那麼多??
麻煩先將根本不屬於買房的剛出社會22k年輕人移除
剩下的全部往上移一格,你是屬於350~600萬房價房屋的買主
你如果要嫌這類的房屋
地點好屋況卻不好,或是屋況好地點卻不好
那就是眼高手低,並不是被投資客囤房囤到無房可買
...(恕刪)
messahsino wrote:
只是我並非希望大家均貧~ 在這個累進制度下~ 一樣可以有一戶一億的帝寶豪宅~
如果我有兩戶帝寶~ 我也不會被克到累進制度~ 這個制度只會限制貪心的人~
無窮無止境的囤積房子~ 甚至是他的子孫~ 有一定能力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也可以翻身~
messahsino wrote:
也許我應該再說清楚一點,因此在第一頁新增了前言.
前言: 小弟沒指精華區或者一般城市周邊地區,因為是連動的,~
messahsino wrote:
4. 多少房屋叫做囤積? 這問題在第一頁是能找到的..
台灣假如有一千萬棟房屋,家庭數700萬,每個家庭買兩棟,應該就需求過大了~
每個家庭買四棟~台灣大概沒有什麼農耕面積了,買六棟~ 買七棟~ 買十棟
我想3萬6千平方公里的平地應該會不夠蓋(全球146名,超小的),說不定需要蓋到海上去~
大概就是這樣吧~懂了嗎?~
Gullit168 wrote:
messahsino wrote:
只是我並非希望大家均貧~ 在這個累進制度下~ 一樣可以有一戶一億的帝寶豪宅~
如果我有兩戶帝寶~ 我也不會被克到累進制度~ 這個制度只會限制貪心的人~
無窮無止境的囤積房子~ 甚至是他的子孫~ 有一定能力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也可以翻身~
你這段話就違背了你的理念了
messahsino wrote:
也許我應該再說清楚一點,因此在第一頁新增了前言.
前言: 小弟沒指精華區或者一般城市周邊地區,因為是連動的,~
你不可以買一億以上的房屋,你會把周圍的房價拉起來
因為有連動性,所以會害後面領22k的年輕人遇到房價所得比高達333倍的房屋
messahsino wrote:
4. 多少房屋叫做囤積? 這問題在第一頁是能找到的..
台灣假如有一千萬棟房屋,家庭數700萬,每個家庭買兩棟,應該就需求過大了~
每個家庭買四棟~台灣大概沒有什麼農耕面積了,買六棟~ 買七棟~ 買十棟
我想3萬6千平方公里的平地應該會不夠蓋(全球146名,超小的),說不定需要蓋到海上去~
大概就是這樣吧~懂了嗎?~
也不可以買超過一棟
因為要是每個人都買兩棟,創造1400棟的需求
就會有200萬戶家庭沒房屋可以買
你怎麼可以有囤房又買高房價的想法...(恕刪)
messahsino wrote:
1. 不准囤房如何炒房?
2. 不准囤房只會讓檯面下的人頭戶炒房更猖獗而已?
=> 超奇怪...你用別人的名字買房,也有一戶家庭的限制~
=> 為了避免課到合理的重稅~ 要承受房子有可能變成別人的風險?
3. 我沒想要得到大家的認同什麼的~ 再次套句我老爸說的話~
有房子的人佔大多數怎麼會認同你的想法~
=>我再重複的說一次~ 我說這個是為了大家好~ 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跟我個人沒什麼關係~ 我自己買的到房子~
4. 我從不會去羨慕錢很多的~ 我覺得自己的錢花不完了~
給我再多錢,也只是讓我拿去投資而已~
5.要說到讓我唯一覺得鳥的不是爽是別人,而是房價是讓我覺得CP值太低,
去承接大家炒出來的房價很鳥
...(恕刪)
messahsino wrote:
謝謝大大, 這個政策是會打擊到很多有房子的人,會造成他們幻想的帳面損失,
孰不知真正的利益是大家都過的很好~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
讓房價回到大部分的人賺個5年錢就可以買的起的生活,人民安居樂業
大家留言,我會看~ 但是可能不會再回了.
1. 我還有很多計畫要去實施.
2. 我能說的都說了,不能說的也說的差不多了.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 還是那句話~ 不要囤積房子好嗎?...(恕刪)
Gullit168 wrote:
我倒覺得你這段話才可笑
一個剛出社會領22k的年輕人,幾乎無儲蓄下跑去買房?? 那叫不自量力
而且還沒成家的年輕人,一個人在外打拼,租屋才是他們的需求
一般人第一次購屋需求會落在結婚的時候
根據統計,台灣男生平均結婚年齡在31歲
如果你31歲,薪資還在22K~40K下
你該擔心的不是買不到房,是你的工作能力是不是出問題了
先搞清楚真的需要買房的人是誰吧....
而且如果你的思考邏輯這樣,難怪你永遠覺得買不到房
因為你自己設定 450萬水準的房屋地區是給22k的年輕人買
像你自認為薪水不錯的人,年薪70幾萬,應該是去買1000萬~2000萬等級的房屋跟地區
年薪100~200萬的年輕人應該是去買2000萬~4000萬等級的房屋跟地區
頂尖高手年輕人年薪破300萬,應該是去買5000萬以上的房屋
所以算一算房價所得比全部破15,怎麼跟營建署統計的房價所得比差那麼多??
麻煩先將根本不屬於買房的剛出社會22k年輕人移除
剩下的全部往上移一格,你是屬於350~600萬房價房屋的買主
你如果要嫌這類的房屋
地點好屋況卻不好,或是屋況好地點卻不好
那就是眼高手低,並不是被投資客囤房囤到無房可買...(恕刪)
messahsino wrote:
首先~ 謝謝大大這麼...(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