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對不起下一代的年代

ncvt wrote:
台灣近年來每年的新生...(恕刪)


上面布大寫的很好啊,推....

人口紅利下降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也認同現階段"可能"還可以不用移民來救.

但時間不多了,我們的生育率已經是全球最後數一數二的了.

過了臨界線,恐怕真的就要把台灣改造成移民國家(如新加坡),才能救的了了.
很想跟樓主說: 繼續這樣想,這樣走下去,你會對不起自己的下一代


科瑞岱爾 wrote:
有沒有把餅做大很重要,台灣因為沒限制產業外移,工廠一直往中國搬,漸漸相關薪水高的中高階人員也會在地化,台灣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恕刪)


雖然你說的[沒把餅做大][沒有認知到薪資成本均勻化]是正確的
但是,關鍵指控是有問題的

我看到的是: 前期毫無判斷的嚴禁,中期漫無條理的管制,目前政府完全失控
也就是說: 前期害台灣失去先機,中期讓調皮的商人得利,目前兵敗如山倒

留在台灣的罵政府,走到中國的也罵政府!
卻不去思考企業的下一步,和適當的生產轉移,已經是常態

失敗的企業家,和政客一起唱和!

就算沒有移到中國,代工微利型的台灣產業,也會有相當的嚴重問題.
全球化之下,故步自封和經濟政治化絕對是找死

你的論述,剛好二種齊犯
市集達人 wrote:
上面布大寫的很好啊,推....
人口紅利下降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也認同現階段"可能"還可以不用移民來救.
但時間不多了,我們的生育率已經是全球最後數一數二的了.
過了臨界線,恐怕真的就要把台灣改造成移民國家(如新加坡),才能救的了了.

他寫的是沒錯,
只不過如果台灣的就業、薪資問題沒解決,
移民進來的人還是會面臨相同的問題,
台灣現在的環境(如果未來也是如此的話)對高端的人才有多少移民的吸引力?
與其想著吸引移民來支撐未來的養老責任,
不如先想想如何讓現有的產業願意留下來升級、讓年輕人有好的環境和工作願意生育下一代。

新加坡人一向是乖乖牌,
很少上街抗議,
可是今年年初為了他們政府通過的《人口白皮書》有3000人走上街頭抗議,
地狹人稠的國家適不適合吸引大量移民?
我覺得相當值得討論。
我必須再強調一次,
台灣不是沒移民,
台灣每年有13%左右的新生兒是新移民所生的。

JCB88 wrote:
實質薪資變低?是你的薪資變低....還是一整代人都低?

欠債變多?是你自己的欠債變多....還是同齡的人,每個都跟你一樣?


你沒常識也請看電視.. 實質薪資倒退14年是講"某"一個人? 下一代.. 泛指7 8年級生!! 平均的概念.. 懂嗎?
談新移民,先想好新移民可以為台灣帶來那些機會?新移民來台灣要負那些權利義務?新移民來可以做什麼?台灣那些方面要先自我提昇以吸引我們所要的新移民?台灣到底需要那種類型的新移民?

這些問題如果不想好,開個玩笑,如前面有人說的,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只能賣雞排牛排飲料,
那這些新移民大概也只能去賣雞排/平價牛排/手搖飲料/寫部落格/網站工讀生/打線上遊戲...等.



市集達人 wrote:

過了臨界線,恐怕真的就要把台灣改造成移民國家(如新加坡),才能救的了了.


台灣大部分的人民都是幾百年來陸續遷來的移民,
真正的原住民很少,
台灣本該朝移民國家做好準備。

除了基層人力的東南亞移民外,
也可以以稅制誘因吸引富豪移民,
聯電老董曹興誠移民到新加坡,
想想看曹董一個月的開銷,
可以抵得過多少人每月的家庭花費總額?

日前去敦化北路宏國大樓地下樓,蔡辰男新開的餐廳『海峽會』用餐,
火鍋一個人四、五千元,
全部都是包廂,沒有大廳,
生意很好,很多商場名人前來用餐,
大樓門口一堆司機與黑頭車在等著用餐的主人。
大包廂的大圓桌,一桌可以坐三十幾人,
一桌吃下來,連酒水將近20萬,
一間包廂一晚的用餐金額,
可能比一般家庭一個月的家庭總開銷還高。

富人也得食衣住行,
吸引富人,
可以創造不少衍生消費與工作機會,
例如上述例子中,
食材採買人員、
廚師、
服務生與領班經理、
乃至外頭等待的許多位司機。

做好各類移民的軟硬體準備(例如給印尼移民足夠的回教活動處所),
舉辦各類移民的傳統活動(例如美國的愛爾蘭移民,每年都會舉辦的聖派翠克遊行)等等,
讓各類移民快樂地在台灣生根過日子,
這才是台灣該走的路。

別忘了,
對於台灣而言,
你我也是移民,
只是我們早來了幾十年、或幾百年罷了。

人類自古以來戰爭不斷,
有那一塊土地的擁有者是不變的?
嚴格說起來大家都是移民來的,
只是當人類社會趨於穩定並形成以國家的統治形態後,
適不適合移民就必須看這國家的條件。
以稅制誘因吸引富豪移民或許也是一個方法,
只是降低賦稅的同時本地的富豪也會受惠,
若稅制優惠替富豪省下金額若遠大於富豪們開銷所創造的經濟價值,
我覺得很難說服一般人去接受低稅制吸引富人移民的政策,
況且低稅制也可能只是吸引富人設籍享受減稅,
能帶來多少實質的經濟效益很難說,
我覺得吸引外資應該比吸引移民更有實質效益。
ncvt wrote:
我覺得吸引外資應該比吸引移民更有實質效益。


想要藉由外資投資,
以增加就業機會,
這絕對是好的方向,
但吸引好的外資,
對於台灣目前的政治氣氛與兩黨特質而言,
很難。

試問:
台灣政策穩定性與延續性如何?
光就能源政策就搖搖擺擺了十幾年,
環境評估乃至基層人力供給量,
都會使得投資型的外資有所憂慮。

中產階級線以下的人,
是沒有工作移動的能力的,
例如一個生產業作業員,
沒法出國去謀職,
對他而言,
只有失業與就業兩個選擇而已;
反觀富人,
有最大的移動能力,
資金可以移動,
生產設備可以移動,
哪裡有利就去哪。
絕大部分的政策都無法兩全其美,
只能做利弊權衡,
以未來台灣的狀況而論,
未來最可怕的問題,
是人口老化、年輕基層就業人力不足(乃至包括勞動人力、照護人力),
以及失業率提高、消費不振、經濟動能鈍化等等,這些都將造成龐大的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
以趨勢看,
若不能在未來與其他老化國家搶移民,
則光是台灣膨脹中的各類社福支出(特別是因平均壽命延長的醫療與老年福利等),
就足以讓台灣舉步維艱。

台灣有優點,
是個適合華人居住的城市(新加坡太悶太小),
自由民主,治安好,文化素質與人文涵養高於大陸,
居住便利度高(無論是消費購物,飲食娛樂,文化藝文欣賞等),
是個華人宜居所在,
若能善加利用優勢,
則台灣還是有希望。


john6517 wrote:
你沒常識也請看電視....(恕刪)


沒知識也請你要有禮貌!

你以為每個人回文?都像你一樣『唔知』喔!

dulinsu wrote:
想要藉由外資投資,
...(恕刪)

我是覺得吸引移民的問題終究離不開"必須付出多少稅制優惠代價"與"能創造多少經濟利益間"的考量,
要說適合人居,
我想世界上比台灣好的應該不少,
如果不健忘的話台灣也曾有某些小鎮想賺LONG STAY的錢,
結果是引來負評連連(被嫌狗屎多)結果無疾而終,
當然不是說台灣不會進步、不會變得吸引人,
只是我覺得吸引外資或者是留住本土的投資資金應該是比吸引移民更值得期待。
就我所知中國的有錢人要不是有香港籍就是其他先進國家的國籍,
他們要拿到其他國家的國籍並不難。

避免債留下一代、減少未來年輕人的養老負擔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我是覺得未來免不了要延後退休及增加個人養老的儲蓄(如提高國民年金、退休金及健保的提撥金額),
這些開支都等同於增稅,
在增稅的同時卻用對富人減稅的方式來吸引移民,
我覺得很難說服大家接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