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有差, 差多了.. 寶貴的青春親身經歷.. 沒什好筆戰的,懂就會懂,不懂就繼續去做白日夢吧.


Louisvuiton wrote:
樓主想說的是第一句一...(恕刪)


錯!!

是根本不同意!!!

自以為的定義這兩句話,就是樓主最大的問題!!!

這世界不是由你所理解的去定義白或黑...






sniper5k wrote:
以下回應你>&...(恕刪)


>>>你自己找數據來回答我 2005年前台灣的經濟不像屁如何?
>>>這樣你會學到比較多東西喔....
>>>你去看一下美股,加股,澳股,港股以及他們房地產的表現, 再來看看同時期台股及房地產的表現如何??

所以你的佐證資料是 .... 這些國家嗎?? 我怎麼不知道台灣跟這些國家有連動這麼密切
一個國家的發展=股市跟房地產?? 這是你的結論??
前兩天貼的主計處網址看了沒?? 1951-2010台灣經濟成長率+GDP+GNP
你學會了沒,沒有東西就不要自以為很了解,你父母能接受你說她們打拼的年代是個屁??

--------------------------------------------------------------------------------------
我說:台灣的就學貸款比例這麼高..你回...

>>>不好意思,我的大學學費也是父母幫我貸款才有的.
>>>我現在還在還.
>>>你知道.. 國外的學費跟台灣的學費差多少嗎????

... 你邏輯真的有問題耶
你也知道國外學費貴... 你是拿開寶馬貸款然後過的很辛苦來跟開豐田還貸款的人比較嗎??
不貴我也去讀...

>>>台灣有幾個學生貸款到窮到必須為了省那些小錢過日子的???

誰叫你要開寶馬??你開豐田會需要省小錢過日子嗎??

sniper5k wrote:
你們說自住沒差的也都知道買的時間點了.

哪敢問..

現在北部普遍的房價到底是.

自住有差.
還是
自住沒差.
...(恕刪)


其實敢問這問題真的要很有勇氣,我可不敢問一種問題讓自己顯得很笨,

換個方法問,就會知道這類問題有多滑稽:

現在北部普遍的房價到底是.
投資有差.
還是
投資沒差.

這是甚麼笨問題?
對啊,這是個笨問題。





從樓主說忘了買選擇權 我大概可以理解推估心態上的差別

忘了哪一帖 有位網友問過我怎麼連人民幣存款只是從4.4漲到4.7兌台幣 幾個月時間不過6%的報酬就會滿意 太過ooxx, 我的回復是賺的錢就夠我換輛車不用錢 怎會不滿意的差別

對於手中自主資產相對足夠者 對於資產的價格波動容忍度或許高些 比方說50%
追求的報酬或許5% 10%相對穩定 組合是一籃子 當然報酬也是一籃子的加權

對於手中可控資金有限者 對資產如房子的價格波動容忍度恐怕就相對小 20%恐怕就受不了了; 對於投資有壓孤支梭哈的傾向 喜歡以小搏大報酬率以100%以上為滿足

其實對於10% 不同的人絕對有不同的容忍度
這大概會是有些人同意自住沒差 有些人認為差很大的主因
當然前提是審慎評估後下購買的相對價格

想起我舉的例子
投資與否存乎一心 重點是房子這種標的是面向所有年齡 所有社經條件者組合的公開商品
價格條件除非人為設限 不然就是大家一起來
就像棒球賽沒限制 成棒跟青少棒或大聯盟的一起比 如人飲水 結果可想而知

tnt9999kg wrote:
如果買房子 只因為要...(恕刪)


引述:

如果買房子 只因為要自住 就不做功課 不多看屋 不努力比價 訪價 議價 而買了超過當下應有的價錢

這個不叫做 自住沒差 這是對自己的錢不在乎

自住沒差 的邏輯是已盡自己的努力 衡量購屋的相關資訊 完成購屋交易 且交易標的是用來自住

該自住標的 於往後的自住時間中 標的的市場評估價值 不管漲跌 只影響你的財富估值 不影響財富實質~(補充:還有其生活品質)


我覺得您說的非常正確,這也是我認為針對"自住沒差"最貼切的定義了!!! (讚)

因為沒人可準確的預測未來(房價漲跌),但是你卻可以精準的計算出購屋當下自己的能力(錢)與需求(購屋動機),如果啥都不作功課,那誰也幫不了你,不是嗎?

如果在買房子的當下是經過深思熟慮跟再三確認各項能力時,又是買來自住(比如設定要住幾年,多久後要換屋,OR啪啦啪啦一堆的私人原因)的話,那不是"自住沒差"是啥??

如果買幾千萬的東西是被第三者說幾句話就慫恿成交的話,那不是沒腦是啥??

Bank軍 wrote:
引述:如果買房子 只...(恕刪)


經濟學在討論價格與變數的關係的同時
會先假定每個人都會做"當下最好的選擇",比方說最便宜效用最高
如果連每個人當下是否會買貴都要討論的話
那這個討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sniper5k wrote:
同一間大廈,同一層樓,A,B 戶坪數都相同,

A,B戶買來都是自住.

A,B戶薪水也都一模一樣.

A戶20年貸款買 500萬
B戶20年貸款買 1200萬.

差了七百萬.

哪來自住沒差

...(恕刪)



我在24頁有回答你的問題,不過你好像都不理我

唉...
那我問樓主簡單一點的問題好了!
【屋主】也就是你的父母
他們有表示因為自住而蒙受很大的損失?甚至後悔買房?


買房子又不是小孩子在玩遊戲
由於屋主無法滿足兒子的虛榮心,兒子以代替屋主的身份,發表自住有差的觀點
這樣並沒有辦法取得鄉民的認同的。
哇..

我還以為大家大選完就要愉快度周末了.

怎麼還有回言啊...


先回小董哥的好了.

小董歌啊, 你不爽是當然的,因為這篇擺明就是衝著你自住沒差的文章寫的.
我本來就沒想過你看不看的懂,因為我的標題已經寫的很清楚了.

你這人也滿有趣的..
講東西看起來頭頭是道, 卻又愛鑽牛角尖的分對錯.


你看你寫的
"自以為的定義這兩句話,就是樓主最大的問題!!!

這世界不是由你所理解的去定義白或黑..."

真有道理..
寫的大義鼎然..
寫的真棒..

不過...
小董哥... 這.. 只不過是一篇提醒人買房要注意的文章罷了,
我既沒有說現在絕對不要買房,也沒有說買房就是罪惡.
只是提醒千萬要小心買房,要好好檢視自身的能力.

說的好像我在妖言惑眾一樣.

再來看看你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貼出來的東西..

"前兩天貼的主計處網址看了沒?? 1951-2010台灣經濟成長率+GDP+GNP"

2005年前是個屁,是指 97年金融風暴後到 2005 年的經濟環境.
就你爲了反對而反對的說我是指2005年前的台灣經濟環境全都是個屁.

何必跟全身帶刺的你繼續說明呢?


國外學費貴.
我也解釋爲何在當時時空背景一定要讀完了.
你硬要拿什麼開寶馬,開豐田這種看似很相似,卻完全不對稱的例子來做反例.
我也沒辦法~

總之.. 你好自為之吧.


至於
約翰 及 llinsh 大大,
我們討論的東西其實還相近的..大概就是請人買房之前要注意而已.
爭論的點更像是....強調的字眼不同罷了.
我個人認為... 買房子這件事很重要..
不應該用自住沒差這種會讓人放掉戒心的字眼.

你們覺得先出示自住有差這個字眼,後面再接一堆有的沒的但書.
我也覺得 OK.

至少這版在討論自住有差沒差有帶出更多些東西給其他人看.


kunonly168 大大.

我沒有不理你,
只是我昨天真的很忙... Sorry lah.

你說你樓上鄰居買多了 700萬. 他頭殼有沒有壞掉我不知道.
他是買來投資,買來自住,買來做什我們也不用知道.
時間點差了多少我們也不用理.

我們只要假設.
他是用來自住的..
然後他薪水,家庭開銷跟你一樣.

很顯然的他就是要用 20 年的期間,多付那 700萬的本金加利息,
他每個月就是要多付你不用付的錢.

而相比之下,
你每個月可以支配的閒錢自然比他多.

而如果他要跟你有一樣多的閒錢.
那他就是要比你多富有那 7xx 萬.




至於您問我父母有沒有後悔...


雖然他們那時每兩三月就要調頭寸的場景,我歷歷在目..

不過他們也用了很坦然的態度去面對...
事情遇到了,於其花時間在那後悔,不如想辦法解決,記取教訓.



--------------------------
我只是盡量不要變成所謂的射後不理.
如果還有大大想質問我有的沒的.

請恕我沒法那麼快或一一回復.
快過年了,
很多事要搞..
這棟樓會蓋那麼高,其實會這樣是因為樓主一開始把矛頭指向自住買屋的人,
而大多自住買屋的人是在衡量自身能力後所下的決定,
而全台灣大多數買房子是為了自住,就像我們的父母,祖父母那一輩買房一樣。
意思是說,大多自住買屋的人基本上都有把20年房貸繳完的認知,才做了買房的決定,
而這種人買房後對房價的波動其實是不太敏感的,
因為房價的漲跌對這群人來說並沒有影響,
這就是所謂的自住沒差論,

樓主針對這群人發出此番言論當然令這群人無法認同,
當然也打到這群人的父母,祖父母,
事實上對這群人來說自住真的沒差。

看一下第一頁的留言:
sniper5k wrote:
知道爲什麼會有人上網說自住沒差嗎??

一來.. 這邏輯聽起來沒錯...
二來.. 說自住沒差的基本上都沒買到最高點.
三來.. 自住有差的基本上不是房子已被拿去法拍,就是人生以被毀的,根本沒時間也沒資源來上網來分享其經歷.
...(恕刪)


而第二點和三點的論述,其實很牽強,
理由很簡單,自住買屋的人在買屋的當下是不會知道房價是高點還是低點的,
對買屋的人重點是整體付出的成本和後續的房貸能否負擔,而不是當時的房價究竟是高是低,
而房子被法拍,人生被毀等等,其實主要原因是遭受到經濟上不可預知的莫大損害所造成的,
可能是投資失利,做生意賠錢,工作沒了等等,
而這些原因,對多數買屋自住的人沒有關係,因為多數人遇不到這問題,
只是事後來看,有些買屋自住的人遇到上述情況,倒楣了,就這樣。

而樓主以少數人的情況來評論多數人的現狀其實並不公平。
後來樓主就修正為言論是對房仲業者的自住無差所提出的。

我可以理解樓主在這個時機點提出這樣言論的意思是要大家警惕,
因為樓主可能覺得這個時機點的房價真的太高了,
別上了房仲或代銷業者的當,
別買了超出自身能力負擔的房子....等等
其實直接這樣說就好了,
而沒有必要把所有自住買房的人拖下水,OK?

所以整個討論串的最後濃縮到自住與否不是重點,
重點是買的時機點。
這才是真正應該討論的。

那究竟何時才是買房的好時機?
當然沒人可以預測何時是房價的高點或低點,
但歷史上重大事故發生時,就是房價的低點,
比如說921大地震,美國911事件,SARS期間...等等,
局部地區的,比如汐止颱風淹大水,當時房價大跌,水患問題解決後房價馬上大漲。
而重大事故一定會發生,只是不知何時會發生而已,
所以,對於住屋需求不明顯的人,就是那些不急著買房子自住的人,
最好的策略就是累積現金,等待,等待,等待重大事故的發生,
到時就可以保證買在相對的低點。
約翰約翰 wrote:
這棟樓會蓋那麼高,其...(恕刪)


面對論述搖擺的內容 還是認真回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