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cat3400 wrote:
雖然我並不知道金融產品就一定要如您所說的方法推銷, 不過我很慶幸在其他的行業可以找到打工的機會, 也很高興每晚都能安心睡著....(恕刪)


您不妨問問您的家舅,看看他有哪些說法,我說的也未必可信,光是我的空口白話想必也不可能讓你相信
要知道,銀行不只有吸收存款的壓力,也有放貸的壓力,問題是,哪裡找那麼多人來借錢達成你的扣打?房貸正是個最好的標的啊

就像以前的信用卡發卡浮濫的問題,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這些罪名當然不會是由高階主管們承擔囉,他們只負責領紅利就是了,不是嘛?

要說安心睡覺,小弟也是睡得香甜,資本主義社會就是這個樣子,要嘛就是被淘汰,要嘛就是淘汰別人,像我們這種富裕不滿中產有餘的階級可沒有多餘的能力去想太多,或許等我退休後再來唱這些高調會比較實際一點

cazando wrote:
哈哈,看來我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還真是有先見之明呢...(恕刪)
嗯,等你練到顏炳立或是他徒弟高銘頂的層次再來說專業吧!老人家3點的推拿要開始了

blackcat3400 wrote:
因為牽涉到金錢, 在...(恕刪)
不用浪費時間跟他辯了,可以轉台了!

jeffhsia wrote:
不用浪費時間跟他辯了...(恕刪)


不送,慢走,哈哈
就快要崩盤了 不多久2年內台北市價格至少下修5成
到時候想買房的人突然就都不想買了
mobile01上會有人發問:為什麼大家都不買房了?

因為愈晚買愈便宜
而且可預期很長很長的時間內都漲不起來了!!
cazando wrote:
不送,慢走,哈哈...(恕刪)
嗯,老人家還沒走,只是勸正經人不要和「真小人」(台端自詡的)一般見識,聽歪理是不會成長的!

哈哈,看來我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還真是有先見之明呢,就好像李遠哲先生身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但他對政治和教育卻是一竅不通,在教改上採取他的意見當然就是錯的,老哥您的專業既然不在這裡,那用您的觀點來看台灣的不動產市場可就看不到真像了,你的專業我絕對尊重也沒甚麼資格與您坐而論道,但有些並非您專業的部分,您的觀點就未必會是正確的
台端說的口沫橫飛,除了漫罵,看不出一絲專業,層次也不怎樣,什麼洗錢借殼,台灣政府部會沒那麼飯桶,你資金來源遶個十圈也查的清楚,只看他們辦不辦罷了

不動產唯一的規則是供需?那也要看是在甚麼地方和甚麼時機了,資金氾濫的時候,任何商品都可以被炒作,這也就不符合你口中的供需兩字了
廢話,什麼交易不是從基本架構衍生出來的,不懂得化繁為簡,從原始需求定策略,能玩出什麼格局?「資金氾濫」?無論牛熊,市場什麼時候缺資金了?只有賣不出的方法或價格,沒有賣不動的標的!要靠資金才能炒作,難怪台端上不了枱面

籌碼在主力手中,再多的利空也不會跌,籌碼在散戶手中,再大的利多也漲不動
什麼主力?台灣不動產最大的主力就是銀行,那個玩家敢說他比銀行大?「再多的利空也不會跌」?哈,1990初美國的Saving & Loan、1998年的亞洲房市、2001年台灣銀行的不良債權、2008年的Fannie Mae & Freddie Mac等,那一個不是資金泡沫後的無量崩跌?台端又打過那場爛仗?次貸債、不良債權買賣過嗎?沒有去一邊涼快

以台灣來說,政府才是最大的莊家和主力而不是你我這些散戶,要漲還是要跌,還是要看政府的政策而不完全在市場的供需(這些供需的數據根本就是假的,就跟假造的財報一樣)
何況房地產本來就沒有放空的機制,您覺得政策要是不打壓房地產市場的話,房地產有甚麼跌的理由?連黃金這種毫無投資價值的商品都漲翻天了,還有甚麼供需可言?
說對了1/4,前面已經說過沒有主力,政府也無能作莊,只可用法令調控,但沒有本事操控!牛巿時雞犬升天、漲多了需求(最終要回到所得面)沒跟上自然要下跌;熊市時死寂一片,但只要引資金買債打呆,活水一動有量巿場自會谷底回升;這叫巿場機制,是前人智者18世紀發表的,至今仍運行不悖!The wise man says, investment is no rocket scenience!

不必再扯什麼「政策要是不打壓房地產市場的話,房地產有甚麼跌的理由」,先烈都經歷過多次啦,地心引力作用時,保証台端感受得到

至於黃金,貴金屬是流動性資產知道嗎?投資有其專業,不懂的一邊去跳蛙人操吧!

老人家,不是我說您,您的生意可不是天天有,對不?就算人家排著隊報名找你簽約,也要那個人讓你們銀行覺得有這個投資的價值吧?有可能您簽約的速度跟得來速點餐的速度一樣嗎?在這上面較勁好像不是您這層次的人會做的事唷
嗯,沒見識過大買賣呀?一件中型併購案標定金額約十億美元起跳,正常時程從MOU、Term Sheet、due diligence、deal structure、documentation、signing、closing約6〜8個月;老人家團隊每年平均做6〜8個,一年多少生意You do the Math! 哦對了,老人家通常是召集銀行團來標貸或發行標的債務,不常去銀行

結論是,台端在生意圈怎樣那麼渺小,網路上卻膨脹得那麼厲害
一個不算老一個也不年輕,
跑到別人家拌嘴,
再回就沒修養了.

"小弟"逾知天命未及耳順,
大學畢,做維修工作,
出道至今月薪4x(1~10)之間,
未曾親自買房,
都住家裡的.
主要投資在吃喝玩樂.
不會呀
看兩位打筆仗很有趣呀
多回個幾次文
大家就看得出來誰是半桶水了呀

有人在辯論
大家吃雞排聽理論,豈不甚爽~~
~~安室奈美惠魂~~
jeffhsia wrote:
台端說的口沫橫飛,除了漫罵,看不出一絲專業,層次也不怎樣,什麼洗錢借殼,台灣政府部會沒那麼飯桶,你資金來源遶個十圈也查的清楚,只看他們辦不辦罷了...(恕刪)


台灣的政府有沒有這麼飯桶?讓台灣人民告訴你吧?反正你不能代表台灣政府,而台灣人民有七成以上覺得我們的政府是飯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規避這些查察的手段也多得是,只是多點麻煩罷了

jeffhsia wrote:
廢話,什麼交易不是從基本架構衍生出來的,不懂得化繁為簡,從原始需求定策略,能玩出什麼格局?「資金氾濫」?無論牛熊,市場什麼時候缺資金了?只有賣不出的方法或價格,沒有賣不動的標的!要靠資金才能炒作,難怪台端上不了枱面...(恕刪)


哈,大哥果然是檯面上的人物,原來您沒資金可以靠嘴砲炒作?虧你自己後面還引用不少資金泡沫引發的崩跌為例呢!
市場上的確不缺資金,但這些錢可不會平白無故飛到你我的口袋裡面,你得編個好理由才能"騙"到這些錢,想必大哥總是能編出好理由吧,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既然是夢那就有醒的時候,對吧?

jeffhsia wrote:
什麼主力?台灣不動產最大的主力就是銀行,那個玩家敢說他比銀行大?「再多的利空也不會跌」?哈,1990初美國的Saving & Loan、1998年的亞洲房市、2001年台灣銀行的不良債權、2008年的Fannie Mae & Freddie Mac等,那一個不是資金泡沫後的無量崩跌?台端又打過那場爛仗?次貸債、不良債權買賣過嗎?沒有去一邊涼快...(恕刪)


經濟要成長必然伴隨著泡沫,沒有適量的泡沫的話也不會有人願意進行投資,只要有泡沫那這些泡沫也必然會有破裂的一天,崩跌的原因是信心崩壞,市場上缺的從來就不是資金而是信心,如果信心仍在的話,是能夠做到軟著陸而不需付出崩盤的代價的,所以老兄你已經前言不搭後語了,小弟不客氣的問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乎?

jeffhsia wrote:
說對了1/4,前面已經說過沒有主力,政府也無能作莊,只可用法令調控,但沒有本事操控!牛巿時雞犬升天、漲多了需求(最終要回到所得面)沒跟上自然要下跌;熊市時死寂一片,但只要引資金買債打呆,活水一動有量巿場自會谷底回升;這叫巿場機制,是前人智者18世紀發表的,至今仍運行不悖!The wise man says, investment is no rocket scenience!

不必再扯什麼「政策要是不打壓房地產市場的話,房地產有甚麼跌的理由」,先烈都經歷過多次啦,地心引力作用時,保証台端感受得到

至於黃金,貴金屬是流動性資產知道嗎?投資有其專業,不懂的一邊去跳蛙人操吧...(恕刪)

看來閣下是美國待太久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是不能同意你這些說法的,中國該算是國家資本主義,但如果你說的是台灣,那也要看你是如何解釋"主力"的意義,是外資?大戶還是中實戶?四大基金有沒有資格坐莊?當然目前受限於法規,四大基金只能防守不能攻擊,但最少那些權值股見低的時候就可以保證有撐算不算是主力進場操控?

jeffhsia wrote:
嗯,沒見識過大買賣呀?一件中型併購案標定金額約十億美元起跳,正常時程從MOU、Term Sheet、due diligence、deal structure、documentation、signing、closing約6〜8個月;老人家團隊每年平均做6〜8個,一年多少生意You do the Math! 哦對了,老人家通常是召集銀行團來標貸或發行標的債務,不常去銀行

結論是,台端在生意圈怎樣那麼渺小,網路上卻膨脹得那麼厲害...(恕刪)


老實說,網路上這些牛皮我見得多,現實中也見識過不少長於自我吹噓的騙子,小弟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所以我只會量力而為,要比自我膨脹.......老大您可是比我內行多了,您瞧您這牛皮不是都吹破天了,你要說你是柯林頓的財務顧問或是才剛跟習近平討論完十八大的各種規劃還不就是你一張嘴說了算?反正誰也不能證明不是嗎?
不過說到這裡,小弟也覺得跟你在口舌上爭這長短沒甚麼意思,是你偉大,我渺小,我不該不自量力以卵擊石
祝大哥有個好夢
cazando wrote:
台灣的政府有沒有這麼...(恕刪)

說了那麼多還是不見「專業」
飯桶的是大官,台端去投審會、金管會申請外國人投資項目,看你如何「規避」得過那些成精的事務官,沒實務經驗不用在這兒搞民粹
哦,泡沫是經濟成長必然的結果?什麼時候投資又和投機畫上等號?哈,回家讀經濟學吧
不是房市專業嗎?怎麼「四大基金」也扯進來了,什麼時候投入房市過?
中國調控是在新領導班子上台前的整體轉型大工程,房市只是其中一環,看不懂去看坊間媒體報導學個皮毛吧
別人字裡行間綿綿角角看不懂,只會曲解後再用什麼騙子等字眼罵街,台端自詡矛盾還真是貼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