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 建築費用嗎? 不懂就來看看概念吧

metta-sati wrote:
網路上還能怎樣


我沒有問題,至少緩和的效果達成了吧? 科普文的部分還可留有網友參考價值.

metta-sati wrote:
總之 一開始的目的就是 告訴大家
一個好建築
建築費 沒想像中低廉


緩和後聽我分析命題,開版樓主的本意是好
不過以版主的聰明才智,實在無須設定此命題,說實在以我的嘴砲專業來看,根本就是無厘頭.

因現在房價貴,應該沒多少人去怪到建築成本,你去看看新屋市場有多少鄉民看房會去計算建築成本? 應該是-1吧,-1 是建商主動跟你說建築成本多少. 大家都只看地段及區域行情


說實在下面這段就真的很多餘,砲點也就此展開,即便搬出政府出版品又如何,與主文無關,只是建築成本多高多低而以.

metta-sati wrote:
有鑑於 多數人對建築費用都在亂講 都是聽說 都是聽我搞建築的朋友說
但實際上 真正有碰到 沾到邊的人 不多 概念也不清楚 都是聽說

為了讓M01網友素質提升 你可以來看看


與開版樓主要告訴大家的建築成本差異無關,就算大家想像中的低廉,又是能低廉到多少去?

就算低廉到房價的一半好了,一坪100萬,所有建築+土地成本50萬,那又如何? 買的人還是買,就只是看地段而以.

簡而言之整篇文就被這一段給破壞了. 再爭個正確性會有標準答案嗎?
因此命題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補充: 若要"行內文"說明建築行情,其實也不該用引用公開資訊,公開資訊是大家都知道查得到的,"行內文"就該搬出帳本...或者自表態為看過、經手過,或本身就是事主. (結果後面也很多事主回應不同看法,或一堆是聽說,聽我建築朋友說....諸如此類,實際上真的是建築業看到帳本的人應該不多. )

結果後面變成在討論政府公開資訊的解讀...


metta-sati wrote:
哀 還要凹?樓上一堆...(恕刪)


一整個不知所云,

我在說你用的資料是有問題的,你扯其它的幹嘛?

引用錯誤的資訊,就算結論是正確又如何?

更別說你後段那些和表格無關的敘述了。

整體來說,就是邏輯,表達,資料取得都有問題,


即便你結論是對,整篇看來還是廢文一篇

Johnny_depp wrote:
我沒有問題,至少緩和...(恕刪)


我想應該是 沒價值

酸民認為 台北市大樓 只需要5萬/坪 就很高檔了

另外 會這樣認為的酸民 也沒機會去蓋

有機會蓋的地主 自然就會看到報價單

地主們 記得不要被騙 被偷工減料囉~~

記得勘驗喔



北市建案施工中,必須勘驗之規定也非常多。
一、放樣勘驗:基礎或地下室土方開挖前。
二、基礎勘驗:基礎配筋完畢,澆置混凝土前,含擋土措施。
三、鋼骨鋼筋勘驗:鋼筋鋼骨混凝土構造之各層樓板或屋頂配筋(骨)完畢後,搗製混凝土之前。
四、屋架勘驗:屋架豎立後,蓋屋面之前。

五、雜項工程勘驗:雜項工作物,於施工計畫檢定之各階段配筋完畢,澆置混凝土前。

六、其他如連續壁、基樁等,於施工計畫書中核定。此外,工程進行至必須勘驗部分後,應先由承造人及其技師,確實依照核准圖說施工,並請監造人查驗無訛後,由承造人會同監造人簽章,按時向市府工務局申報勘驗。



建案施工期間,大型車輛進出頻繁,但是北市各道路,原則上禁停大型車輛;建案施工須用的吊車、預拌車等,進出工地也都有相關規定(須於前一天公告之並由建管處審核,車輛進入之數量也有原則之限制),這些也都會造成額外之成本花費。



例假日不得於上午八時前、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六時後之時段施工,工地四周的防護措施,也都有嚴格規定;甚至施工可能造成的空氣及其他污染,也都在建管法令的規範範圍內。這些北市專有或更嚴之禁止、限制施工時間規定及其他工地規範,都會拉長建案實際工期,或增加營建成本


近年台北市新建案,基地藏身巷弄中的情況經常可見,這當然會影響施工的難易度。桃園或北縣重劃區建案開發,多半只要一台大卡車就能輸送物料,但在北市,就因巷弄狹窄,須分數台小卡車裝載、分數次運輸,無形中就會增加成本;甚至,工期都因此拉長,影響到的就更廣,包括利息支出和人事成本等等。

基地大小也有影響。除了大型施工器械可否進入,運送建材與施工的難易度外,還攸關購買物料的量。大基地比小基地採購的量更多,而大量購料通常可壓低成本,購料量少時,可談的折扣籌碼就相對較低,這當然也會影響成本多寡。氣候則相對容易想像;多雨的地區,實際工時一定比相對少雨的區域長。

sean1972 wrote:
一整個不知所云,我在...(恕刪)


又來被打臉 ?

metta-sati wrote:
又來被打臉 ?...(恕刪)


你貼這張是打自己的臉耶

換表格了啊!

承認原來的資料是錯的嗎?

早這樣不就好了,

至於有關現在房價和建築成本的關係,

約翰好深大的觀點才比較接近現實

sean1972 wrote:
你貼這張是打自己的臉...(恕刪)


你還真 厚臉皮

這張表 更打妳臉

23萬/坪 造價沒看到嗎?

硬凹很難看耶

哀 一直打妳臉 我都不好意思了

還大樓 5萬/坪咧

還不快去報價 很多人會找你蓋喔
Johnny_depp wrote:
說實在以我的嘴砲專業來看,根本就是無厘頭.
因現在房價貴,應該沒多少人去怪到建築成本,你去看看新屋市場有多少鄉民看房會去計算建築成本? 應該是-1吧,-1 是建商主動跟你說建築成本多少.(恕刪)


你不是號稱 邏輯王?

我何時提到 房價貴不貴?

我何時對 房價提出多空傾向?


邏輯王? 下面還有你的粉絲呢
請你找出 我對房價高低的論述傾向 拜託了


我上面不是公開過一堆 實際上的建築帳單 跟工地
你呢? 甚麼也沒有 還扯到房價

拿真正帳單你不信
拿政府資料 你也不信

莫名其妙 還邏輯王咧
管妹! 以下是理性回應,毫無火藥味歐!

metta-sati wrote:
我何時提到 房價貴不貴?


很簡單的邏輯啊

開版樓主您提到建築成本....為什麼要提到建築成本?
討論建築成本不是在解釋房價? 不然開版樓主所稱的有些網友對於"建築物很不以為然"是指什麼?
以為"建築物很便宜"是指什麼?

難道很單純的是針對直接面對承包商的網友來解釋? 那我確實大吃一驚.

如果會直接面對承包商的網友,那這些網友應該是直接會像室設裝修一樣拿報價單來比較討論,而不應該是拿政府公開資訊來作科普討論吧?

這樣邏輯解釋漂亮嗎?

metta-sati wrote:
有鑑於 多數人對建築費用都在亂講 都是聽說 都是聽我搞建築的朋友說
但實際上 真正有碰到 沾到邊的人 不多 概念也不清楚 都是聽說

為了讓M01網友素質提升 你可以來看看


metta-sati wrote:
有些網友 對於建築物很不以為然
以為建築物很便宜
其實這是 坐井觀天
如果你只是蓋鐵皮屋 2萬/坪 很多人願意幫你蓋
但昂貴的材料 就不是如此



metta-sati wrote:
所以別再聽說 房子成本只要幾萬/坪
每個建築物狀況都不同 價格也會不同
在不瞭解 請參考 上面的表格 記得要多加點
通常一定會超過


metta-sati wrote:
總之 一開始的目的就是 告訴大家
一個好建築
建築費 沒想像中低廉



==============================================================
metta-sati wrote:
我上面不是公開過一堆 實際上的建築帳單 跟工地
你呢? 甚麼也沒有 還扯到房價

拿真正帳單你不信
拿政府資料 你也不信


再次強調我沒有信,也沒有不信,我也沒有單純的扯到房價,我是針對成本及開版樓主題意立旨來回應.

單純的建築成本應該是誰去面對的? 如果照開版樓主後面所提的只是討論成本,那對象應該就不是一般買房的民眾,只是會直接面對承包商發包的建築需要者.

我的邏輯沒錯吧? 不然一般大眾所看的房價是跟建築成本沒有關係,那應該代表一般大眾不需去考慮建築成本,只有會直接面對承包商的特殊小眾才會需去考慮建築成本了吧?


==============================================================
那這樣歸納來說,會面對承包商的特殊小眾,以樓主舉的公開資訊大樓建築成本來說,應該不會是自地自建的一般民眾吧? 應該會是建商吧?

那這樣就很怪了! 多數建商會在這邊"對建築費用亂講"? "或聽說嗎"? 多數建商不是應該直接了解建築成本嗎?


若以這樣的邏輯下去開版樓主您的立論可能又要再修正了.


metta-sati wrote:
有鑑於 多數人對建築費用都在亂講 都是聽說 都是聽我搞建築的朋友說
但實際上 真正有碰到 沾到邊的人 不多 概念也不清楚 都是聽說

為了讓M01網友素質提升 你可以來看看



我的邏輯夠漂亮及精闢吧?
Johnny_depp wrote:
討論建築成本不是在解釋房價?(恕刪)



錯了耶
房價是 土地問題 是地主 跟買方 投資客 媒體 建商 利率問題 貪婪的層面
還是 機能問題 交通問題 醫療問題

這些都跟建築費用 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們討論建築費
是來自於 我們有些人 要自己蓋 想要的房子
我們討論 工法 材料錢

皇翔御居 成交290萬/坪 車位600萬/個
跟我有甚麼關係....我只要知道
我想要蓋的房子 規格 品質 價格

房價漲到300萬/坪
台北市店面 漲到1350萬/坪
跟我要蓋房子工法 材料錢 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你就不懂了 蓋房子 又不是建商

你可以找營造廠 你可以找工班 工人
你可以只找建築師出圖

營造 工班 工人 建築師 關房價屁事?
metta-sati wrote:
我們討論建築費
是來自於 我們有些人 要自己蓋 想要的房子
我們討論 工法 材料錢


很合理啊! 所以說拿大樓的公開資訊解釋的意義在於?

一般很少有自地自建還蓋到20樓以上的一般民眾吧?

所以對象是建商吧?

如果只是一般自地自建民房,怎麼樣應該都在七樓以下,應該不適用於及不需要6樓以上的成本吧?

所以開版樓主的建築成本要教育及宣導的對象是?

===========================================================
metta-sati wrote:
這你就不懂了 蓋房子 又不是建商
你可以找營造廠 你可以找工班 工人
我們討論 工法 材料錢


前樓有說了

Johnny_depp wrote:
單純的建築成本應該是誰去面對的? 如果照開版樓主後面所提的只是討論成本,那對象應該就不是一般買房的民眾,只是會直接面對承包商發包的建築需要者.

我的邏輯沒錯吧? 不然一般大眾所看的房價是跟建築成本沒有關係,那應該代表一般大眾不需去考慮建築成本,只有會直接面對承包商的特殊小眾才會需去考慮建築成本了吧?


==============================================================
那這樣歸納來說,會面對承包商的特殊小眾,以樓主舉的公開資訊大樓建築成本來說,應該不會是自地自建的一般民眾吧? 應該會是建商吧?


那這樣就很怪了! 多數建商會在這邊"對建築費用亂講"? "或聽說嗎"? 多數建商不是應該直接了解建築成本嗎?


==============================================================
開版樓主好像更精準地說是營造商

所以開版樓主的意思是說營造商會有下列狀況?


metta-sati wrote:
metta-sati wrote:
有鑑於 多數人對建築費用都在亂講 都是聽說 都是聽我搞建築的朋友說
但實際上 真正有碰到 沾到邊的人 不多 概念也不清楚 都是聽說

為了讓M01網友素質提升 你可以來看看



或者開版樓主再重新定義一下那張建築成本適用對象是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