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insh wrote:樓上老兄,我說'建...(恕刪) =.= 我想說你的文章接續前言不過說到底,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買房價才能上去沒有人買房,房價自然會跌任何產品都一樣不是自己自嗨在那邊賣高價就好東西沒人要買自然會被市場淘汰而台北之所以高價也是因為機能 商圈 ..等多項因素人人都想買自然熱起來,不漲也難否則怎會只有台北飆漲至此?現在還是很多人買得起房子,只要衡量自己能力和需求不是沒能力又要跟人家搶一級區新北某些地區,桃園宜蘭亦不遠都是很好的選擇房貸與租金相去不遠,房貸壓力減輕很多同樣能有房子住,就算給你三十年每日通勤油資仍是輕鬆很多如果連開車要一小時太累,那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為什麼要去搶一級買不起的區域再來怨天尤人?人生就是不斷做出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符合自己能力的而已拋棄一級區到二級甚至三級區,搞不好還能買兩間難道不在一級區買房會過不下去?買房租房只不過是個選擇,買在哪裡也只不過是個選擇而已我發現很多人眼中只有台北一級區看不出來人家在教你上進、選擇適合自己的只要觀點不符合自己就當作是對立的買不買房其實根本也無所謂,一切都是個人選擇而已人生除了買房租房還有很多選擇,光是買房你就能有很多選擇了
建物成本一坪約8萬使用年限算40年好了,你買40坪公寓,還是有土地權狀的,40年買個地上物成本也才320萬一個月約6000多。不繳嗎,你買透天房子40年後還是要重蓋而且更高20坪土地蓋四層樓莫約要600萬
樓上,我在讀書時,教授說基本上鋼筋混凝土建物使用年限是無限期的耶,為何年一定要重蓋?就算敲掉重蓋,土地使用建蔽率與容積率都還是一樣,現今房子基本上不會老化壞掉要N百年,內部裝修重新弄一弄,外表拉皮一下,糞坑都可以變金窩,懂嗎?
kamiru621210 wrote:樓上,我在讀書時,教...(恕刪) 建物年限會計上主要指折舊年限, 一般買屋時主要指實際耐用年限.現在的城市建築基本上都是以鋼筋水泥結構為主, 台灣法規上評的耐用年限是五十五年, 日本的話記得是評六十年.不過要注意兩點:1) 一是上面是指結構物的耐用年數的標準. 在這之前如防水, 電氣系統, 水道與其他公用系統, 外裝等可能都損壞到不宜使用需要提前修繕的地步.2) 基本上這是在原始設計正常且建商無偷工減料的前提下, 且未遇如耐震等級以上地震等重大災害時.
llinsh wrote:看得出來樓上是很理...(恕刪) 千算萬算就是算不到何時風險對低千萬萬算算對了就是不會買房真的那麼會算怎麼不去算明天樂透開什麼呢?如果事事都算的準,怎麼不算算何時變首富?其實,不過庸人自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