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掉公設後的實際價格貴爆了!


大亨堡119 wrote:
很誇張!

40坪,結果室內面積才24坪,有沒有搞錯阿~

公設比35%喔!

那以後如果要買室內足50坪的,不就要買權狀80坪的.

那新北市一坪算25萬好了,哇塞,也要2千萬!

呵呵呵~~~原來大家都是有錢人!



40坪公設比30%,雨遮和陽台不算公設,
28坪又扣掉雨遮和陽台的面積4坪,實坪剩下24坪
我朋友本來懷著40坪的心情進去看,後來總是覺得哪裏不對勁
畢竟公設比30%不算高
原來是忘記扣掉雨遮和陽台的面積4坪
宋太宗訓示公務員:「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我覺得這要看你的大樓是如何管理。像我家的大樓,地下室的停車場為大樓所有,只租不賣,抽籤幾乎都可以抽到。(一戶一籤),再便宜租給住戶....當管理費收入。

不過,現在房價高,車位也要算面積,一個車位都比國產車還要貴....唉~只要不是借錢買房子 那有什麼問題....

真是該實坪計價
同樣看30坪 有的室內只有15坪
落差也太大了 浪費大家時間

先不討論房價貴不貴的問題.

但公設是有價的, 這個觀念必需是要有.

每個人都想只付出家門內面積的錢, 對於公設都認為不應該由自己來負擔.

但要他回去住鳥籠公寓, 又不願意.

這種心態就是貪圖集合式住宅的生活品質, 又不願意付出的人.

不管國內國外, 房價是怎麼計算的, 公設有沒有算在內.

"實質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 公設的錢就是該由住戶來付擔的, 懂嗎?

RAULK917 wrote:
先不討論房價貴不貴的...(恕刪)


我贊成室內面積與公設部份分開計價阿.

使用者付費..完全同意阿!

但目前的計價方式是否落差太大呢?

買權狀50坪,室內實際面積才30平多,會不會吐血呢?

你變成單價後幾乎是二倍的單價,這樣買的人可以看的清楚阿!


小瓜呆7770 wrote:
這種價格早就超過一般...(恕刪)

台北市是房地產的精華區,也有要精英的收入才有辦法負擔得起,光靠死薪水,除非有過人的專業,否則這樣的房價真的超過一般受薪階級能負擔的
??
計價標準可以更透明些 大家都同意
不過樓上有網友一語道破 就是公設使用與維護大家都有點錢付得不乾脆
這點也是事實

我母親社區(五年屋)是少數難得室內泳池/SPA維護得很好的
這點我非常欣羨 當然回去時也都會去利用
事實上 住戶只要有繳管理費 就有點數卡可以去利用 大約每月15次是無償的
但是常常我去游泳都只有小貓1~2隻(包含我)
只要電梯坐下樓 還不需額外付費 我相信大家可以再顧生命一點
而不是選當SOFA POTATO....

從前那種鳥籠式的公寓集合住宅 防火巷根本消防車進不去或被胡亂占用
這種房子說真的 我一點都沒有想住的慾望(人各有志 我不住不代表我是對的 請包涵)

RAULK917 wrote:
"實質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 公設的錢就是該由住戶來付擔的, 懂嗎?


沒人講不要付錢,但是講坪數請講實坪,公設比高或品質好的大樓,自然實坪單價也高
在台灣,40坪是指含公設、雨遮、陽台的40坪,實坪只有24坪
在日本,40坪就是指實坪40坪
宋太宗訓示公務員:「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買權狀50坪, 室內實際面積才30平多, 差不多就是公設比30%+

單就公設比來論, 其實在國外恐怕也是如此吧.

但我的意思是, 室內面積與公設部份分開計價, 房價真的就會下跌嗎?

建商會不會說分開計就分開計啊, 反正我就把費用全部攤在實坪上, 單價變高總價不變?

我不是為高房價背書, 也不支持高房價.

但我覺得問題還是在於高房價, 實坪計價應該對房價起不了作用.

另外的就是, 真的很多人對公設沒有使用者付費的心態, 觀念要改.

題外話, 聰明點的話, 選擇基地面大的建案, 公設看得到, 公設比又可以接受.

基地面積小的, 公設比動輒40~50%, 又看不到什麼


大亨堡119 wrote:
我贊成室內面積與公設部份分開計價阿.

使用者付費..完全同意阿!

但目前的計價方式是否落差太大呢?

買權狀50坪,室內實際面積才30平多,會不會吐血呢?

你變成單價後幾乎是二倍的單價,這樣買的人可以看的清楚阿!

RAULK917 wrote:
買權狀50坪, 室內...(恕刪)


我不太認同喔!

只要規定把室內與公設的單價列出來,大家都看的到.

不管單價高低,起碼買房者心理有底到底實價多少?公設多少?

這樣大家有個依據可以來檢視一下!

但現今的房價如果只以實坪來計價的話.sorry....單價幾乎都要double.

一坪50的應該就是100萬/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