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wang40 wrote:
所以現在的房價是誰在支撐?....
)
所以我才說 風險在量 而不在價
價要拱 很容易(尤其是在成交價公示制度缺乏的情況下)
量要拱 沒了投資客 要是掛著高價 很難(所以政府才會擴大30年房貸,預支自住客購買力來撐住價跟量)
就姑且觀察今年第三第四季的成交量吧,同時也不能忽略國際資金流動的緊縮狀況...歐債風暴又開始了
cywang40 wrote:
我比你樂觀一些,我認為建設是會飽和的、是會擴散外延的。現在已經能看到高捷,或許它不太成功,但十年後,我希望能看到更多「..
)
應該是會更多 如果政府財政能繼續撐下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