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a@TPE wrote:
裝潢至今花了200來萬。
雖然現在還在最後整理階段,離搬進去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但是我真的每天都會想去看看走走,甚至站在馬路上看著我們的房子都會想笑。
雖然要背貸款,但是能夠住一間照自己心意裝潢的房子,住起來的爽度真的不一樣。
我朋友A 花了100萬裝潢的頂樓住家,三年,屋頂就漏了...
屋頂重做防漏,但裝潢毀的毀、醜的醜...爽度極差...
朋友B 的木作出現了大群白蟻,料想是木料中有蟻卵,
雖找除蟲公司處理,木作外觀也沒啥損壞...爽度略差...
朋友的朋友C 牆壁因隔壁工程出現裂縫,鑑定了幾個月,
最後協商結果是協助補牆 + 不知多少錢的補償金...爽度?擔憂度?...
若是地震造成的裂縫還不知找誰賠咧...
最後說我家吧,因為住20多年了,水管漏了,前年才敲牆抓漏,換了3樓的管,
去年1樓也漏了,但因1樓廁所不久前才全部更新(磁磚、馬桶、浴缸),
實在不想再敲牆,只好改接明管...醜...
新衛浴,爽。現在...爽度?唉...
新裝2年多的東X分離式冷氣,紅外線遙控接收器有問題,應該是接觸不良,
但保固已過(廠商的保固設定得真準),目前先靠紙板塞住,保持通路,
到目前撐了1個多月,偶而要小搖一下才能正常使用。
爽度?
結論:
1.有房子很爽。
2.爽得越高,痛得越重。
3.各人爽各人的。
說白一點,目前也只不過是向銀行租房子罷了
等你貸款付清再來說買房比租房好吧
在高雄,貸款都比房租便宜了,買房當然比租屋好
在台北,租金便宜,房價高,若是不考慮買第二間投資,也沒比較好
不過自己的房子當然是住起來一定是比較爽沒錯
但是相對花費也比較高,自住就會想要花錢裝潢
買好的家具好的電器用品,漏水等修繕也得自己花大錢
加上背了貸款相對下來存錢速度就慢
可運用投資資金就少,以CP值來說在台北絕對是租屋比較好
不過就爽度來說自住絕對是比較爽的
人活著也不過是為了過的爽快一點而已
一輩子過著計算CP值的生活也是很痛苦的
有人覺得有自己的房子 = 爽
有人覺得存款簿的數字一直增加 = 爽
有人覺得全身名牌開名車 = 爽
每個人有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
不需要因為自己怎樣就好,就覺得別人的想法和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