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政策,還是跟打房無關......真的無關

因為,物件總價還是不會變!

某物件,賣方要實拿1200萬,就是1200萬,管你雨遮有沒有計算!

這個實行的差異是,每坪單價會變高,就這樣。

算是呼嚨的政策,讓政府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都是政績。
但這些都是沒用的事!

大推 ~ 實坪才能登記 (雨遮、花台、公設.... 都不行登記)

尤其現在公設去掉 2~3x % (搶錢阿)

把公設列為管委會財產 (這樣可能嗎?)
唯一的好處
就是至少終於知道自己的房子可用的坪數到底是幾坪
不必再扣來扣去


zaza213 wrote:
即使建商都不賺錢,雨...(恕刪)

如果你知道建築成本大概是售價的兩成
你應該不會認為建商都沒賺錢
建商賺八成的意思 跟麵灘一碗麵賺八成的意思差很多喔

當然 如果你是建商 你說的話就很有道理了
公設、 停車位都不計入坪數,應該還要房子也不計入坪數才好,不曉得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萬歲萬歲!

ming0409 wrote:
我曾問建商 : 為啥雨遮花台要算錢?
他回 : 因為那都要另外做防水、排水、石材等裝修阿~
我只淡淡的說 : 那屋子裡面只有地坪跟天花板的是不是要算便宜點!!!(恕刪)


我買新竹COSTCO附近的大樓建案,一家新竹的建商蓋的,它知名的特點就是雨遮不計價,所以柱子全部在牆外面,室內每間房都是方方正正的,客廳落地窗外面延伸出去的雨遮有一公尺!客房的大窗外的雨遮也有一公尺,主臥的大窗外的雨遮也有將近40公分。有了這麼大的雨遮,我真的不太擔心颱風天時的窗戶防水問題。

附近有另外一個建商建的大樓,它知名的就是樓高很低,有些廁所沒有對外窗。因為雨遮不計價,所以它乾脆就直接把牆推到幾乎和柱子的外側切齊,要注意的是,牆的長度還是跟把牆內縮,留下雨遮空間的建法完全一樣,所以成本也一樣,照你的說法,甚至還應該要更便宜,可是在這種情形下,它的主建物坪數就會看起來比較大,問題就是柱子在室內,要靠裝潢來躲柱子,還有就是雨遮幾乎消失了,所以它的窗戶就直接裸露在大雨之下,所以這個建商的另外一個知名點就是很會漏水。

上面兩種情形,如果同樣的錢買到主建物坪數一樣的,可是一個有大雨遮,另一個幾乎沒有雨遮,你喜歡哪一個呢?
歪桑 wrote:
它知名的特點就是雨遮不計價,所以柱子全部在牆外面,室內每間房都是方方正正的,客廳落地窗外面延伸出去的雨遮有一公尺!客房的大窗外的雨遮也有一公尺,主臥的大窗外的雨遮也有將近40公分。有了這麼大的雨遮.....

它乾脆就直接把牆推到幾乎和柱子的外側切齊.....(恕刪)

這位大哥,這不是雨遮不計價.
難道您認為坪數的算法是扣掉外牆厚度算的?
後者是容易漏水,但坪數到最大.
個人覺得怎麼改都沒用, 那是定義的問題而已!!

就像你去麵包店買麵包

一條麵包賣100元!

你說:老闆, 我的錢只願意拿來買麵包, 不願意買裝麵包的袋子

老闆說: 沒問題! 裝麵包的袋子今天大回饋送給你

你說: 好, 那我要付多少錢?!

老闆說: 還是100元!!
無聊浪子 wrote:
如果你知道建築成本大...(恕刪)

簡單來說就是
一碗麵8塊餐具2塊
政府要求餐具不得轉嫁消費者
所以餐具免費
大家都很開心
但是一碗麵改賣10塊...哈哈.
??
好像沒這回事吧

http://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2&sn=5583

目前「雨遮、屋簷登記但不計價」措施並未改變


內政部為回應監察院糾正建物虛坪灌水,損及消費者權益一案,自100年5月1日起實施「雨遮、屋簷登記但不計價」措施,納入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要求積極查核建商所提供之預售屋定型化契約均應載明屋簷、雨遮不計價之條款。聯合報100年10月3日刊載「內政部翻盤 雨遮、屋簷不納登記」一事,事實係內政部為解決當前土地登記問題,於99年7月委託建業法律事務所「研訂不動產登記法」所提之研究報告,該研究所研提之不動產登記法草案僅提供內政部未來立法時參考,未來立法仍須邀集專家學者、相關行政機關研商討論,以獲得共識,故目前仍依現行法規規定維持「雨遮、屋簷登記但不計價」措施,上開報載內容有誤,特予澄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