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支持用合理的價格買賣房子"的想法

目前台灣的房價就跟高血壓一樣,
那時候會中風也不知道,
但就一直往上衝,
會不會回檔呢? 這才是買不起族群的疑問,
我覺得是會回檔,
手上有房子的人想賣但賣不出去, 就回來了,
但會不會回到你想要的價格,
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你想買台北市, 這各區塊需求一樣很強勁,
所以有支撐點, 這個支撐點都不是月薪三萬的人趕衝的,
趕衝的人月薪一定不只五六萬,
那新北市呢? 我覺得就是被炒高的區域,
看看新莊,林口,板橋,三峽,土城一帶,
建商拼命蓋房子,
投資客拼命買房子,
買不起的一樣買不起,
將來會套牢的就是這群人,
想買房這各區域就可以觀望了,
因為建商投資客手上都有房子,
這些人會有資金壓力,
政府如果國民住宅的策略奏效,
那就是會砍到投資客了,
不過房價基本上是供需的行為,
新莊有人喊60萬,有人接就代表有市場,
如果買賣都只有投資客,
那房地產最終就會出現泡沫化,
如果買方確實是有需求的,
那只能證明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底端的人連二手屋都接不起來,
所以你認為的合理價位是多少呢?
我覺得除非政府強力干預市場機制,
否則房價回檔的空間依然是不如預期~~
永遠沒有合理價
假設現在房價50萬,市場走空,開始有人發難,降到45萬試個水溫,這時候你會認為是合理價去買嗎?
你心理一定在想:「既然是空頭市場,應該還會降,我的合理價錢是35萬,再等吧!」
經過1年,市場持續走空,價格慢慢修正到36萬,你內心越來越興奮,這時,你又會想:「竟然可以跌到36萬,說不定還會下修!快到了,快到了,再等等!」
再經過1年,市場一片哀鴻,買氣低迷,價格跌到34萬,這時,你的興奮已經達到高潮了,口袋開始蠢蠢欲動,可是,理智的你,心中出現一個念頭:「既然都沒人買,我現在買不就是個大盤子嗎?再挑挑吧!再看看吧!都等那麼久了,再等等吧!」聰明的你,現在沉醉在:英明、睿智、先知的喜悅中,到處向人炫耀你的預測能力。
再經過半年,市場反轉〈不管是啥原因,總之你也知道,因為你已經是趨勢大師了〉,價格上升到38萬,這時,你的心頭一驚,懊惱、不甘、憤怒通通湧上心頭,口袋又蠢蠢欲動,可是,理智的你,心中安慰自己:「別怕,空屋率還那麼高,只是短暫回檔,34萬都沒買了,現在買38萬會被人笑,最重要的是我不能原諒自己的愚蠢,免驚,在觀察看看,還會回檔,只要再回到34萬我一定買!」
再經過3個月,房價上漲到45萬,這時的你幾乎要快崩潰了,口袋又有一點蠢蠢欲動了,但是,內心有一種聲音告訴你:「阿娘威!反正2年前50萬我都沒買,最差也不過買到50萬而已,又沒損失,再看看吧!」
再經過3個月,房價來到51萬,內心天人交戰出現,意志力差一點的人會驚慌失措買下去,但是睿智如你的人會想:「都這麼高檔了,我會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再等等吧!」於是,再經過數年,故事發生了:「什麼!想當年才50萬我都嗤之以鼻,現在竟然要70萬,笨蛋才會去買」、「政府和財團掛鉤,都沒有打房,還我居住正義來!」、 「打給它死,我們都不要買,看它賣給誰!」、「賤商是吸血鬼,投資客是壞蛋」、「政府和財團聯合炒地皮,變賣家產,傷害納稅人的權益!」、「我們去佔據凱道,睡在總統府前,發出無殼蝸牛的怒吼!」、...........唉!永遠沒完沒了!
請問合理的價錢在哪裡?趕快揪團去購買!聯合議價可以更便宜喔!!
ray1 wrote: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賣房,不去參考建商、投資客、或是其它刻意要炒高房價的人所開的價格,只賺取正常的報酬,而不是用兩倍、三倍、甚至更高的價格出售,那麼那些狂抬價格的房子,會有幾個人去買。同樣的,如果買方在購買的時後,不去理會那些狂抬價格的房子,也不以賺取暴利的心態購買,那麼是不是就有可能讓房價回歸正常。

...(恕刪)


>>>

依照正常市場機制

成交價就是合理的價格

>>>

以個人85年買房為例

土地58坪 , 建物70坪 , 買入1200萬(含仲介費及稅費)

98年重新裝潢又花了60萬(不含室內家電更新及未定著傢俱)

請問版主

假設我現在要賣房子(有view) , 合理的出售價格(成交價格)

應該是多少 ?

(同社區正對面土地56坪 ,建物90坪(view 少) ,去年的成交價是1400萬)

>>>

建物會逐年折舊 , 土地要看區段是否有漲幅

購屋者可以用市場比較法 , 成本分析法 , 利益還原法

去試算出"自認" 合理的價格

但算出來 , 屋主不賣 ,也沒用丫

我當年也是這樣跟前屋主盧了一年多 (賣方欲售1400萬)

屋主移民加拿大 , 好像也不怎麼缺錢

但買賣就是要雙方合意 ,才能成交

個人是支持合理的房價

但合理的房價 , 不是一定要上漲 (版主提到的正常的報酬)

而是要看市場供需 , 回歸市場機制


嫌台北市房價太貴 , 就留給有錢人去買

如果以台北市政府為中心 , 方圓十五公里以內

房價並沒有太多起伏的 , 其實也不少

端看購屋者的想法


有求必應 wrote:
永遠沒有合理價假設現...(恕刪)


看來你經歷過這一段........
剛剛收到地價稅單了........又要花錢了
沒有資產的人就不會有這煩惱
在任何商品泡沫之前
再高的價格,很多人都覺得廉價

在任何商品泡沫之後
再低的價格,很多人都嫌昂貴

所謂的合理價與無理價,都因每個人條件有所不同

如果你覺得房價高到你要不吃不喝20年才買得起那你就租吧~
誰說一定要買房,然後又影響自己往後20年的生活品質
還要保佑20年內台灣別遇到不景氣,免得輪到自己放無薪假
時時刻刻還要身體健康,別生重大疾病....

人生目的不是買房繳房貸而已,OK?
說真的,其實我也不知道何謂合理的房價,於是我就把過去成交的行情調閱出來,發現這兩年的成交價真的是漲幅超大,從2009到2011,漲了三倍,所以我就把下面兩種計價方式列出,

(1)2009的成交價格,再加上一點報酬
(2)以工作10年(因為我工作10年)的正常存款,與工作10年後的正常薪資的1/3負擔房貸
這兩個考量來訂賣價,結果房子當然是被秒殺了(買的人還嫌貴)。

人性或許真的是貪吧,但我只是想獲得應得的部份,因此才發了這一個主題,私心上,當然會希望有人願意支持,並付諸於行動上,或許有朝一日可以回到我原本居住的地方。

escudolin wrote:
我當年也是這樣跟前屋主盧了一年多 (賣方欲售1400萬)

屋主移民加拿大 , 好像也不怎麼缺錢

但買賣就是要雙方合意 ,才能成交

個人是支持合理的房價

這樣表示大大出的是合理的價錢,不是亂出芭樂價,不然這一年內,馬上就被買走了,是屋主堅持價位,又不欠錢,不知最後成交價是多少?
??
zaza213 wrote:
是屋主堅持價位,又不欠錢,不知最後成交價是多少?
...(恕刪)


>>>

最後談好的協議條件是

買方付現1150W , 另50W 以售後租回方式(標準的職業病)

由買方出租該屋給賣方(屋主的母親及妹妹在住) , 租賃一年

>>>

當年購屋是為了結婚準備 , 因為也不急著入住

加入購買該屋

幾乎花盡了所有的存款 , 賣掉所有的股票(晶圓雙雄)

養一棟房子, 也滿累的

賣方也需要時間 , 為其母親及妹妹另尋居所

最後就這樣一拍即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