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上升後消費者不太會預期會有通膨,而是預期會有通縮。
貨幣政策的邏輯應該是
通貨膨脹壓力上升=>消費者(政府)預期未來通貨膨脹壓力太大(也就是市場資金太多推升物價)
=> 導致央行決定升息吸收游資 => 升息之後,放在銀行的利息變高了,大家認為承受風險的投資報酬率沒有比放在銀行定存沒風險好=>大家進去存錢=> 市場的錢變少,所以升息是為了打通膨,而不太會有人在升息之後還會有消費者認為會有通膨唷! 個人覺得有點因果倒置
舉例:
1.日本就是因為一直通貨緊縮景氣蕭條,所以央行一直降低利率(直到接近零)試圖製造通貨膨脹,仍然還是產生通貨緊縮以您的觀點,升息會造成通貨膨脹預期,那日本應該不斷升息才是。
2.降息又叫做寬鬆政策,亦即增加流通金錢,升息又叫作緊縮政策,亦即吸收游資。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今天如果央行升息一下子升到50%年利率,那有誰還要去投資房地產、股票或是其他商品,大家都拿錢去存而不消費,導致大家都在存錢沒有人肯消費,而造成店家生意蕭條,大幅倒閉。通貨緊縮都來不及了哪有店家還敢漲價賣 XD
/h,n wrote:
一篇文章可以多空解讀...空方看到的是『利率可能調升』
空方結論是 --> 會有一堆人繳不起房貸然後會被法拍,房價會掉
多方看到的是『消費者預期會有通膨』
多方結論是 --> 為了保值,房地產成為資金避險集中區,房價會漲
現實是... 不論是看多 or 看空,薪水要漲,很難...
所以不論看多 or 看空,買得起房的還是買得起,買不起房的還是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