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房價其實還在合理範圍內

我兄長三、四十幾年前,因為沒太多錢(若買中山區的房子會很小坪),就買台北市當時算"邊緣"的士林區的房子,那時他家的後陽台外是至少一個足球場大的荒草地,士林廢河道還沒填起來,士林吊橋還在,做公車到西門町大概要40分鐘。

經過二、三十年,士林區愈來愈繁華了,甚至覺得比買在中山區還好,因為附近是山,空氣相對不錯,生活機能也不差、、、、

jason_0904 wrote:
最近悟出的心得不談新...(恕刪)


出貨文...

jason_0904 wrote:
最近悟出的心得
不談新建案跟豪宅
以台北市松山區來說,平均30坪的公寓或華廈實價登錄大概2000萬上下
現在年薪破百萬的很多,夫妻倆加起來年收隨便都2~3百萬,只要7~10年不吃不喝就可以買
不想這麼累的話,新北永和我最近也常看,公寓或華廈25坪,大概也1000萬上下就有
夫妻年薪三百萬,3~4年就買的起,以上都算台北/新北的精華區了,還有更便宜的地方可以挑勒。

所以現在房價只是趨於合理化,雙北就這麼大,每個人都想住進來的時候,看的就是個人本事了
沒那個屁股就不要亂吃瀉藥,收入低就往外圍買
每次新聞報房價高,都只拿大學生3萬算起薪來算要60年才能買,簡直是廢話連篇,
難道國外精華地段的房子都是給剛出社會的大學生買的喔?

結論:
事實就是雙北房子還是有人買,有人買就代表他們覺得房價合理並且負擔得起,所以雙北
是給這些人住的,收入M型化底層的,就不要再哭了,乖乖租屋或搬到外圍去吧。


辛苦了!

剛註冊沒多久的帳號, 就為了發這一篇鬼扯文 !

可以下去領500元了 ~~
『法律,是保戶懂法律的人!不是保護每一個人!』如果需要法律諮詢,只有付費,沒有免費~ 一 一+

jason_0904 wrote:
最近悟出的心得不談新...(恕刪)


如果房價合理~那薪水合不合理~
版大應該是富二代之類的吧
所以認識的朋友也都是好野人
夫妻倆加起來年收隨便都2~3百萬?
真是不知民間疾苦
還說"收入M型化底層的,就不要再哭了,乖乖租屋或搬到外圍去吧"
版大這輩子可以過好日子算是您的福氣
但千萬不要為富不仁,或是講些「何不食肉糜?」這種沒水準的話
樓主大概是屋主想高價出貨或是沒業績的仲介吧!夫妻年收入合起來200-300萬老實說在中產階級是有,但沒想像多,薪資水平被拉高很多都是因為有鴻海郭董/頂新四董....這些巨富拉高的!
台北是世界先進的都市之一

房價比起倫敦 紐約 東京 其實不算高

這和經濟狀況 有錢人收入增加有關

有時間應該多去看房 買房

在網路發文章其實是浪費時間

好地段將來還會再漲 再慢就買不到了

原來房價等於7年的年薪,叫做合理範圍?我笑了

美國房價1996~2007漲了一波。
1996之前,房價大約是3~4年薪水。

漲到最高點大約等於12~14年薪。

2008房價垮台之後,又打回原形。回到3~4年薪水的幅度。

所以美國的租屋族都是智障?
這麼便宜還不買?

更不用說2008之後,美國銀行變得超保守。
假設你買的房屋超過年薪4倍,銀行根本不借。

相比之下台灣銀行業根本超大膽。

10倍年薪的房屋一樣照借。
淡水過去不到300萬的房子一堆,為什麼一定要去搶1000萬的房子,不是你沒錢是跟別人在趕流行吧!!

jason_0904 wrote:
最近悟出的心得
不...(恕刪)


小弟認同樓主說的,精華區不是給剛出社會的人買的,是沒錯
但台北市家計所得沒有到平均2-300萬哦
樓主所在的族群,應該都是高所得的親友,所以才會有這種錯覺
樓上已經有網友貼數據了
基本上,如果計入地下經濟,台北市家計所得平均約在200

高所得族群人數相對比較少
來這裡做這種發言,被鄉民砲不意外
雖然說事實再怎麼被砲還是事實
但您又何苦來這裡發被砲文做為他人情緒宣洩的管道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