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李嘉誠旗下樓盤降價25%,李兆基旗下樓盤降價40%出售

empirepenguin wrote:
2011以來,成交量年年少兩成,流動性越來越糟,不是好事


這就是你用哪個角度看的問題
如果買盤都被逼出成交量清淡
如果房市等於股市;台北市等於台積電
如果台積電股票有95.7%鎖在董監事持股假設不買賣
那~
1.市面只有4.3%的股票在流通的台積電股價"崩盤"的機率為何?
2.股價下跌時董監事會或不會釋出持股?
3.長期盤跌成壁紙水餃股的機率為何?
中國壞帳雪球愈滾愈大,連 9 季增加後已飆高至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點,凸顯隨著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放緩,資產品質與獲利成長也都受到影響。

中國銀監會周四(13日)在官網發布聲明指出,去年第四季中國銀行不良貸款激增了 285 億人民幣(47 億美元)來到 5921 億人民幣,為 2008 年9 月迄今最高水準。

同時期壞帳佔總體放款比重,也從 0.97% 進一步提高至 1%。

信評機構標普(Standard & Poor’s Ratings Services)本周稍早警告,今年中國銀行的放款品質將下滑,因業者對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以及產能閒置製造商的曝險偏高。

長江證券分析師王一川認為,受到新領導階層將重心從穩健擴張轉移到改革與風險控管之故,中國經濟成長也開始向下,一般來說壞債會隨著這項轉變而增加,「預計惡化的狀況將持續兩年或更久」。

海通證券去年底就曾警告,愈來愈多投資人開始擔心,中國從 2008 年開始湧現的借貸潮,將觸發另一次金融危機。

海通估計,中國非金融機構總負債可能會膨脹到 2014 年 GDP 的 150% 之上,違約風險大幅升高; 2012 年底該比例為 139%,當時中國已經是全球 10大經濟體中負債比重最高者。
豪哥大 wrote:

這就是你用哪個角度看的問題
如果買盤


有行無市,缺乏流動性,不動產就真成不動產了。

fact111 wrote:
李兆基旗下樓盤降價40%出售


其實你講的這都是虛的...對台灣又沒啥影響...

若是能看到新聞說...去年一坪300萬的帝寶..

今年以180萬賣出....才有意義吧...

不然世界房地產都崩盤了...

帝寶一坪還是300萬....那又如何??

不要老是用肺說話...OK??

empirepenguin wrote:
有行無市,缺乏流動性,不動產就真成不動產了。


股票可以長期持有等配股配息
房產也可長期持有自用或出租
兩者是同樣的道理
流動率低跟崩盤中間又不是"="關係
豪哥大 wrote:
以台北市為例2013年買賣移轉+第一次移轉登記大約是4.5萬戶
而台北市的總戶數是102.5萬戶
流動的戶數比率約4.3%(炒做的最大值不會超過這個數)
這個比率離全民炒房我認為恐怕有點遠
所以"這波跌幅會空前的深"推論恐怕沒有事實依據
我的看法跌當然該跌也會跌
但要看到"崩"或"空前"恐怕未必
沒買沒賣的98萬戶持有人"多數"應該不屬於銀行搬錢的炒家
98萬戶房價漲的時候沒賣跌的時候當然更不賣
台北市籌碼太少要跌深真的很難


房價漲的時候不也是這些「相對少數的交易戶」來決定大部沒交易戶的「帳面價值」嗎?

既然過去資金擁入房地產市場可以對房市全面助漲,資金抽離房地產當然也可以全面助跌,這就叫做「去槓桿」。

會不會崩或只是下修不知道,但鐵口說不會崩就武斷了些⋯

LA房價在上波2006高點不是「崩跌」40%? 還是40%不算崩?

Behonest wrote:


房價漲的時候不也是這些「相對少數的交易戶」來決定大部沒交易戶的「帳面價值」嗎?
既然過去資金擁入房地產市場可以對房市全面助漲,資金抽離房地產當然也可以全面助跌,這就叫做「去槓桿」。
會不會崩或只是下修不知道,但鐵口說不會崩就武斷了些⋯
LA房價在上波2006高點不是「崩跌」40%? 還是40%不算崩?


讓時間證明吧!

台北市均價下修個20%我看都不容易
雖然豪哥大是大家不是很認同的多頭

不過關於台北市這篇論點我也覺得很認同

現在房市要產生多殺朵的爆量拋售狀況我看以臺北市特別是某些精華區域來說

真的很難

新北市中永和、板橋、新莊、新店等靠近台北市第一圈的精華區域支撐力道也很強


peace99a wrote:
雖然豪哥大是大家不是很認同的多頭


呵呵!我不是多頭~一向都是m01惟一的"平軍"
我認為奢持稅實施後大台北房價只會在20%內波動
沒想到大台北目前平均房價又漲了1/4~我輸了!估計錯誤無誤
台北市的房價~~~
跟奢侈稅實施當月房價比,我有機會扳回一城
吉信.松花江77號信託項目共有6期,這6期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9.8%。
一期成立於2011年11月17日,規模為2.45億元;
二期成立於2011年11月30日,規模為1.4億元;
三期成立於2011年12月29日,規模為8,940萬元;
四期成立於2012年2月8日,規模為2.89億元;
五期成立於2012年2月20日,規模為1億元;
六期成立於2012年3月12日,規模為1.09億元。

報導稱,該信託產品的前三期均已在2013年11至12月到期,投資者均無法按時獲得本金收益,加上本月7日的四期,該產品已經連續四期無法按時兌付。其五期、六期將分別於本月19日、下月11日到期。

聯盛集團是柳林縣最大的民營企業,下轄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多家投資公司、下屬的多家煤礦企業,總產能近4000萬噸。

2013年11月29日,山西省柳林縣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宣布受理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及其下轄公司等12家企業的重整申請,令諸多債權人措手不及。

根據柳林縣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聯盛集團財務狀況堪憂,金融負債近300億,已基本失去債務清償能力,且面臨欠繳稅款、職工養老保險金、工程款、材料設備等多項財務問題。其中,與聯盛集團有擔保關係的民營企業有10多家,所欠信貸資金規模超過200億。

吉林信託前身為吉林省經濟開發公司,成立於1985年,2009年更名為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吉林信託註冊資本金15.96億元,吉林省財政廳持有吉林信託97.496%股份。

中國央行本月8日發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央行將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預警和評估體系,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產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產行業貸款信用違約風險的監測,防範部分地區、行業、企業風險及非正規金融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

據彭博報導稱,野村控股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日前表示,央行指出的這三種債券今年最有可能出現違約,今年將有個別城投債違約,也就是地方政府倒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