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4/14 張金鶚:台灣土地市場價格缺乏支撐力量, 台灣「土地神話」幻滅
1994/01/15 張金鶚:從許多現象可觀察景氣已很差,不過,房價真正到谷底,應是有大量建商倒閉時,所以現在還不到谷底
1995/06/16 張金鶚:現在景氣谷底還未達到,不景氣持續再長,可能有更多的建商會倒,房價也會持續下跌
1999/01/10 張金鶚:台灣當前房價以家庭所得水準來看還是偏高;即使將目前土地價格換算單位建築容積土地成本、再加上建築及管銷成本,仍低於實際房價約二至三成,因此合理調降房價本來就有必要
1999/07/10 張金鶚:房市景氣一年內難好轉
1999/10/16 張金鶚:921大地震對原本不景氣的房地產市場可說是雪上加霜,預測未來二年內,房地產看不到復甦的機會,最快要三到五年後才會有好轉的跡象
2000/08/13 張金鶚:三千二百億優惠房貸無法解決供給不當的問題,不要賺了利息賠了房價,甚至賺了房價賠了房屋
2001/04/15 張金鶚:房市明年初才可能回溫
2002/01/16 張金鶚:房地產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了,雖然房價可能仍有下探空間,但他對今年房市看法是「審慎樂觀」
2003/01/01 張金鶚:低利率時代來臨,總體經濟轉好,因此今年房市將是保守樂觀
2003/09/23 張金鶚:房市復甦訊號已經確立
2003/12/17 張金鶚:他看不出明年房市有大幅變好的條件,但買氣和消費者信心確實已經在慢慢恢復
2004/02/10 張金鶚:國內房地產復甦期宣告確立,力道尚在打底
2004/02/19 張金鶚:房市反彈力道十分明顯,悲觀氣氛一掃而空,房市價量齊揚時代來臨
2004/04/29 張金鶚:國內房地產在今年下半年將穩定復甦
2004/06/30 張金鶚:第一季適逢總統大選,加上農曆春節,原本就是消費者購屋意願低落的傳統淡季,但第一季領先、同時指標都比上季上揚,顯示這波房市翻揚的力道十分強勁,明年上半年之前將持續增溫
2004/12/31 張金鶚:長期趨勢來看,明年房市可望維持景氣,保守中偏樂觀
2005/03/29 張金鶚:下半年的房地產景氣仍是審慎樂觀
2005/06/22 張金鶚:國內房地產長期不景氣,和國外長期復甦的情況相比,國
內復甦力道算是正常,沒有過度上漲,不至於泡沫化
2005/10/12 張金鶚:(對國內房市有崩盤危機的說法)目前房地產供給雖有遲緩現象,但是價格與數量仍處在「穩定狀態」,房市不至於崩盤
2006/03/30 張金鶚:領先指標出現下修訊號,顯示未來三季的景氣趨向保守,長期來看,景氣可在穩定中修正
2006/09/16 張金鶚:購屋者對房價上漲信心趨於樂觀,中長期信心開始增強南部產業外移嚴重,工作機會比不上台北市,加上公共建設尚未完備,因此「北熱南冷」的情況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2006/12/06 張金鶚:房市榮景投資客堆砌的假象,需求面支撐房價上漲的力道不夠,房市趨向不穩定
2007/03/09 張金鶚:房價所得比一再攀高,已經超過自住人可以支撐的情況,因此投資客增加是支撐北市房價的核心,房市泡沫會愈來愈大,現在房價已經像擦鞋童理論,包括港星、開豆漿店的都要投資買房子,顯示今年房市將是多空訊息渾沌的局面,投資客套利空間縮小,應該要避免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2007/06/29 張金鶚:下季景氣將反轉沒有崩盤危機,但房貸近滿水位,購屋者與業者資金壓力重。
2007/12/28 張金鶚:市場「供過於求」、房價一定要往下修正。建議明年房市布局應「戒急用忍」
2008/03/25 張金鶚:從市況來看,目前買氣湧現,是賣屋的好時機,至於買屋,他認為首購及自住型弱勢購屋族群應該進一步審慎觀察後再下手,如果是他個人,至少要觀察半年以上。熱錢不斷流入,若超越基本面所能支撐,台灣將面臨房市泡沫化危機
2008/04/23 張金鶚:建商在撈最後一票,預售市場泡沫會愈來愈大
2008/07/29 張金鶚:房市將邁入三年修正期
2008/08/27 張金鶚:未來至少還會持續向下修正一到兩年
2009/06/30 張金鶚:近來房地產景氣回溫,主要是資金行情,但就房市景氣與總體經濟景氣關係等觀察,未來3年房市景氣屬「低檔盤整」機率較高
2009/10/02 張金鶚:業者出價明顯過頭,市場可炒作,但消費者不必受影響
2009/10/31 張金鶚:國內房市早在去年第一季就已經出現泡沫,「這一年多來更嚴重」,政府不應在房價相對高點鼓勵民眾買房,應把更多資源補貼租屋者。
2010/01/01 張金鶚:假性需求,只會把市場泡沫愈吹愈大,萬一資金潮轉向開始撤離,泡泡就會被戳破,屆時後果難料...
2010/02/23 張金鶚:現在房價風險偏高,不是進場投資好時機。
2010/03/30 張金鶚:過去房市從沒如此強力回升,這次主要動能來自投資需求,對市場長期發展非好事。
2010/04/05 張金鶚:當前房價高漲之因,並非住宅「供給不足」,乃在於「假性需求」
2010/07/06 張金鶚:兩岸經濟協定(ECFA)簽署後,房市可說是利多出盡,下半年應是投資客出場的最佳時機。預期房價會緩步下跌5%至10%。
2010/12/30 張金鶚:房市已過熱,政策一打隨時可能造成市場反轉,明年將是風暴的一年。
2011/01/07 張金鶚:房價會在今年第一季暴衝,但隨後房地產市場下滑力道會越來越大。
2011/03/04 張金鶚:奢侈稅的確能打到投機者要害。但更重要的是,端看政府是否有「玩真的」決心,不要因業者強烈反彈、遊說,而讓政策急轉彎,政府的魄力和本領,才是特種消費稅能否產生成效的關鍵。
2011/03/24 張金鶚:台灣房市的景氣循環向來有個慣性,擴張期很短,收縮期很長,這意味著好日子短,苦日子長,也意味著未來短期房價下修幅度不會太大,但長期而言,應該會下修到96~97年水準,以大台北地區而言,下修幅度應該達3~4成。
2011/03/28 張金鶚:房市價格才開始下滑而已,現在應該是「戒急用忍」的時候。房市價格才開始下滑而已,現在應該是「戒急用忍」的時候。
2011/04/07 張金鶚:現在市場只是量縮,真正降價還沒開始,他認為現在連屋都不用看。大台北房價超漲太多,各地區應該下跌的幅度並不一樣,但是3到4成是合理的空間,民眾要看屋,最少也得到年底過後,屆時視情況再做決定,現階段完全不適合看房子,更別說買房。
再對照台北市的房價指數 ....
幸好我自己沒全聽信他的
taipaz wrote:
原來經過13年,資產竟將近10倍以上,是怎一回事了
事後諸葛或如何推測, 都還不如實際的參戰.
以台灣的家戶自有住宅率,這波資產增值行情沒搭上車的人,還真的是鳳毛鱗角的少,
除了賺多賺少的不同外,最大的差別不外乎是,有的人只是帳面上賺到的過路財神,
而有的人選擇落袋為安,相信口袋裡的才是真金白銀.
但大部份的人不論出於自願亦或出於無奈,大都也只能選擇前者,當上一回過路財神.
其實像這種買來賣去的零和遊戲,千百年來不論怎麼玩,戲法怎麼變,能在市場生存下來的,從來都是少數,
這種教訓和經驗,本就不是經濟上的預測,而是歷史上的鐵律,所以當大多數人都賺錢時,真要當心了!!!
長期投資???持有並耐心等待才能賺大錢???
以台灣房市在這個時點,先不去細數將來可能面臨的困境,僅是這個價位,
如果有人慫恿長期投資,並且告訴你他是這樣發大財的請你一起共襄盛舉,
那這個人不是你曾經的仇人,就是你將來的敵人!
taipaz wrote:
其實會貼出這圖表, ...(恕刪)
感謝您分享您家致富的故事
我的家庭故事比較簡單
大致就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如用流程表達大概是:
長輩數十年前開始一份月入幾十萬的工作=>
累積到第一桶金開始買地兼蓋房=>
與建設公司合建開始分回一堆房=>
當起包租公餘錢借貸出去=>
收回一堆不動產抵押品=>
*下一代投入家族工作開始
抵押品變成自己的名字=>
包租的兼職規模開始滾大=>
餘錢繼續購入不動產到今天
每代人努力把資產增加後交下一代繼續努力
歷經房市數度起伏家族的避險是有幾個堅持
1.到今天基本不曾出售過不動產
2.沒利用槓桿不貸款不揹利息
3."力不到不為財"不做不懂不能親力親為的投資
今天到底還能不能購入不動產長期投資?
我的看法只要有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價格有何不可?
除非你願意沒人能逼你投資
你保證不會遇到一個值得投資的標的?
我是不敢這麼鐵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