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房子賣3100萬,多了100萬服務費2%=2萬,2萬是公司拿,實際拿不過幾千元
所以與其房子多賣100萬,不如想辦法多賣一間房子(一間台北房子最便宜也要1000萬吧,一間服務費有20萬,自己抽的傭金應該有一萬以上吧)
所以影響房仲的不是價格,而是市場是否熱絡
看數據,近年"成交量"都有在減少,價格看似波動(我覺得有上有下,開價都降低.....但是實價登錄呢??真的有降嗎?)
因為量少了,所以房仲可得的服務費也自然下降
所以營運不好的房仲公司應該會先被淘汰,直到該地的成交量足以支持當地的房仲量的量為止(以前全民都炒,所以房仲可以比超商還多)
至於房仲賺不賺錢???我覺得肯定賺比較少,但是不至於餓死吧......信義不是還是徵才,公司不賺錢可能保障薪水五萬嗎??(保障6個月)又不是做慈善事業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